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之下 “雲”之上 ——全省法院互聯網庭審建設與應用紀實

年初的省委政法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整體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

  該怎樣落步?全省法院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化危為機,“雲審”建設乘勢而上。

  我省法院以最大決心、最快速度部署最實舉措,充分運用一年來“一化兩中心”建設成果,發揮人民法院在特殊時期規範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係、維護民生權益的功能作用,建立以互聯網庭審為代表的互聯網訴訟服務體系,實現疫情防控和司法為民兩手抓、兩手贏,在實幹中篤定前行。

“疫”之下 “雲”之上 ——全省法院互聯網庭審建設與應用紀實

2019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許建峰主任(左五)來遼指導“遼寧智慧法院”建設

“疫”之下 “雲”之上 ——全省法院互聯網庭審建設與應用紀實


2019年3月 ,省法院舉行遼寧智慧法院建設專題培訓班

11天

   全省128家法院

  “變身”互聯網法院

  “上訴人訴訟代理人,能聽清嗎?”

  “能聽清。”

  “被上訴人訴訟代理人,看得清楚屏幕上的文字嗎?”

  “看得清,看得清。”

  2月6日,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內,模擬上訴人、模擬被上訴人通過視頻接入,其高清影像出現在審判席前方的電子顯示屏上,“遼寧法院互聯網庭審雲平臺”全流程運轉測試宣告成功。

  11天后,“遼寧法院互聯網庭審雲平臺”正式登陸全省128家法院,我省成為全國唯一三級法院全部實現互聯網庭審服務的省份。

  這11天裡發生了什麼?128家法院全部“變身”互聯網法院的奇蹟又是如何實現的?記者在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技術處找到了第一個答案。

  “去年12月,省高級人民法院決定在全省開展10項信息化應用示範工程建設,營口中院承建的就是互聯網庭審雲平臺。”該院技術處處長楊洪波告訴記者。2月6日至9日,該院先後完成了營口市兩級法院的建站工作和平臺用戶信息的採集、錄入以及系統功能測試,至2月10日,營口市兩級法院的“雲審”平臺全部正式上線。“同一時間,省法院決定在全省各地同步開展這項工作,我們正好把這幾天的相關工作經驗及時上報。”

  “春節以來是不是天天加班加點開足馬力搶進度?”記者拋出問題後卻得到了意外的回覆。“時間緊、壓力大是肯定的,但並不是那樣倉促上陣!”話說到這兒,楊洪波賣了個關子:欲知全貌如何,到省法院一看便知。

  3月27日,帶著第二個問題,記者走進了省法院技術處的會議室,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長4米、寬1米有餘的玻璃牆,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2019年2月以來全省法院在“一化兩中心”建設方面的目標、實時進程:郭鑾負責協調“雲審”平臺基礎資源……邵成浩負責完成數據對接……張厚磊負責完成全省“雲審”平臺建站……每個具體項目責任到人、具體到時限。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沒有偶然發生的奇蹟,更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省法院技術處業務負責人李國新和6位技術骨幹從路線圖、時間軸到信息化建設的細分領域開展講述,“電子卷宗”“跨域立案”“語音識別”這些專業術語輪番出現,相關的項目已取得耀眼成績——建成全省法院“公有云”“專有云”和大帶寬專網,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躍居全國前列;在最高人民法院考核通報中,全省128家法院電子卷宗自動歸檔建設指標100%完成,卷宗覆蓋率99.86%,從全國第28位上升至第2位;檔案合併可用率99.44%,從全國第28位上升至第5位;全部應用雲櫃互聯繫統形成了全省統一的紙質文檔流轉平臺,存取比例高達99%;全部實現科技法庭,5000餘名員額法官日常辦案、辦案智能語音應用全面覆蓋;全部開通運行跨域立案,全國排名第一……

  “疫情暴發初期,全省各地法院也採取了多種方式開展線上審判工作,比如使用微信、釘釘等軟件的視頻會議功能開庭。”對於全省法院統一建成“雲審”平臺的必要性,記者提出疑問。

