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蛋媽陪娃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每次帶蛋姐出門,總要買一樣玩具回來。不過我承認,買玩具不一定是蛋姐想要,有可能是我自己想玩,或者,我覺得蛋姐會喜歡玩。還有個小私心,就是想著給她弄個好玩的玩具,她就能一個人沉浸在其中,而我呢,能做點自己想做的事。但有時候,現實骨感到營養不良。我們滿心期待的拆開玩具,結果,孩子們只會一臉懵逼的發呆。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不斷的說著:“媽媽,我不會,你來你來。”當孩子說出這話時,你會怎麼反應?來對照下,看看自己是哪一種。

第一種,放養型。

常用語言,“加油,你可以的!媽媽相信你!”然後就一旁默默的看著孩子折騰。孩子迷茫,越玩越挫敗,家長在一邊著急上火。

第二種,親力親為型。

出發點是想通過親自示範,讓孩子學會,具體該如何做。但這在孩子看來,就相當於,媽媽給我弄好了,我就玩現成的就好了。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變懶了,也會急於追求一個正確的結果,從而錯失了在過程中學習的機會。

第三種,搭梯子型。

當孩子迷茫的時候,給他建議和引導,激發孩子自己的思考,等待孩子get到了以後,及時撤出。可能我們最開始的時候,是第一種,5分鐘以後,就變成了第二種,但孩子最需要的其實是第三種。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如何成為孩子最理想的玩伴,我有一點點心得,希望對大家有用。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觀察

當孩子擺弄一件玩具,爸媽要先觀察下,寶貝現在處於一個什麼狀態。看看孩子是處於自己擅長的“舒適區”,還是處於沒辦法解決困難的“崩潰區”。如果,在舒適區,吵著說不會,那基本屬於演戲,類似於,有男友的女孩擰不開瓶蓋。不過,假設在崩潰區,就需要父母提供幫助了。在孩子的舒適區和崩潰區之間,就是孩子的“成長區”。但是他們缺少了一些方法和思路,所以沒辦法順利的達到 。我們需要提供一些工具和參考,幫助孩子們成功的達到成長區。簡單來說,我們需要在孩子的“舒適區”和“崩潰區”搭一架“梯子”,讓他們順利的爬上去。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怎樣搭梯子?

如何幫孩子搭好這架梯子,有兩個關鍵點:引導思路和及時撤出。我用一個事例來說明。蛋姐最喜歡玩用積木疊高高的遊戲。但是,最多隻能搭10塊,超過了,就會倒下來。嘗試幾次以後,可能會變得暴躁,也可能會直接放棄。我是引導她的。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說好第一句話

當我觀察到,蛋姐面對困難,感到挫敗和無力的時候,我走過去,跟她說的這樣一句話:“看來我們遇到了一點小問題,媽媽願意跟你一起想辦法。”我現在不需要扮演老師、家長或者高高在上的指導者,我想傳達給她的信息是,我是她的玩伴,並且有興趣和她一起解決問題。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給提示

用語言提示她,“是不是沒有對齊呢?”這些提示並不是全部的解決方案,但可以成為她思考解決方法的一個方向。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提出建議

她聽到我的提示以後,去檢查了一下,然後說,是的,媽媽你說得對。然後開始嘗試對齊,可是把每塊積木對齊,對她來說,也挺難的。(小顆粒積木)有時候,孩子們遇到的問題,確實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這種情況下,

可以提供一些別的參考方法,讓他們來選擇。我:“如果對不齊的話,也可以試一試,把大放在下面,比較小的放在上面”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問開放性的問題

她嘗試了一下,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大小順利沒有合理的安排,還是塌了。

我:“哦,又倒了,真遺憾,看來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你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蛋姐沉默了一會,搖搖頭。

我想她一定被眼前的困難給唬住了。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拆解任務

把任務分成更小的步驟,可以幫他們理清思維。

我:“如果,我們先找11塊積木出來,先把它們按照大小順序排列好,然後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搭,會不會成功呢?”

蛋姐:“我們試試吧。”

蛋姐按照拆解後的方法,一步步的去嘗試,終於成功了。從此以後,她就學會了這個方法,並且還運用到了收拾繪本上。高質量的陪玩,除了製造快樂,還能創造價值。孩子天生就是絕對忠於父母的,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深深的影響著他們。

“我不會,媽媽你來吧”,當孩子這樣說,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誇誇他

當孩子努力嘗試時, 一定記得誇誇他們。

要走心的那種喲。

我:“蛋姐,你一直在想辦法,嘗試了3次,終於成功了!你真的太棒了,是個有毅力的小朋友。

這其中,有一個點要注意,就是“及時撤出”。我們只提供思路和建議,具體怎樣實施,結果是否滿意,這都是寶貝自己需要考慮的問題,千萬不要身體力行,一手包辦,不然,所以的引導都是徒勞。

-寫在後面-

其實,無論父母的耐心再如何好,孩子也有可能,因為眼前的困難而崩潰。這時候,我們首先要解決孩子的情緒。完全不用害怕讓孩子感受到挫敗,這點很重要。如何讓孩子在感受到挫敗後,仍然願意嘗試,才是應該關注的重點。這不是取決於,孩子是否經歷了夠多挫折,關鍵在於,父母是否接納孩子的失敗,是否能夠提供有效的幫助。蛋姐現在很容易放棄,但是,我內心仍然期待著,她勇敢的喊出“我自己來試一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