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之父:这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为何成了湘军战神!

太平天国的兴起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贪污腐败。

1850年末,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囯”。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围桂林,克全州,入湖南。在全州战役中,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转战湖南途中,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等重要文告,阐明太平天国“扫除妖孽,廓清中华”宗旨,号召广大群众纷纷响应。湘江上的纤夫、船工;码头上的挑夫、搬运工;城镇中的铁匠、商贩、木匠;以及郴州、桂阳山区的煤矿工人,参加起义,太平军迅速壮大,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1852年,此时的曾国藩因母逝世,在家丁忧,接到朝廷旨意。接帮办湖南团练旨。

湘军之父:这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为何成了湘军战神!

曾国藩

但是后来曾国藩认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不足不行,不堪大用。即决定组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湘军!

但是曾国藩面临着一个巨大问题,没人,没钱。只有一张空洞洞的圣旨。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他最依靠的是二品侍郎这个空衔,以及当年在京城里开创出来的海内人望。但论实力,曾国藩几乎是一张白纸。


曾国藩到长沙的第一步就是把他的老乡罗泽南拉了过来。对于这个罗泽南,任何谈论曾国藩的人都不可回避地要谈及他。曾国藩为什么会看中罗泽南?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时的罗泽南,手里有一支千余人的武装。在老家时,曾国藩曾与他交谈过,善于识人的曾国藩之所以应允墨絰出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了罗泽南。



罗泽南,比曾国藩还要大三四岁。字仲岳,号梅泉。现今湖南双峰县石牛乡人。因其家住在罗山山麓,故又称之为罗罗山。

说到这位罗罗山,历史评价很多,然而,我最愿意引用钱基博先生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一书里对他的评价。

他说:

时为之语曰:“无湘乡,不成军。”藉藉人口,而不知无泽南,无湘军。惟泽南以宋儒之学治兵,以兵卫民,皎然不欺其志。此湘军所以为天下雄,而国之人归颂焉。


曾国藩常说,古之成大业者,固在得人。

罗泽南的家境非常贫寒,史志上记载,罗泽南的家境情况是“家酷贫”,“大父拱诗屡典衣市米,节缩于家,专饷于塾。”要典当家里的衣服来买米,节衣缩食,供泽南读书。家贫困到这个地步而不造反。可见儒家的忠君爱国思想深入人心!

罗泽南的人生是很悲惨。

十九岁那年,母亲去世,次年,祖父、兄嫂相继死去。“十年之间,迭遭期丧十有一。”十年间死了十一个亲人;二十九岁时,长子、次子、三子先后死去。

道光十五年,大旱,泽南考试回来,到家己是半夜,正要敲门,听到妻子在放声大哭,一问方知三个儿子都饿死了。这样的情景只有诗圣杜甫有过类似的经历,恐怕再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命苦的士子了,但越是受到打击,泽南的心更坚、志更大。“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这正是孔子圣人所说的“忧道不忧贫”的典型了。直到33岁才得以“补县学生”。

湘军之父:这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为何成了湘军战神!

罗泽南

罗泽南19岁的时候,在县内开馆讲学。不光教人识字开蒙,应试科举之外,还教人修身养性,练习拳脚和刀枪。后来名震天下的湘军将领李续宾、李续宜、王錱等都是此时罗泽南的弟子。


咸丰二年,太平军从广西窜入湖南。泽南以一介书生在乡操办团练,带领自己的弟子组织起一千多人的队伍。罗泽南把自己平生所学化为匡救时难的经世之功。也正是这支队伍给曾国藩增添了建功立业的信心,也正是得益于曾国藩的赏识和提携,为泽南提供了一个把自己平生所学发扬光大的平台。所以在后来的征战中,泽南成为曾国藩最坚定的助手和沙场先锋。

