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新車少則降價五千元,動輒降價幾萬元的現象已為常態,但不管價格再怎麼便宜,目前也鮮有消費者光顧4S店。

4月2日中午,侯海彬(化名)滿頭大汗走進了一間咖啡廳,一臉憂愁的他剛坐下就說:“我申請離職了。”

這個短小精悍、帶著金絲眼鏡的中年男人,是廣州某合資品牌4S店的銷售主管,10年來,他幫投資人操持著店裡的新車銷售工作,其他同事也習慣性地稱呼他為“侯總”。

最近他決心要辭職不幹了。對這個年紀的男人而言,放棄銷售主管的職務並不容易,但侯海彬說,自己別無選擇。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3個月前,新冠肺炎疫情突襲中華大地,每天疫情中不斷攀升的數字及各種網絡消息讓大夥焦心不已。但讓侯海彬更揪心的是,店裡的生意也跟著一落千丈。

上個月,他沒賣出過一輛車,其他銷售顧問的收入也大受影響。

汽車銷售顧問底薪很低,收入全靠賣車提成,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識。現在,沒人買車,自然也就沒什麼收入。近一個月來,店裡已有多位銷售顧問提出了辭職,侯海彬費盡口舌也未能挽留他們。

“之前以為疫情過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沒想到現在疫情蔓延全球后竟演變成金融危機。顧客消費信心不足,不會著急買汽車這類非必需品。”侯海彬如是說。

乘聯會數據顯示,全國2月最後一週乘用車零售同比下降61%,3月第一週同比下降50%、第二週下降44%、第三週下降40%。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連續多月沒賣出幾輛車,讓脾氣越來越糟糕的投資人抱怨不已。侯海彬工作的這家合資品牌4S店,在2019年平均每月能賣出100臺車。現在新車滯銷,意味著大量資金被庫存車佔用,除此之外,還得為庫存車支付停車費。

投資人打了好幾次電話過來責問他,這讓自認為熱愛工作的侯海彬幾近崩潰。“環境糟糕的時候,連人心都變了。”他唏噓不已地說。

01,“清庫”壓力山大

一直以來,國內主機廠採用的是“壓任務”“重庫存”的產銷模式,這直接導致絕大多數的4S店賣車不賺錢,靠維修保養補差。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佈的《關於我國汽車經銷商當前生存狀況及相關建議的報告》統計顯示,2018年經銷商新車毛利從2017年的5.5%下降到0.4%,經銷商的虧損面從2017年的11.4%增加到39.3%,近四成經銷商淨利虧損。2019年,除少數品牌之外,經銷商的新車毛利普遍為負,虧損面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經銷商庫存始終居高不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顯示, 2020年3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9.3%,環比下降27.0個百分點,同比上升7.2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上。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庫存預警指數越高,反映出市場的需求越低,庫存壓力越大,汽車經銷商的經營壓力和風險越大。

汽車經銷商為了快速把車賣出去,儘早回籠資金,新車售價往往比拿貨價還要低。

在廣州一家奧迪4S店內,筆者瞭解到,奧迪A4L時尚型原價33.58萬元,優惠後26.8萬元,降價幅度達6.78萬元。

英菲尼迪4S店的銷售顧問告訴筆者,現在QX50直降5萬元,Q50L現金優惠4.5萬。

相比於豪華品牌,合資品牌的降幅也不小。

筆者從上汽通用別克4S店瞭解到,英朗目前優惠2.6萬元,昂科威優惠2.5萬元,旗下大部分車型都能享受“24期0利率”的特惠金融政策。

上汽大眾也在降價,新款朗逸目前優惠2.6萬元,途觀L目前優惠3.8萬元,優惠力度比往年大。

自主品牌的降價幅度雖然沒有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那麼大,但也很“誠心”。

“現在行情確實不好,自主品牌的價格已經降無可降,目前現金優惠跟去年‘金九銀十’的促銷價沒什麼不同。不過,自4月1日起,廠家提供全系車型0首付/最高3年免息、贈送3年交強險和最高8000元置換禮。”廣汽傳祺4S店的一名銷售顧問如是說。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汽車降價,最開心的當然是消費者,但在侯海彬眼裡,汽車市場悲觀的情緒已經蔓延。

“這年頭什麼都在漲,汽車的價格卻一直在降,別看新聞裡寫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11年蟬聯全球第一,其實汽車經銷商的日子越來越苦,增收不增利。一方面是持續升高的鋪租、人工的壓力,另一方面是廠家話語權太強,壓庫尤其嚴重。現在店裡還有去年11月份庫存車,沒能賣掉。”侯海彬這樣形容自己的行業。

