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最近和幾個媽媽聚會,其中一個媽媽說“自已孩子玩遊戲輸了,就情緒崩潰,哭鬧、還摔玩具、打人!”

大家表示同感,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已的看法。

“現在孩子都自尊心強,內心脆弱敏感”

“我家孩子也是,都不知該怎麼對待他了,話說重了,怕接受不了。不說吧,又對孩子不負責”。

“現在又沒有累活可幹,可怎麼培養他們的堅強毅力啊”

是啊,孩子抗挫能力弱,受不了批評和失敗,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和擔心,但又不知怎麼幫助孩子。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孩子哭鬧背後的問題)

哪些錯誤的教養方式,可能導致孩子抗挫能力弱。

心理學上,把我們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叫做“抗挫能力”也叫“逆商”。

影響孩子逆商的因素很多,包括先天的遺傳和性格,但主要還是後天的家庭教養方式。

1、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他們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於是事事幫忙滿足。

孩子要什麼買什麼,想怎樣就怎樣,一做不好事情,家長就替他做事。

在這種像蜜罐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嬌氣,過分依賴他人,步入社會之後生活不能自理,很難適應。

研究發現,從小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一旦失敗,對他們自尊心打擊極大。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喂孩子吃飯)

2、過度受挫

和過度保護相反,另一類父母相信,孩子越挫越勇,故意讓孩子經歷挫折。

實際上,一個人並不是經歷越多的困難和挫折,就越堅強。

美國心理學之父馬丁·塞裡格曼曾提出“習得性無助”的概念,大概意思是,人在經歷長期的失敗後,最終會選擇放棄抗爭和嘗試。受這種經歷的影響,他們即便到了新的環境,也會表現出被動消極的心理狀態。

所以說,我們要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但前提是,孩子已經有一定的韌性,具備抵抗外界壓力的基礎。否則就會事與願違,讓孩子變得習得性無助。

就像李玫謹教授說的,如果你打算讓孩子最終跑八百米,跑一千米,可以先讓他跑一百米,跑兩百米。然後再逐漸加量。否則孩子一次就累趴下了,再也不想跑步。

孩子抗挫能力弱,影響需重視

孩子抗挫能力弱,遭遇失敗、打擊、或其他重大壓力時,不能很快調整恢復,很難從挫折中爬起來。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受挫的孩子)

抗挫能力弱的孩子:

1、在遇到困難時,容易習慣性畏難、退縮、逃避。

2、遭遇失敗,他們輸不起,會哭鬧、生氣、埋怨、暴躁,不能正確的排解情緒。

3、長期經歷失敗,他們會自我否定,自我懷疑,自暴自棄。

4、嚴重者,會焦慮、抑鬱、產生輕生念頭。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的辦法?

1、教養方式的轉變

(1)過度保護的父母:

要明白,我們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但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對抗挫折的能力。

要讓孩子適當經歷挫折,積累對抗困難的經驗,這樣當他步入社會,才能坦然面對。

2)讓孩子過度受挫的父母:

要避免過於頻繁和過於苛刻的挫折教育。在讓孩子經歷挫折時,要考慮孩子的年齡、性格、身體情況、心理基礎等因素。

一般年齡越小的孩子適合經歷的挫折越少,才不會變得習得性無助。

那麼怎樣掌握讓孩子受挫的度?

·讓孩子間接接觸和感知挫折,有一個心理建設的過程,如看逆商類繪本、動畫片等。

·給孩子合理的目標和期望。如果目標過高,會使孩子反覆受挫,喪失信心。目標過低,使孩子驕傲自滿。所以家長要觀察孩子目標完成情況,適時調整。

·在孩子對抗挫折取得一定成績時,要給以及時的表揚鼓勵。停滯不前時,要及時地給以指導幫助,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和解決辦法。

2、思維方式的教育

思維方式決定命運!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就要培養孩子積極正確的思維模式。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變我不行為我能行)

(1)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斯坦福大學心理教授Carol Dweck提出: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是目前公任的提高逆商的有效思維模式。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模式,堅信當下的錯誤和失敗是暫時的,自己可以通過努力,不斷地進步提高。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積極的暗示:

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Tal教授說,其實一個人很容易進入角色。比如暗示自已是一個積極、堅強的人,久而久之這個人設就真的變成自已人格的一部分。

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房間張貼具有積極心理暗示的海報字條。如我能行,我可以做到。換個方法試試。向她學習成功經驗,我也能變成功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真的變成字條上暗示的思維方式。

家長也可以用語言對孩子進行積極暗示,如,我相信你能行,讓我們想想還有其它更有效的方法嗎?

(2)培養“正確的歸因方式”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正確歸因)

覺察到自已的不良情緒之後,如果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負面情緒會像漲潮落潮一樣,週而復始。最終以悲觀、焦慮、抑鬱、輕生等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危害我們的健康甚至生命。

有人遭遇失敗時,把原因歸於“自已太笨了”“這件事太難了”。認為很多事情都是自已先天資質和外部原因造成的,無法改變,從而無法走出困局,一蹶不振。

而另一類人,在遭遇失敗時,則把原因歸於“一定是我努力不夠”“可能是方法不對”。認為事情當下糟糕的局面,是可以通過努力改變的,從而積極應對,嘗試解決問題。

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時,父母要多引導他去想:有哪些解決辦法?不要把重點放在不能改變的東西上。

3、培養“情緒自我覺察能力”

(1)什麼是情緒覺察能力?

情緒覺察能力,指的是個體能覺察自己當前的情緒是什麼,以及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緒。認同和接納所有情緒的存在,不逃避和否認,並且能用合理的方式處理。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情緒,包括不良情緒,憤怒、悲傷、失落、不自信、焦慮、絕望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沒有好壞之分,所以我們要認同和接納自已的情緒。

每個人也都具備情緒覺察能力,只不過有的人能很快反應過來,及時做出合適處理。而有的人卻很久才覺察到,遲遲未能做出正確反應,甚至被不良情緒打敗。

研究表明,情緒自我覺察能力越高,對抗不良情緒的能力就越強,所以花點時間覺察自已的情緒,是很有必要的。

(2)情緒自我覺察能力,是可以習得和提高的。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瑜伽)

比如,

1、深呼吸,讓自已冷靜下來。問自已,我現在情緒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和別人交談,聽聽別人的看法。

3、諮詢專業人士。都能更快覺察和排解自已的情緒。

4、進行有耐力的活動

研究表明,有意識的主動選擇進行有毅力或耐力的活動,能幫助激發和加強人的韌性,讓人的意志更堅強。

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進行跑步、騎自行車、或參加一些農村下鄉活動、艱苦體驗夏令營活動等。

5、家長榜樣作用:分享父輩面對挫折的經歷。

孩子往往只看到別人成功的一面,而不瞭解其中所經歷的坎坷和挫折,從而不能對人生的挫折做正常化看待。

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專家建議:從家庭教育方式做起

(分享)

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已的挫折經歷,和從中學到的經驗。諸如,自己童年時養的寵物死了,被同學打了,某門考試成績很差等的經歷和感悟。

然後引導孩子分享自已的事和有意識地進行總結。引導孩子將關注點放在從失敗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和新的有效方法策略,而不是過分看重結果。

讓孩子明白,人生中會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挫折,挫折和失敗是走向成功必須經歷的過程,是很正常的事。

結語:

決定孩子走得遠不遠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毅力。家長只要採取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能練就反彈困難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