  “使用微信、釘釘只是應急方式,比如電子筆錄的簽字回傳,如何驗證簽字的真偽?不專業的軟件根本實現不了。”李國新進一步解釋,“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老百姓對法院、法庭、法官的權威性、嚴肅性、規範性都有所期待,在技術基礎非常紮實的前提下,為審判工作提供完善的技術保障,我們責無旁貸。”

2次考察

  信息化建設成了“一把手”工程

“疫”之下 “雲”之上 ——全省法院互聯網庭審建設與應用紀實

陳林帶頭開展互聯網庭審工作

  星星點點初見成效的具體項目,猶如一棵大樹枝頭吐露的新綠,追而尋其根,兩次讓全省法院“一把手”思想理念發生深刻變化的調研考察活動功不可沒。

  提起2018年11月12日、2019年1月22日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學群帶領全省17家中級法院“一把手”赴滇、皖、浙、蘇、冀五省法院“取經”,多位受訪的中院院長直呼規格之高、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5天時間參觀學習了4家高院、5家中院、3家基層法院及2個派出法庭,收穫頗豐……大數據互聯互通是趨勢,我們要以此為目標,全力爭取。”第一次調研考察結束後,盤錦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林寫下千餘字心得感悟。

  開闊視野,對標先進。對症下藥,靶向施策。

  2019年1月23日,張學群在全省法院2019年“一化兩中心”建設工作部署會議上,專門成立建設領導小組,出臺全省規劃意見,勾畫全省法院“一化兩中心”建設發展藍圖——經過兩到三年的努力,進入全國法院第一方陣,三年打一個翻身仗。

  在此後召開的多次重要會議中,省法院建立月考評通報機制,對重要信息化建設項目未能如期完成的,評優評先實行“一票否決”,以高起點開局、硬任務部署,全面開啟遼寧“智慧法院”建設的新徵程。

  2019年3月以來,《遼寧智慧法院建設推進方案(2019—2020)》《關於推進全省法院現代化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方案》《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先後出臺,省法院下發相關明傳通知29次,召開全省性會議5次、專題視頻會議20次,到中、基層法院進行檢查督導召開現場會20餘次。

  “要更加主動地擁抱大數據,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把著眼點放在全面運用、有效運用、深度運用上。”張學群的話言猶在耳,一場浩浩蕩蕩的信息化變革在全省各地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

  李國新注意到,2019年5月開始,手機上的“一化兩中心”建設群漸漸熱鬧起來,從技術處發佈“智慧法院”專題培訓、信息化工作推進會等信息,各家中院“一把手”簡單回覆“收到”,到有些“一把手”上傳所在地區兩級法院召開相關工作會議信息,再到每天接收數十條各地法院“曬”建設成果信息……“一把手”工程抓出了新成效。

  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法院以建設“大平臺”、融通“大數據”、構建“大系統”為抓手,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政務、智慧雲網、智慧運維七大平臺初步建成,46套信息化系統上線應用。

  疫情暴發以來,全省各地法院的“一把手”們更是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在這場抗疫鬥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筆。

  “我們承建的互聯網庭審雲平臺要抓緊時間搭建,爭取早日上線。”今年1月27日即正月初三的晚上,楊洪波接到了營口中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志文的電話,王志文第一時間向本院技術部門提出緊迫要求。

  “作為院領導,不僅要帶頭防控疫情,還要帶頭轉變思維,帶頭運用互聯網辦案,為全院幹警起到示範引領作用。”2月10日,法庫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陳林完成一起股權轉讓糾紛案件的庭前會議,這是全省首次院、庭長帶頭互聯網辦案。

  3月2日,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關於在全市法院開展“院領導互聯網庭審示範周”活動的通知》,要求從當日起,全市兩級法院院領導利用一週的時間帶頭通過互聯網審理案件……

  “一化兩中心”建設

  大事記

  2018年

  11月12日—17日 我省法院“院長團”赴滇、皖、浙、蘇考察信息化建設。

  11月17日 開始編制“一化兩中心”建設方案。

  2019年

  1月22日—23日 “院長團”赴河北省考察信息化建設。

  1月28日 召開遼寧智慧法院建設推進工作會議。

  3月27日 智慧審判、智慧執行、電子卷宗在省政府數據中心雲平臺部署完成。

  4月8日 智慧審判、智慧執行、電子卷宗等核心應用正式上線應用。

  7月26日 召開全省法院加快推進“兩項建設”動員部署暨“一化兩中心”建設調度推進會。

  8月5日 遼寧移動微法院正式上線。

  8月19日 大連海事法院順利實現“移動微法院”東北地區首例跨域立案。

  11月8日 國家科技部來遼調研“智慧法院”建設。

  12月31日 遼寧“智慧法院”建設與應用成效評價指標體系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2020年

