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貽偉:以新思維新方法推動惠州鄉村全面振興

“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需要新思維新方法,更加突出市場導向。”8日,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貽偉在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大膽創新,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農村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出新招,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出具有惠州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吉主持會議。

李貽偉強調,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精神,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深刻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要堅持底線思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障農業生產特別是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做好‘三農’工作,首先要轉變思想和態度,做到不怕煩不怕難不怕苦。”李貽偉說,從事“三農”工作很不容易,會遇到不少實際困難,希望大家要正視困難、正視矛盾,創新思維和方法,以市場為導向,大膽探索,敢於引入新的機制,不斷想新招,從生產和服務兩個方面去真抓實幹。一方面,農業生產結構要面向市場需求、突出自身特色亮點,想方設法引入市場資本、不斷開發新產品、拓展銷售渠道,打通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壁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家政等服務行業轉移,想方設法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掌握了市場經濟規律,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好“三農”工作還需要加強對農業農村發展的研究,把握客觀規律。“如果只套用管理城市的方式哪能管理好農村?”李貽偉說,基層黨員幹部要多深入田間地頭、農民家中,和農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摸清農業農村實際;在此基礎上,敢於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效果為先,不能只是走形式和程序,更不能用城市的標準考核農村。要結合惠州面積大、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堅定信心,著眼於長遠計劃和戰略目標,實施村居發展十年計劃,“不求千篇一律齊步走,而是要靈活利用各自的資源,做優做精、以點帶面”,通過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推動農村實現實質性變化。

“做好三農工作,還需要一流的人才。”李貽偉強調,要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堅持走科技興農、產業興農、教育興農之路,充分調動農村發展活力。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更加關心、支持農村發展,為農村基層幹部開展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希望大家在偉大事業中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華,讓惠州‘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劉吉強調,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農業農村發展全過程,因地制宜創新發展思路,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堅持問題導向,抓好農村“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汙水治理等工作,紮實推進“五個振興”,努力推動惠州“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

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劉小軍在會上通報了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有關情況。

市領導黃志豪、王開洲、沈亦軍、張玲、徐毅,市直和駐惠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至各縣(區),各鎮(街)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在所在縣(區)參加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