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海底撈漲價引餐飲業主熱評

西貝價格飆升,喜茶漲價 海底撈漲6% ,成本越高越寄希望漲價,越漲價客流越少。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已公開的信息來看,復工後的餐飲企業多多少少都有了漲價的行為或意圖。從海底撈到西貝,再到一些不知名的小微餐飲企業,漲價的幅度已經讓就餐者明眼可見。業內人士稱,限人流、漲成本,漲價格,客流少,餐飲業或進入一個幾十年難得一見的功利化陷阱。

一、

目前,處於漲價風口浪尖的餐飲頭部企業為西貝和海底撈。消費者反映的數據為,西貝土豆牛肉條價格上升至80元,酸菜封缸肉80多,價格一路飆升,稱“西貝漲價貴得離譜”。

而海底撈的漲價近日已上熱搜。消息稱,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消費菜單,其中包括海底撈1.5元一片土豆,10元一份自助小料。消費者稱海底撈的漲價是海底撈對消費者熱情的一盆冷水。

最近一段時間廣受關注的喜茶也爆出漲價消息。消費者反映稱喜茶部分飲品漲幅2塊錢左右,對於喜茶這樣品類較少的企業來說,2塊錢的漲幅體現在打印單上,還是很明顯的。

二、

對於漲價一事的反饋,西貝公關總監於欣的說法是:這是去年12月份的菜品價格調整,並稱西貝短期內不漲價。於欣所指的菜品價格調整發生在2019年12月份,已於2020年1月1日之前全部在菜單上體現。

海底撈則坦承漲價一事屬實。稱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的影響。

中國質量新聞網也諮詢了相關業內人士的看法,業界對於西貝和海底撈漲價的理由多歸因為現金流壓力。在相關場合,這兩家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都表達過資金緊張的問題。比如西貝,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曾稱“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而海底撈主打服務牌,其採購成本、人力成本、防疫成本較此前確實會增加,這兩家都有著漲價的動因。此外,海底撈作為一家在港上市的公司,需要向投資人有數據交代。海底撈此前發佈的2019年報顯示營收、淨利雙雙增長,但在一二線城市,海底撈的單店銷售及翻檯率卻出現了下滑。另外,海底撈的同店銷售額增長率也在去年轉負。可預見海底撈一二季度的財報也不會好看。所以看起來用漲價來拉昇營收是當務之急。

而中國質量新聞網查詢相關資料得知,目前資金緊張這種情況在西貝和海底撈這兩家企業好像已經不存在。今年2月份,這兩家企業拿到了銀行的授信貸款。西貝獲4.3億元授信,其中1.2億元已到賬;而海底撈獲21億元,已有8.1億元到賬。

中國質量新聞網採訪部分餐飲行業從業者,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大品牌可能對自己的品牌有信心,復工後成本增加,西貝海底撈可能覺得自己品牌夠硬,就是漲價也一樣有人來。

三、

西貝、海底撈漲價在餐飲業內引發了大範圍的討論。

根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小範圍內統計調查,多數企業負責人表示對西貝海底撈漲價表示不理解。

受訪者表示,目前首要問題是建立消費者外出就餐的信心,要給一個吸引消費者到店的理由,比如高性價比,而不是漲價。在這個時候漲價,無疑是飲鴆止渴、殺雞取卵。

另一部分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餐飲業處於寒冬,專家所預測的報復性消費不知何時才會來。目前餐飲行業已到崩潰邊緣,實施漲價,一方面也是學壁虎斷尾自救,憑藉強大的品牌力量和用戶基礎來求生,放棄一部分低質用戶,靠優質服務來抓勞優質用戶。

還有受訪者認為,中國餐飲業經歷危機的經驗還不夠,還沒有在特定時刻應對特定問題的經驗。

但大家對餐飲企業局面十分嚴峻這一提法普遍認同。

相關機構數據顯示,94%的餐飲企業堂食服務受到影響。其中,有69%的企業堂食客源降低超過八成。營業額幾乎都跌去了八九成。

目前餐飲行業堂食雖陸續開放,但客流量的恢復依然比較慢,特別是疫情控制等級更高的一線城市,客流恢復更慢。在北京、上海,已經出現了很多零轉讓費的餐飲門店。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界人士稱,如果大品牌的漲價達到預期,中小餐飲企業也會跟著漲價。如此便形成一個功利化陷阱:成本提高要漲價,漲了價客流更少,客流少成本更高,這樣一個功利化陷阱,可能會在餐飲業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