只要提到清庫問題,廣州某一汽-大眾奧迪4S店總經理陳平(化名)也有倒不完的苦水。

“現在豪華車價打到指導價的8折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了,這是倒掛銷售,賣一輛虧一輛,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主機廠也不管,依舊採用返點補貼的形式來壓庫,比如一輛新車有15%的利潤,在提車時只折算出6%給到經銷商,剩下的9%就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考核,分別在月、季度和年度進行返點。等於經銷商將一部分的利潤放在廠家,4S店只有完成主機廠制定的全年銷售任務才能拿到返點。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陸陸續續會有經銷商出現資金鍊斷裂、車輛的合格證放在銀行出不來的情況,庫存佔用了我們汽車經銷商太多的資金。”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假設主機廠每月壓100臺車到一家4S店,每臺車按車款15萬來算,那4S店一個月就得要為此支付1500萬。很多4S店沒有這麼大的資金量,是抵押車輛的合格證給銀行,借錢提的車。

陳平還說,雖然4S店模式能在售後、汽車金融、精品和二手車等環節創造一些收入,但主要的盈利點還是在新車銷售。以往一輛新車的毛利可達1萬元,現在每輛車大概虧1-1.5萬元,有的冷門車型甚至要虧3萬。這個虧損靠售後是很難賺回來的,奧迪一輛質保期內的新車需要至少3年才能在售後上收回1萬元左右。換句話說,少虧就是賺了。

但最讓陳平無法理解的是,在市場的容量並沒有大幅度的增長的背景下,同品牌的經銷商店卻越開越多。如奧迪品牌,2013年底廣州只有4家經銷商,2015年增長到12家,現在總共有14家店,都是一級網點。這幾年豪華車市場行情雖然不差,但也遠趕不上經銷商的增長速度。網點過多過密,造成同城同一品牌的相互血拼。

“從2012年廣州限購開始,店裡新車銷量就在走下坡路。2019年只賣了1600輛車。收益也一跌再跌,今年情況不樂觀,可能會虧損。”說這話時,陳平閉起了雙眼,表情十分凝重。

02,升級轉型迫在眉睫

那天下午,侯海彬帶筆者走進了自己任職的4S店。

碩大的展廳,沒有一個客戶在看車,有一位銷售顧問正對著手機在網上直播。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都是公司要求,我個人其實並不看好網上直播賣車”侯海彬小聲說道。

疫情當下,“線下”客流量巨降,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車,主機廠和經銷商們紛紛將目光轉投“線上”,直播賣車、雲團購等營銷方式迅速興起,成為當下汽車行業的一股熱潮。

“汽車這個商品比較複雜,消費行為離不開現場的體驗和試乘試駕,這是在網絡上無法實現的。互聯網賣車當然有其優勢存在,比如傳播會更快,讓更多的客戶可以快速瞭解到我們產品的信息。但從目前的一些電商行為來看,會擾亂這個市場的價格體系,這對於行業生態是不好的。我們作為傳統的經銷商,我們會有自己的經營底線,比如定期對車輛進行保養維護。電商能夠標出一個很低的價,但他卻沒有主動向消費者披露某些信息,比如是否庫存車。”侯海彬說。

“線上”賣車,在一位汽車行業資深媒體人看來也行不通。

他說:“汽車專營店從來都不只是單純賣車的,它為顧客提供選車、買車、上牌、保養、維修、二手車置換、過戶等一系列服務,而這一系列服務,無法在網絡上虛擬實現。你可以在網上下單讓別人給你送一本書來,但如果你想理個髮,電商沒辦法給你快遞個髮型師上門。”

侯海彬認同這個觀點,他也認為汽車專營店從來都不單純只是銷售渠道,更是服務渠道,目前主流的4S模式,本身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廠家授權的品牌專營店模式,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這個行業的最佳模式,也仍將繼續統治這個行業。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好移動互聯網這個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03,降薪還是倒下?

現在,不僅僅是汽車經銷商從業者,主機廠裡的人碰了面,都會感嘆日子不好過。

根據搜狐汽車車型庫的數據顯示,中國乘用車市場目前有約160個品牌、1800款車型在參與競爭!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從來沒有哪個單一市場這麼熱鬧過,但這不可能是市場常態,很多品牌退出競爭,也是這是註定的。

2018年全球汽車論壇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就曾坦言:“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並轉、兼併重組絕對不是新聞,可能每天都有這樣的新聞出來,大部分品牌會被淘汰。”

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在2017年時也曾表示,未來的中國不需要那麼多汽車廠,2020年後,那些傳統車做得不好,新能源車又沒有競爭力的車企,會第一批被淘汰。

兩位總裁的話,如今看來可沒譁眾取寵。2018、2019連續兩年銷量下滑,國五國六排放標準提前切換,已讓一些車企深陷泥淖、不能自拔。現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國內車市雪上加霜,各大車企的處境更加艱難。

