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醬油”打出千億帝國:小作坊到市值超3千億,造就億萬富翁

調味品作為一種補充食品,消費量雖小,但隱藏著巨大的商機。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熟悉的調味品公司的名字,比如老乾媽,他一年能賣出6億瓶辣醬,收入超過40億元。比如,王守義的十三香,幾元錢的東西也能賣出近20億元。還有一些著名的調味品公司,如王致和、恆順、加加、味美好、六必居、李錦記、蓮花等知名調味品企業,他們都賺了很多錢。種類繁多的調味品中,醬油無疑是市場規模佔比最大的。

根據數據的潛在工業研究所,中國調味品市場的規模超過3000億,而醬油的份額超過40%,遠遠領先於食醋、味精等調味品,醬油對家庭的普及率達到99%。也就是說,幾乎每家每戶都需要買醬油。從數據上看,醬油是一個千億規模的大市場,而且是如此巨大。這一巨大的市場也催生了一家傳奇企業,靠一瓶醬油就賣出了3000億元的市場價值,成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的王者。

“一瓶醬油”打出千億帝國:小作坊到市值超3千億,造就億萬富翁

這家以"打醬油"而成為中國調味品之王的企業,就是海天味業。

據海天味業2018年報告顯示,海天味業年收入達到170億元,創歷史新高,淨利潤接近44億元,其中醬油佔60%以上。據行業分析,高端醬油的單價僅為7-10元,也就是說,平均單價低於10元的醬油,銷售額就達到了102億元,這意味著海天味業的瓶裝醬油銷量每年超過10億瓶。以中國4.3億家庭來計算,相當於每戶消費2.5瓶。

1982年,26歲的龐康進入公司,任佛山市珠江醬油廠副廠長一職。

和白手起家的大佬們不同,龐康一入廠,接手的就是已有百年聲譽、幾十年生產歷史的大廠子,他的任務不僅僅是要帶著員工穿好衣、吃飽飯那麼簡單,而是要將這個小有名氣的地方廠子做成全國赫赫有名的生產大廠。

任重而道遠,壓力可想而知。

“一瓶醬油”打出千億帝國:小作坊到市值超3千億,造就億萬富翁

做了3件大事
他把公司做到市值3000億!

別看當上了領導,但龐康肩上揹負著沉重的壓力,全廠幾百號人的吃喝拉撒都靠他養著,他必須拿出本事,讓這個百年醬油廠再次騰飛。

於是,龐康殫精竭慮,決定做3件大事。

第一、產品規模化、品質化

龐康一直堅持一個觀念:“傳統產業要發展,規模化是關鍵。”

傳統的作坊式生產,已經無法滿足海天走向全國的需求。

剛接手廠子,龐康就斥資3000多萬,幾乎把整個廠子的所有家底掏空,從國外引進了先進生產線。

2005年,他又斥資10億建了一座100萬噸的生產基地;

2008年,龐康建起80萬平方米的陽光曬池群,並投資10個億,從德國引進10條自動生產線,119道工序全部自動完成。

2014年,又投建了一座150萬噸的生產基地。

一連串的大手筆,展示了龐康的膽量和魄力,也正因為有了這些投入,海天的產品才得以規模化生產,為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

不僅要數量,龐康還非常注重質量。

“一瓶醬油”打出千億帝國:小作坊到市值超3千億,造就億萬富翁

一直以來,傳統的釀製醬油的辦法都是把黃豆放在太陽下暴曬,磨豆,然後發酵,但這種古法消毒不乾淨,有衛生隱患。

於是,龐康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的技術團隊,重點攻克天然曬制中的菌種問題,

“使醬體產出更多的有機物質,將黃豆中的蛋白質轉化為氨基酸,從而提高醬油的鮮度。”

為了解決衛生問題,他還斥資5000多萬,硬是將海天釀造工程技術中心升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

