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文交所跨界融合,讓“非遺+”成為常態

西谷文交所跨界融合,讓“非遺+”成為常態

非遺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非遺傳播應樹立借力意識,那樣才能獲得更多人的關注。

首先,要學會在順應時代發展大勢中來傳播非遺。我們要不斷創新非遺的表現形式,實現非遺在現代社會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要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非遺特色項目,助推我國非遺走出國門,使之成為世界人民瞭解中華文化的窗口。其次,要學會充分整合媒介資源,藉助新型媒介來擴大影響力。比如,可以運用算法機制實現非遺內容的有效分發,通過在社交平臺製造話題、加強互動的方式,幫助公眾加深對非遺的認知。

非遺傳播與中華民族的人文素質培養以及審美和文化鑑賞水平的提升有直接關係。因此,非遺傳播應從娃娃抓起,比如可以將非遺課程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使之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讓孩子們從小就對非遺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另外,在學校、社區還可以建立非遺傳習體驗場所,聘請非遺傳承人開設專門課程,激發青少年對於非遺的興趣,讓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在親身學習傳統非遺技藝中,加深對非遺的認知和了解。

經過歷代傳承與發展,非遺已經成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標識。作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非遺在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理應發揮重要作用。為此,可以把非遺傳播與提升城市形象結合起來,讓非遺融入都市人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將非遺的文化傳播作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城市可充分藉助新媒體和社交平臺展示當地非遺資源;另一方面,要為非遺的傳承發展營造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態,讓其在城市文化空間中保持多樣性特徵,不受過度商業化的侵襲。此外,還要通過開展非遺實踐活動、塑造城市公共非遺空間等方式打造“非遺符號”,讓非遺成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標識,並讓公眾對其產生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