  1月21日 省法院組織全省技術部門就如何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解決全省法院辦案、辦公問題進行研討,推進“建設全省統一使用的互聯網庭審雲平臺,完善升級遼寧移動微法院、訴訟服務網、律師服務平臺”等工作。

  2月7日 應用示範工程承建單位——營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建設完成互聯網庭審雲平臺應用站點。

  2月9日 “遼寧法院互聯網庭審雲平臺”在營口地區7家法院上線。

  2月10日 統一建設全省各級法院互聯網庭審雲平臺分站點。

  2月17日 全省128家法院“雲審”平臺整體上線運行,並完成應用培訓。

1400餘人

  迅速興起的“雲審”學習熱潮

  在葫蘆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有一位工齡28年的老法官李彥博,他法律素養過硬、業務精通嫻熟,最近,他又“玩轉”了一項新技術——使用“雲審”平臺審理案件。

  “在一線行政審判崗位工作這麼多年,審過的案子數以千計,但第一次開展互聯網庭審工作之前,我向年輕人拜師,好好學習了一番!”該院行政審判第二合議庭庭長李彥博話語間滿是感慨。

  “怎麼查看提交的證據,你給我指導指導。”“畫面不穩定,幫我調試一下。”“簽字界面在哪兒啊?”開庭前,李彥博認真研究,一邊摸索一邊模擬練習,直到每一個步驟都熟練掌握。之後,他還當起了當事人的“老師”,通過微信、電話指導當事人熟悉庭審流程。

  開庭前,李彥博向書記員反覆確認操作流程,庭審中,李彥博在“雲審”平臺系統界面上操作嫻熟,案件雙方當事人、委託代理人足不出戶,使用手機登錄“雲審”平臺參與了這次疫情期間的庭審。

  “學習永無止境,我到法院工作後學會了打印材料、拍照郵寄、打字上網,現在又掌握了‘雲審’新技術,既提高了審判效率,也保障了訴訟當事人的法律訴求及時得到處理,希望像我這樣的‘老法官’儘快從傳統審判模式的習慣中走出來,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李彥博告訴記者,進行互聯網庭審前,法官和團隊要付出很多時間、精力,但群眾所需就是人民法官的不竭動力。

  2月20日,瀋陽市瀋河區人民法院的行政綜合審判庭合議庭使用“雲審”平臺審理了一起案件,作為審判長的高紅是“60後”,可在審判員鄒紅黎看來,高紅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發揮了積極學習“雲審”新技術的帶頭作用。

  李國新告訴記者,這段期間,全省法官在“雲審”新技術方面的自主學習氛圍格外濃厚,說著,他把手機遞了過來,“你看這個群,2月17日‘雲審’平臺全面上線之後,我們針對全省200多個技術員召開使用培訓會,培訓過程中不斷有人加入,不得不新建一個群,1400多人都是全省各地法院的一線審判人員。”

  記者瞭解到,將全省員額法官總數作為基數,當日參加培訓的法官人數大概佔到了1/4,除了線上“蹭課”,他們還有線下“補課”的妙招。

  “進入庭審房間了嗎?能不能聽見?畫面清不清楚?”2月19日,瀋陽市皇姑區人民法院408法庭內,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蘇宏偉正在為第二天首次使用“雲審”平臺開庭的案件做“演練”,除了技術員、書記員外,還有6位來自民二庭、民三庭的法官同事“圍觀”學習。

  蘇宏偉告訴記者,從2月20日至今,她已經“雲審”了10起案件,“總體來說操作還是挺方便的,我們都有手冊,用兩次基本上就都學會了。”