自此之後,所有出廠的海天醬油,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

做醬油的黃豆,都通過美國進口的氣相、液相色譜儀、GC-MS等10臺儀器進行監控;

灌裝的瓶子,經過潔淨熱水沖洗、潔淨蒸汽殺菌、潔淨空氣吹乾三道關口;

瓶蓋經過負離子除塵、紫外線殺菌兩道程序;

灌裝也要經過巴氏滅菌和超細過濾雙重滅菌工序。

在全封閉環境內,每條生產線每小時灌裝48000瓶醬油。

每一瓶海天醬油,是哪一天,哪條線,哪一筆訂單生產的,都可以查到。

在高規格的品質把控下,海天的產品如此受歡迎,自然就不足為奇。


第二、有了強大的渠道網絡,才能把貨物賣出去

產品生產出來,還要把產品賣出去才行,龐康就非常注意構建渠道網絡和分銷商管理制度,堪比西周分封制。

他劃分出一支含1500家經銷商、5000家分銷商的中層網絡隊伍,並培訓了1000人作為“特種兵”,分派到經銷商與分銷商中。

這樣一來,全國一共總攬了33萬個終端營銷網點,儘可能擴大了銷售範圍。

不僅如此,一個地區至少設2名經銷商,一方面相互制約,另一方面刺激競爭。

如果有經銷商能超額完成任務,龐康不僅按月結算,還動不動有額外獎勵,包括蘋果手機、寶馬、奔馳等。

所以,不少“忠誠”的經銷商,甚至只代理海天的產品。

這樣的管理辦法,讓海天構建了一個及其高效、有序的營銷網絡,在業內也是紛紛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第三、品牌,就是價值

“品牌就是價值,品牌就是信任。”,龐康深知品牌對於海天的重要性。

早在1992年,他就啟動了品牌戰略,推出企業識別系統,讓海天從“廣東味”變成“全國味”。

1994年,龐康把公司名稱從珠江醬油廠,改為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公司,“海天”這個關鍵詞被大眾熟知,甚至沿用至今。

在這之後,龐康始終很注重打造品牌效應。

他先是在佛山總部建立工業旅遊項目,讓遊客可以全流程觀察醬油的釀造過程。

之後,他又擴寬宣傳渠道,不惜重金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招標時段投放廣告。

後來互聯網時代到來,他又注重線上傳播:

“憶童年”的廣告、動畫廣告、植入綜藝、電視劇......這樣的做法,更是讓海天的品牌深入人心。


不僅如此,他還力排眾議,拓寬海天的產品種類。

原先海天只有醬油一種產品,由於調味醬的原料及工藝與醬油高度關聯,海天具備巨大的開發優勢,於是龐康開發了調味醬。

這個調味醬一面世就大受歡迎,現在為海天貢獻15%的營收。

2014年,海天收購開平廣中皇食品公司,進軍腐乳領域;

2017年,海天收購鎮江丹和醋業公司,在醋市場發力。

到2016年,醬油、蠔油、調味醬三大品類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63%、15%和15%。

龐康的多元化之路,總算走對了。


一夜造就34個億萬富翁他卻只想把中國醬油推向全世界!


在龐康的苦心經營之下,海天的路越走越順,2014年還成功上市,總市值超過497億。

34個員工身家過億,龐康更是以199億元的身家,躋身於頂級富豪行列。

短短5年過去了,海天的市值從不到500億上升到今天的3000億,龐康的身家也從199億元上升到638億!


但龐康依然低調而努力,他心中的目標只有一個:

“舌尖的中國,必須自己做主!中國人的碗裡,必須盛自己的醬油。”


在他眼裡,海天不僅僅是企業,醬油也不僅僅是一種調味品。它們更代表著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與精神。

他要做的,就是努力把這種文化傳播出去,讓世界更多人知道中國文化的魅力,知道中國傳統的魅力!

2001年,海天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2009年海天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2013年海天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2018年海天銷售收入突破17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