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今日看点: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喵喵阐史,今天给大家聊的是晚清时期英法联军之役及其影响。英法联军之役,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扩大和深入,所以又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发动的基本原因,从经济上来了解,是英法两国经济之发展,引起市场争夺与原料掠取的要求。现根据当时之社会特性,分析战争发动的原因。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的远因

中国当时的经济仍然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外国经济之侵入,更加速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破产的速度。失业者大量增加,社会秩序异常不安,而政治上亦处于动乱不安中,如太平军之兴起、北方捻党起事、南方之三合会等反清运动此起彼落。清政府对此种民变则采取镇压手段,对外国之侵入则以妥协态度处之。在此种情况下,外国哪有不乘机侵入之理。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洪秀全

英国曾于1847年及1857年发生了两次经济恐慌,为了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遂实行扩张政策,而中国则为亚洲之最理想市场。更且,克里米亚战争后,英俄两国之矛盾加剧,俄国因西方海路被英所挡,唯有强占黑龙江口,开辟南下港口,间接迫使英国用武力胁迫清政府,开放中国北方沿海的口岸,以便抵抗俄国势力的南下。法国于1851年拿破仑第三次政变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积极进行对外侵略,以转移国人不满情绪。而中法《黄埔条约》之订立,使法国在华传教取得特权,因而天主教和鸦片烟遂成为外国侵略中国的两大武器。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侵略者

《南京条约》订立以后,英国对华的鸦片贸易大量增加,减低了中国人民对正当商品的购买力。再加上中国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社会经济结构,使英国对华商品贸易的情况,远远未符合它的理想,特别是自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以后,他们的势力奄有江南数省,外货市场因而缩小,直接加深了欧洲工商业的危机,于是英国要求援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并借以索取报酬,扩大特权。但清政府中之顽固派对外人尚有疑忌,且要保持“天朝体面”,所以拒绝了英国扩大市场的要求。英国认为清政府难以说理,便决意用武力争取中国北方及内地开辟商埠,扩大它的工业品销售市场。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李鸿章

《南京条约》签订后,两国虽恢复邦交,但中国人基于民族自尊心,对此等耻辱条约,总不甘于尊重,所以五口开放后,排外风潮继起。当时上海、厦门、福州等地皆发生袭击英人事件,尤以广州为甚。道光二十五年,耆英宣布开放广州,准许英人入城,引起了民愤,使广州陷入混乱状态。二十六年秋,英商二人私自入城,被民众围殴。翌年春,又有英人在佛山受袭。此时英国派香港总督德庇时率兵九百人,乘舰入黄埔,用武力要求开放广州及惩办凶手等,耆英唯有答允,然而冬天又有杀死英人六名之事发生。至此,耆英因觉此事难办,力请辞职,而中英民情,更成水火。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法国舰队

耆英去职后,清廷任徐广缙为两广总督,叶名琛为广东巡抚。徐叶两人都是腐败而顽固的官僚,他们不知国际大势,不谋巩固省防,而只妄言夷人不足重视。道光二十九年,香港总督文翰以两年入城之约已届,率舰入珠江要求履行。而广缙则密召乡团练数万人立于两岸,喧声震天。文翰见群情汹涌,恐生事故,便声明保留条约权利,日后再谈。徐、叶竟上奏夸张战胜英人,骗取嘉奖。宣宗不察,以为中英问题已解决,对英人放松戒备。其后叶名琛之对“亚罗船事件”之“不战、不和、不守”态度,应负重责。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耆英

战争爆发的近因

亚罗船事件

1856年10月8日,有在香港注册的中国船亚罗号,停泊于广州河上。午前八时半的光景,有四位中国水师官员,约六十名士兵上船,清查鸦片及匪徒,捕去十二人。但英领事巴夏礼和英国香港总督包合诬说中国水兵扯毁英国国旗,侮辱领事体面,强硬要求放回四十二名英水手,并向英谢罪。叶名琛因为船只注册有效期间,已过十日,拒绝。几经交涉,乃交出十二人,但巴夏礼认为没有道歉,不肯接受。叶名琛乃将十二人下狱,亦不备战。10月28日,英国闯入省河,轰击黄埔炮台,且一度冲入广州城。四乡团练闻讯,立即纷纷入城守卫,并焚毁十三洋行及英、美、法各国商馆。英军在广东民众群起反抗下,自动退出广州。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叶名琛

法国教士被杀

当亚罗船事件发生之时,广西又发生了杀害法国教上的事件。照《黄埔条约》,法国传教士只可在通商口岸活动。但法国马神父违反条约潜入内地,理当受到制裁,虽其被杀,也可用法律解决。法国政府为达到其侵略目的,遂不放过此机会,与英国组织联军,共同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战争经过

1857年,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做全权专使,先后领兵东来。8月,英舰封锁广州。12月中旬,英法海军驶入白鹅潭,写信指责叶名琛。15日占领河南,29日攻陷广州。叶名琛采取“不战、不和、不守”政策,结果,他于次年1月初被掳至印度,极尽侮辱。而广州的行政,竟成中英法三国共管局面。

广州事件后,英法请求派全权大臣,在1858年4月,到上海议新约。清廷的答复是,这次广东事变,因叶名琛处理不善,另派黄宗汉代理。但英法不满,联军遂北上。4月,兵舰到达大沽,直隶总督谭廷襄负责谈判,交涉极不顺利。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5月30日到达天津。清廷唯有派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花沙纳做钦差大臣,在英法军攻进北京威胁之下,签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天津条约

  • 第一,公使常驻北京,用平等礼节。
  • 第二,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淡水、广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商埠。海关雇用外人,重新改定税制。
  • 第三,外人得自由入内地游历、传教。
  • 第四,中外人民争讼事件,中国官员会同领事审理。
  • 第五,减轻商船吨税。
  • 第六,外国商船得驶入长江航行,外国兵舰游弋各通商口岸。
  • 第七,对英赔款四百万两,法二百万两。
  • 第八,同享最惠国待遇。

联军退去后,清廷命僧格林沁加强防务,保护津沽。1859年3月,英国派普鲁斯及法国的布尔隆为公使,往北京换约。6月20日到达白河口,深入中国的防守区域,和清守军发生激战。结果英法舰队大败,两公使只得返回上海。1860年8月,英法再组织庞大联军,于21日占领大沽各炮台。8月25日,完全占据天津。9月18日,联军和僧格林沁大军,在张家湾大战。21日又在八里桥大战。10月5日联军继续前进。6日进攻圆明园,13日占北京。十八日,联军在圆明园大肆劫掠,并焚毁之。百多年来之文物,尽毁于一旦。

丧权辱国的“第二次英法战争”,清朝已无力抵挡,圆明园惨遭烧毁

圆明园遗址

至于文宗,在圆明园失陷之前,仓皇逃往热河,留其弟恭亲皇奕訢负责谈判和议。奕訢胆小,不敢出面。俄使想取得权利,乘机讨好,陪同出面和英法二使交涉。先赔出恤金五十万两,再开谈判。10月24日,由奕訢负责与英使在礼部交换天津条约。25日与法交换条约,这就是中英、中法的《北京条约》,其要点如后。

  • 第一,《天津条约》仍然有效。
  • 第二,增辟天津为商埠。
  • 第三,准华民赴外洋工作。
  • 第四,割九龙司给英国。
  • 第五,交还教产给天主教堂,传教士有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的权利。
  • 第六,赔英法兵费。

战争至此结束,奕訢在京处理政务,但是列强对中国之侵略并未因此而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