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会为了两个孩子能够相处好而想方设法,有时候我们费尽力气,两个孩子还是会出现矛盾,心很累。两个孩子年龄上间隔大一些还好,特别是两个孩子年龄上间隔4岁以内的,很少不出现矛盾的。

当孩子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如何快速的终止这场“战争”的发生,想让两个孩子和睦相处,但是,总是事与愿违,有些时候正是我们的介入会让两个孩子的矛盾更加激烈。

珍妮特·兰斯伯里说:“成年人想要摆平孩子间的争端,避免其情绪的爆发,要让父母克制这样的倾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阻止不了孩子间发生矛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矛盾让两个孩子建立手足情。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孩子们在玩耍中建立情感

《教育者谬误》这本书的作者安德里亚·比朔夫认为:兄弟姐妹们经常吵架正是表明了他们相亲相爱、彼此需要,关系很好的同胞手足之间有30%的相处时间在争吵中度过的。除非孩子们感到危险,他们才会很容易地团结在一起。如果孩子之间年龄差距不足5岁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争执,那说明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或者他们需要团结、相互支持和共同面对某个问题。

这就是应了“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相爱”这句话了。越打感情越深,在打闹中学会彼此爱护对方。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两个孩子“越打越相爱”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只有找到矛盾的根本,才能解决矛盾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孩子打架有时候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

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例如:

  • (抢玩具)因为需求所引发的矛盾;
  • (争宠)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父母的注意而引发的矛盾;
  • (打架)因为孩子感到无聊,想要找些刺激而引发的矛盾等......

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在《游戏力》一书中这样写道:“手足相争的核心,是孩子提出的一系列及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吗?是被真诚、绝对地爱着吗?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不再爱我?我能让别人服从我的意志吗?他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他能得到,为什么我得不到?”

科恩博士将手足之间的矛盾比喻成“竞争蓄杯的机会”。他认为孩子的冲突可以视为从另外一个人的杯子里“偷”来的东西,以此来装满自己的杯子。比如当两个孩子抢玩具时会把对方惹哭,以此来赢得父母的关注,获得更多。孩子的每一次争抢归根结底都是想要获得更多。

妈妈不光是“裁判员”,更是一个情感的“传话筒”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妈妈是孩子间情感的传话筒

妈妈在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是一位母亲,但是,当妈妈面对两个孩子的时候则是一位“裁判员”,是一位联结两个孩子感情的“传话筒”。为什么说妈妈是一个情感的“传话筒”,是因为母亲只有建立两个孩子间的情感联结,才能让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美好。

劳里·克莱默(子女关系专家)说:“即使再孩子得到父母充分呵护的家庭,如果没有人教会他们如何做,小孩子也可能无法与兄弟姐妹发展处亲善的关系。”

父母如果只爱自己的孩子,认为给两个孩子一样的东西,就会让两个孩子和平相处,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你买来一模一样的玩具,两个孩子一样会出现矛盾。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孩子会因此过于注重表面的公平,而产生了相互计较、相互嫉妒、相互监视的心理。比如分给孩子一人两颗糖果,一个孩子很可能会觉得对方的比自己的多而产生对对方的监视。所以,父母不能只给孩子物质上的公平,要更注重情感上的联结。父母想要孩子们的感情深,就需要做一位情感的传话筒,来给孩子间建立情感。

妈妈怎么做两个孩子的“传话筒”

1、在一个孩子面前讲另一个孩子的好,告诉孩子对方多爱他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告诉你的孩子他的哥哥姐姐很爱他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我们在与两个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多提到另外一个孩子对这个孩子的帮助,或者是影响。让其从心里先明白,对方是爱我的,我也要爱对方。经常问孩子们你拥有一个哥哥姐姐,你觉得什么事情让你最幸福,或者是你教给弟弟妹妹哪些事情觉得最有成就感?

女儿上幼儿园之后,我在陪儿子的时候会告诉他姐姐在学校有了好吃的会给你带回来,而等姐姐放学的时候我会拿出一些零食,然后告诉女儿弟弟给你留的零食,你弟弟是不是很好。女儿也会把学校要求做的饼干等一些小零食带回来给弟弟分享。

2、父母多陪伴两个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帮助两个孩子建立感情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当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陪伴孩子中去,孩子出现矛盾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这是因为,在成人制定的规则下,两个孩子能够很好的去遵守,去接受;学会等待,学会规则的制定。

而等待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比如,当两个孩子都想要玩同一个玩具时,谁先玩谁最后玩,玩多久,在一个孩子玩耍的时候另外一个孩子怎么坚持等待。而在亲子互动中,母亲的作用就是要教会孩子长时间忍耐,学会等待他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是选择用争抢的方式来得到满足。

3、尊重大宝的归属权,让大宝自动学会分享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孩子在玩耍中更容易建立感情

我们不能一边教给大宝“物权意识”,一边又强制让他分享。这样自相矛盾的后果是会让大宝更容易对小宝产生敌意。比如,在大宝小的时候我们对他讲:你自己的玩具你有权利决定让谁玩

我们在小宝想要玩哥哥姐姐的玩具的时候,要尊重大宝的物权意识,告诉小宝你需要经过哥哥姐的同意,哥哥是一位爱分享的好孩子,你去问他,他一定会同意的(说这话的时候要让大宝听见)。这样做会让大宝觉得你尊重了他,又肯定了他,所以,他很乐意分享。

4、让孩子合作完成某一件事情

鼓励孩子团结合作完成同一件事情,会增进孩子之间的情感,同时,孩子在慢慢的摸索中学会合理的分配任务。

有时候我会让两个孩子把他们的玩具车去卫生间清洗一下,女儿和儿子就会拿来盆子,抹布开始接水,擦拭他们的玩具车。孩子很乐于做这些事情,一方面可以玩水,另一方面会觉得是妈妈教给我的任务,我们要完成。

5、和孩子一起嬉闹

劳拉·马卡姆博士在《平和时教养法》一书中提到:“嬉闹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通过嬉闹学习、缓解日常生活的紧张并互相联结。二童依靠身体的愉乐化解关系的紧张,运动有助于情感的锻炼。”

嬉闹玩笑能够让孩子忘记侵略,更多的是团结一致的来对抗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孩子嬉闹的时候注意定制安全规则,避免孩子受伤。

妈妈做两个孩子间的“传话筒”在孩子玩耍中,给孩子建立起手足情

孩子们团结一致的来对抗父亲

结语:

妈妈在二胎家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只在意孩子之间物质的公平,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两个孩子之间的心理需求,通过孩子的心理需求来想方设法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

尽管我们做了这么多,孩子依然不会停止打闹,父母调整孩子自己的心态,正确的看待孩子间的矛盾,然后做出合理的引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