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祕?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阿諾芬尼夫婦像》說到此畫的作者揚·凡·艾克是早期尼德蘭畫派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什麼是尼德蘭畫派呢?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一說尼德蘭是哪裡~

尼德蘭荷蘭語意為“低地”。尼德蘭(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地勢低窪的地區,相當於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部的一部分。

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秘?

中世紀的尼德蘭由於地理條件優越,很早就成為了歐洲西北部重要的水陸交通中心,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是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經濟十分發達的地區,因此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美術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15世紀尼德蘭畫派成就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儘管這些作品大多表現了傳統的宗教題材,卻由於畫家對描寫世俗生活和周圍環境的興趣大大增長,作品中便不時體現出現實主義傾向。

尼德蘭畫派的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祭壇畫與獨幅木板畫,因為尼德蘭美術脫胎於中世紀的哥特式藝術,使得尼德蘭文藝復興初期的繪畫有比較濃郁有宗教氣息,總的繪畫傾向是:嚴肅、靜穆,人物形象不夠生動自然。

尼德蘭的文藝復興較意大利遲一些,這是由尼德蘭的地理與政治環境所決定的。尼德蘭的封建主義思想根深蒂固,舊習俗和宗教觀念深入人心。尼德蘭先後受法國布甘地公國統治和西班牙武裝勢力的控制,人民的反封建與反異族壓迫的鬥爭,往往遭到血腥的鎮壓,而內部新舊勢力的對立與形勢的複雜性,使這種鬥爭更帶有持久性,由此決定了尼德蘭在15到16世紀時期藝術文化發展的曲折與緩慢。15世紀時,尼德蘭也受到意大利進步文化的衝擊,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已經發生作用,然而藝術的發展,仍舊受到中世紀世界觀的束縛,它與正在形成的人文主義世界觀發生著劇烈的矛盾。

揚·凡·艾克的作品是15世紀尼德蘭美術的標誌。

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秘?

還有一位知名的的尼德蘭畫家叫做羅伯特·康賓。代表作是是畫在木板上的祭壇畫《受胎告知》,我們可以看到,畫中人物帶有一種雕刻感。作者極善於描繪道具的細節,這是尼德蘭細密畫的傳統技藝,因而人物雖欠佳,整體上看這幅畫還是功夫很深,藝術效果也佳,給人以聖潔美的藝術感受。

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秘?

最後介紹一位——老彼得·勃魯蓋爾(1525~1569),他是尼德蘭最後一位巨匠,一生以農村生活作為藝術創作題材,人們稱他為“農民的勃魯蓋爾”,他是歐洲美術史上第一位“農民畫家”,也是歐洲獨立風景畫的開創者。他的主要作品有《雪中獵人》、 《瞎子引路》、《農民的婚禮》、《農民的舞蹈》(1566年). 《伯利恆的戶口調查》(1566年)、《絞刑架下的舞蹈》、《收割乾草》(1565年)等。相信說了這些大家也記不住,不過沒關係,可以只記一幅畫——《通天塔》

勃魯蓋爾38歲時畫的這幅,通天塔又名“巴別塔”,是他移居布魯塞爾的第一幅作品。

取材舊約《創世紀》,傳說(諾亞,又叫"挪亞"(Noah)傳說《聖經》中的一個人物。)後代遷居南亞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一塊大平原,因為祖先被洪水衝怕了,擔心再遭水災,就齊心修建一座高塔使全體人員都住進去永保平安。塔越修越高達至天界,觸怒了上帝。上帝決定施神術攪亂造塔人的語言,使人們互相不能溝通而造不成塔,這是基督教解釋不同民族語言的來源。

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秘?

其實,《聖經》中的巴別塔確實真實存在,它位於伊拉克境內,在古代巴別塔的位置在南部美索波大米亞的某一平原地帶。如果有同學看過“冒險雷探長”伊拉克特輯,一定記得,當時雷探長曾經還爬上過巴別塔。

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秘?


傳說中的尼得蘭畫派到底有多神秘?

好啦,今天的知識點,大家都記住了嘛?

——我是熱愛藝術小拳拳,喜歡的話記得分享+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