在汽車產量、銷量雙雙下滑,但固定資產折舊、人工成本、生產成本等這些支出項目卻不減的當下,各大車企如坐針氈,又不能坐以待斃。在此情形下,今年國內多家車企宣佈集體降薪。

3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威馬汽車HR通過線上會議通知全體員工取消年終獎。

3月5日,一份網絡流傳的文件顯示,上汽集團旗下子公司上汽大通發佈關於2020年薪酬及福利調整說明的通知。各崗位績效獎金為35%,績效獎下調57%。

3月10日,網上曝出江鈴控股收入調整通知,執行副總裁以上的收入下調40%;副總裁、總裁助理、中層正職、中層副職、普通員工均下調30%。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不少車企員工稅前月收入下調20%或以上。

3月26日,一向以敢言著稱的經濟學家許小年,在中歐校友會上發言:他預計,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負增長是定局。面對這樣的局面,許小年認為,短期來看並沒有什麼好辦法,企業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縮。

04,“刺激政策”真能救市?

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產業之一,車市一直被認為是經濟形勢的晴雨表,拯救車市很自然地被認為是在穩住中國經濟。

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三大舉措促進汽車消費: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是中央財政採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今年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徵收增值稅。

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次性出臺三項汽車行業扶持政策,涉及賣車、買車、車企減負多個環節,救市決心堅決。

除了中央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也盡最大努力扶持。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例如佛山在2月3日推出了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新車消費每輛車給予2000 元補助;佛山號牌車主憑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將給予3000元補助。

廣州在3月3日發佈,年底購新能源汽車每輛補貼10000元,對置換或購買“國六”新車給予3000元補貼等。

長沙在3月15日推出政策,稱消費者在指定經銷商購買上汽大眾長沙工廠、長沙比亞迪、廣汽三菱、廣汽菲克、湖南獵豹等車企生產的車輛,並在長沙上牌的,可獲得裸車價款 3%的一次性補貼,每臺車最高補貼不超過3000 元。

……

另外,大多車企繼“官降”外,祭出了更大的殺手鐧——0首付,0利息購車。

當下的車市,已形成中央+地方+企業三方補貼購車局面。

然後,接受筆者採訪的汽車銷商普遍表示,短期內,這些政策對他們後續的汽車銷售不會產生太大的促進作用。“車市下滑依舊是大概率事件。”侯海彬說到。

05,豪華車是汽車經銷商僅存的贏利點

生存的壓力正逼著汽車經銷商去想出新的應對方式。

近日,永達汽車、中升控股、美東汽車等上市的經銷商企業相繼發佈了2019年業績。從財報反饋來看,有的經銷商增收不增利,有的業績大幅下滑,但也有幾家經銷商集團逆勢大漲。

比如永達汽車,2019年,永達綜合收入達到638.01億元,同比增長13.3%;淨利潤約達到15.69億元,同比增長18.4%。

財報顯示,豪華品牌是永達汽車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2019年新車銷售收入中,豪華品牌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5%,達到437.69億元。其中保時捷一馬當先,銷量同比增長25.4%;寶馬緊隨其後,銷量同比增長13.5%。在永達新車總銷量中,豪華品牌佔比已提升至82.7%。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在《2019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中,永達汽車排第4位。

此外,國內第二大汽車經銷商集團中升控股的財報顯示,2019年,中升總收入達到1240億元,同比增長15.1%;淨利潤45億元,同比增長23.8%,同樣也是因為豪車銷售帶來業績上漲。這些數據正好回答了陳平的疑惑,為什麼豪華品牌經銷商這幾年越來越多。

一個月沒賣一臺車,幹了十年的銷售辭職了……|DA調查


2019年中國車市整體下滑,但豪華車逆勢增長,這讓以豪華品牌為主的經銷商集團迎來利好。

證券分析師夏凱認為,我國豪華車銷量將繼續上升。主要原因:一是車市已經進入換購主導的消費升級階段;二是豪華車價格快速下探,激活了消費者購買力。儘管2020年初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或受影響,但未來幾年豪華車銷量仍會保持穩定增長。

同時,夏凱也認為,汽車行業大洗牌正式開始,預計有一半的自主汽車品牌很快將不復存在,這是一場殘酷的死亡遊戲,留到最後,可能只有豪華品牌以及一些強勢品牌,汽車經銷商若沒跟對品牌,只會跟著被淘汰。

那天結束採訪後,侯海彬說他正在向朋友四處打聽哪裡有適合他的職位。截止發稿前,筆者收到了他的微信。

“波哥,我去保時捷授權的經銷商店試試運氣,若是連豪華車都不好賣,只能轉行了。”他說。

文 | 李健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