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財富神話破滅,18年成交慘淡!

2018年,儘管主流房企都實現了銷售的明顯上升,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豪宅市場,卻頗為慘淡。

中國豪宅市場高度集中在一線和準一線城市,其中北、上、深、杭這4城的佔比超過70%。

2018年豪宅市場明顯降溫,以京、滬、廣為代表的傳統一線城市豪宅市場成交套數分別為2156、3610和503套,不足2016年成交的30%;北、上、廣、深、杭五城豪宅成交總量也僅9493套,創下5年來新低,不足2016年全年交易量的4成。

2018年極端的是,三亞市場的頂豪幾乎全沒,一線城市全部大範圍腰斬。

杭州、南京等準一線城市,豪宅雖未如此慘淡,但成績亦不如2016年。以杭州為例,全年成交豪宅623套,同比上漲21%,但依舊不及2016年的一半。

不僅豪宅開發商難過,那些想要變賣豪宅的業主更難。2018年,一線城市二手豪宅普遍 “有價無市”,成交的都要大幅降價。

在廣州,珠江新城豪宅標杆凱旋新世界等知名豪宅,目前掛牌價的跌幅均在10%左右,成交量寡淡;在上海,年前有消息傳出,上海浦東陸家嘴世茂濱江花園近20套豪宅拋售,且“嚴重低於市價”。在深圳,已經出現了好幾例豪宅大幅降價成交。去年12月,南山區深圳灣翡翠海岸一套89平米房源從1650萬的高位下跌270萬,以1380萬成交。

最慘的是那些在2016年9月左右高位入市的投機客,背了大筆貸款不說,要想賣出去的話百分百鉅虧。

在一線城市的豪宅市場,市場基本有價無市,一套房子總價在500萬左右的,還有流動性,而且大部分是剛需。一上千萬,流動性就很差了,一上三四千萬基本就沒流動性。

豪宅財富神話破滅,18年成交慘淡!

破滅的神話

房地產誰來接盤是個大問題,豪宅的最大問題已然暴露無遺:流動性。

1000萬-2000萬以內的一手豪宅佔到所有豪宅成交量的75%,2000萬以上就很難賣了。

綜合現下大環境來看,主要是由於當前經濟下行,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放緩,購買力不足,部分城市房價收入比已經接近30,豪宅就更加難以企及。另一方面,豪宅市場在2015、2016年曾有一波供應和銷售的大爆發,很多需求被提前透支了。

豪宅產品向有錢人開放,流通性本來就不算很大,而且隨著樓價的上升,高總價產品的流通領域只會變得更窄。

但即便是在1000萬-2000萬的市場,由於改善性換房需求被抑制,限貸政策仍較嚴格,也進一步阻滯了豪宅市場的流動性。

在這一價格階段的購買者,一般都是二套房,目前一線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普遍在七、八成,接近全款,他們的資金實力不足,普遍考慮換房,也就是要賣掉一套再買,但在當下的市場,並不好出手。

由於過去3年房價的普漲,在當前的一線城市,1000萬、2000萬的房子已經算不上真正的豪宅,再進一步的品質升級要到3000萬及以上,這部分產品的購買力和流通性更差。

總價在5000萬左右的別墅、獨棟別墅在2018年更是非常不好賣;二手市場同樣如此。

價格高企、購買力不足、無人接盤,這些都導致豪宅的流通性大減,保值增值的光環消失。

從全世界範圍看也僅有極少數城市、區域的豪宅,可以實現長期的保值增值。

豪宅財富神話破滅,18年成交慘淡!

作為中國高淨值人群投資的首選,房子尤其是豪宅,在過去的很多年間備受青睞,豪宅資產可以保值增值,似乎也成為某種共識。

然而2018年以來的市場正在顛覆以上認知。

豪宅成交量暴跌背後,首先是過去幾年亢奮的市場對需求的透支。此外,經濟下行、信貸緊縮、改善型需求被抑,使更多的買家選擇了觀望;一手豪宅庫存壓力大增,二手市場流動性降低,形成了惡性循環。

豪宅“不再豪”。當住房迴歸居住屬性、投資增值效應不再,豪宅的流動性缺乏、降價或者降配,有很大可能在未來發生。

“豪宅還是一個好的投資品嗎?”

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