罗泽南颇有此儒将风范。在湘军中除曾国藩之外,泽南也是一个将读书之风带到军营里的将领。白天鏖战疆场,夜晚则在营帐读四书。前后身经大小二百余战,常以坚忍而胜。

他的弟子中李续宾,臂力异于常人,精于骑射。其弟李续宜也是谋略过人,孔武有力。而二把手王鑫,志大才高,“忠孝性成”。

正是这样的人才湘军得以快速组建,迅速投入战斗。

初战成名

罗泽南打的第一仗,就是率领刚组建不久的湘乡勇驰援被困江西南昌的江忠源。这一仗,罗泽南率领的湘乡勇奋勇当先,虽然没有取得胜利且丧失多名弟子,但是湘乡勇誓不言退、敢打敢拼的血性和气概已经初步形成。

罗泽南的成名战,是坚守岳州大桥。当时前来攻夺大桥的太平军足足万人以上,而他不慌不忙,只率领五百人迎敌。五百人当中,他将人马又分成三路,人数虽然少,但是个个胆识过人,各路人马的职责也非常有序。这一仗,罗泽南显示出自己以静制动标志性的战法,即当太平军猛烈进攻的时候,安排自己的人马窝在大营里静待时机,让太平军以为遇到的对手是软弱的,等太平军准备到营边的时候,突然冲杀出来,打太平军一个措手不及。

岳州大桥保卫战,就是反复用这样的战法进行的,让太平军摸不着头脑。谁也想不到,几百人的湘乡勇,竟然将上万人的太平军的气势硬是打压了下去,让上万人的太平军竟然无法攻下岳州大桥。据说这个战法和军事天赋,就连平时目中无人的左宗棠都暗暗佩服。


罗泽南从咸丰三年(1853年)开始带兵,短短四年时间,率领湘军转战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小二百余战,破城数十座,几乎百战百胜,还屡次以少胜多,堪称湘军的第一“战神”。他不仅精通战术战法,战略眼光也十分高明,多次帮曾国藩制定战略规划,修改军事部署,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咸丰五年,罗泽南随曾国藩出师江西,久攻九江不下。曾国藩爱将塔齐布因此呕血而死。而太平军又在猛攻武昌。此时罗泽南向曾国藩建议不如暂时放弃九江、湖口,要打破当前僵局,变被动为主动,不如回军上游,占据武昌,打通江西与湖北之间的通道。

湘军之父:这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为何成了湘军战神!


曾国藩舍不得罗泽南远走,考虑再三,才派他率军回援武昌,还把自己的好友刘蓉派去做他的副手。这时湖北巡抚正是胡林翼,罗泽南和他一起合力作战,进攻武昌,取得大破太平军的胜利。眼看武昌不日即可攻下,罗心里惦记江西战事和困在江西的曾国藩,加紧了攻城的步伐,企图一举成功,然后挥师回援江西。咸丰六年三月,在一次攻城之战中额上中弹,仍然坚持作战。五天后伤势加剧,不治而亡。临终之前,命人取纸墨,写下:“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写罢,握住胡林翼之手,说:“死何足惜,恨贼未平。愿以兵属迪庵。(迪庵是李续宾的字)”说罢撒手而逝。年仅50岁。

湘军之父:这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为何成了湘军战神!


噩耗传来,从朝廷到湘军将士都痛惜不已。咸丰帝下诏,对罗泽南按巡抚规格优恤,谥号“忠节”,赐“巴图鲁”封号,建专祠奉祀,可谓极尽哀荣。太平天国平定后,朝廷追念罗泽南之功,赏给他的后人云骑尉世职。



罗泽南在带兵打仗之余,除了训练勇丁的打仗本领,更注重勇丁的思想和定力的培养,罗泽南所率领的军营也十分注重这一点,除了向勇丁灌输宋明理学,罗泽南还跟勇丁们讲军队管理、讲血性、讲忠义、讲打仗的待机而动以及扎硬寨、打死仗等等。

罗泽南常年的教育和影响,培育出一大批人才,比如王錱、曾国荃、李续宾、李续宜、罗信南等等,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湘军名将,独当一面,悍勇无畏。

“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不忧无术以资生,而忧无术以济天下。”罗泽南这句经典的话语,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心忧天下的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上马杀贼,下马读书”,湘军的这种独特的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罗泽南常年坚持的教书育人和注重勇丁思想定力的培养,终种种条件结合,称罗泽南为湘军之父不为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