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 倒“三 國 通”

有一個老者,特別愛讀《三國演義》,據說他案頭上的哪部《三國演義》己經不知是第十幾本了。由此可見,他對《三國演義》真是情有獨鍾!

他對《三國演義》中的每個細節都瞭如指掌。小到每個人物的姓、名、字、號,家世生平;大到每次戰爭的起因、經過、結果,來龍去脈,他都爛熟於心。這樣一來,在他的身邊就聚集了一群三國迷們。聽他說三國故事,那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聽他分析成敗得失的原因,那精譬的分析、深刻的見解入木三分,不由得讓人讚歎!於是乎一旦遇到有關三國的你爭我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關頭,他說的就是金科玉律,一錘定音!久而久之,人們就稱他為“三國通”,已至於連他的真名實姓都忘了!

夏夜的傍晚,每每都有他的身影。一壺茶,一把蒲扇,一個摺疊的矮墩,準時得很,站在坪中的夜空下,無疑是那夏夜裡一道亮麗的風景!晚飯後,一聲“走,聽三國通講三國去”的吆喝,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不約而同,站站坐坐,圍起來就是一群。一旦開講,鴉雀無聲,聽眾托住下巴,看著老人,聚精會神。眾人樂此不疲,“三國通”樂在其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一日剛開講,不知從哪裡冒出了一個楞頭青,打斷了“三國通”的背誦,“我提個問題,你能答出來就是真正的三國通?”冷不丁冒出來這麼個人來,“三國通”有點出乎預料,面對挑釁,也不慌不忙。大有“腹有詩書氣自華”地吐出兩字:“請便”。心裡卻在腹語:你又其奈我何?那人不知是被他氣場壓倒,還是怎麼的,居然是輕輕的一句:“冒犯了,請賜教。”老者就隨口一句:“請講。”“請問,諸葛亮的母親姓什麼,周瑜的母親姓什麼?”“這,……”“三國通”一時語塞,儘管此時月光朦朧,料想他一定是面紅耳赤,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冥思苦想。夜靜得可怕,連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得到聲響。不知過了多久,“三國通”站起了身,收起了矮墩,腋窩夾著蒲扇,端著杯子,步履蹣跚地離開了人群,眾人也不歡而散!

楞頭青望著遠去的“三國通”,看著離散的人群,心裡不免惆悵。此後的夏夜不再有“三國通”述說《三國演義》的板腔,那個楞頭青彷彿也從人間消失了一樣!

靈光一閃,驟然想起楞頭青臨走時的喃喃自語:“既生瑜,何生亮!”難道這不就是最好的答案!

難  倒“三 國 通”


難  倒“三 國 通”


難  倒“三 國 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