  記者從省法院技術處瞭解到,在“雲審”平臺全面上線的同時,也同步下發了《互聯網庭審雲平臺常見問題》《互聯網庭審法官端操作手冊》和《互聯網庭審當事人端操作手冊》,“全省法官不斷學習應用,也促進了新技術的更新升級。”李國新說,這段期間,該處所有技術骨幹通過電話、微信對各地法院“雲審”時出現的問題進行點對點答疑、指導,如確認屬於功能模塊的漏洞,就及時溝通軟件方,立即完善系統、解決問題。

3566次“雲審”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

  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

  疫情暴發以來,全省法院依託堅實的信息化應用基礎,充分發揮互聯網訴訟零接觸、同步互聯的優勢,盡最大可能實現在互聯網上開展訴訟活動,全力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定,為畫好全省抗疫攻堅“同心圓”鑄造堅強後盾。

  2月12日,盤山縣人民法院依法從嚴從快審結了全省首起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判決駕駛車輛硬闖防疫檢測卡口的被告人張某犯妨害公務罪,判處拘役五個月。

  這一階段,全省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及時審結了一批妨害公務、涉口罩虛假信息詐騙、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造謠傳謠等涉疫情防控犯罪案件,用公正司法築牢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健康的堅實堤壩。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疫情打破了穩定運轉的經濟秩序,由此產生各類民事糾紛難以避免,以保障運轉有序、維護民生權益為前提的定分止爭是這一階段全省法院的另一重要目標。

  3月10日起,遼河人民法院歡喜嶺法庭先後收到11家生產資料經銷商訴狀,以商事合同糾紛為由起訴遼河油田某公司,要求支付拖欠一年多的貨款,總標的額300餘萬元。

  遼河油田某公司屬於中國石油總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的實體經濟企業,近兩年,該企業累計對外拖欠貨款4000餘萬元,拖欠外僱工(500人)工資300多萬元。如果按照11家經銷商的要求,凍結被告某公司賬戶,該公司將無法繼續經營,拖欠外僱工的工資也無法支付,工人們的思想肯定會出現波動,矛盾更加激化,而尚未起訴的80多家經銷商也會通過同樣的訴訟方式來維權。

  權衡再三,歡喜嶺法庭並沒有立即立案,而是從服務轄區經濟大局出發,先後16次通過微信、視頻、電話等方式做11家經銷商思想工作,給他們分析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必然後果。最後,歡喜嶺法庭以“放水養魚”的方式促進雙方達成和解,11家經銷商同意放棄財產保全,讓被告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審判質效提升了,當事人的訴累減輕了,遼河油田礦區的和諧與穩定也得到了維護和促進。

  3月16日,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的9名法官刷新全省法院系統單日“雲審”最高記錄——對鞍山某置業有限公司與38戶業主相鄰採光、通風糾紛集中進行“雲審”。兩天後,38起案件集中宣判,及時維護了38戶業主的合法權益。涉當事人眾多的系列民生案件的圓滿審結,再次刷新了鞍山地區法院司法為民“雲速度”。

  隨著人民群眾對互聯網司法需求的與日俱增,全省法院“硬核”操作齊上陣: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雲上”審判委員會,探索創新載體,推進互聯網訴訟服務;遼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協同遼陽市太子河區人民法院通過互聯網遠程視頻的方式,順利完成一起民事案件司法評估的搖號工作;大石橋市人民法院推出司法拍賣物通過“VR全景”模式進行展示,以全流程網上流轉保障司法拍賣工作的正常運行;本溪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通過網絡查控系統、移動執行APP等實現互聯網辦案……全省法院立足審判職能,通過使用互聯網公平公正、及時高效處理大量案件。

  從2月17日至3月底,全省法院審核通過當事人申請立案5130件,網上繳費4999件,開展“雲審”3566次,達成調解1039件。

  主管信息化建設的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許明表示,在這次戰“疫”大考中,全省法院互聯網訴訟服務信息化體系不斷轉型升級,讓更多的當事人體驗到了在線訴訟瞬時互聯、多元開放、高效解紛的突出優勢。“庭審模式從‘面對面’到‘屏對屏’,這是我們遼寧法院人在特殊時期所作的積極嘗試,更加開放延展的現代互聯網司法理念正在孕育成型,時代在變、技術在變,不變的是我們遼寧法院人把司法服務做到人民群眾心坎上的初心。”許明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