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時冬天都吃什麼?其實和其他季節沒啥兩樣


現在一提到吃的,可以說每變換一個季節,市面上就會推出適合這個季節的美食。


夏天又熱又沒胃口,餐館就會推出酸辣口的小菜,還有冰鎮汽水。冬天天氣冷,大家想要身體暖,餐館就會推出暖胃的熱湯。


反觀郎郎先生兒時,當時人們吃的食物可能和季節的關係不大,有時,大家甚至會和季節的特徵反著來選擇食物。比如,在冬天的時候吃涼涼的冰棍。


郎郎說事 | 我兒時冬天都吃什麼?其實和其他季節沒啥兩樣

▲北京經典小吃“炸糕”


冬天吃冰棍

不是因為冬天愛吃冷食


我們在困難時期那會兒,冬天都會吃冰棍。


可能大家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北京冬天那麼冷,我們還吃冰棍呢?其實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在那時候,冬天更容易製作冰棍。比如,我們吃得最多的山楂冰板兒,做法就很簡單:熬了山楂,拿一塊兒片頁紙,把山楂糊往上一拍,然後擱在窗臺上凍,凍完了就可以當冷食賣給孩子了。


但夏天製作冰棍,步驟就會費勁的多了。


那個年代,因為沒有電冰箱,所以要想賣冰棍,商家還得先自制一個冰箱。


通常,大家會在冬天時,把筒子河裡的冰給鑿出來,把這些冰存放在冰窖裡,這樣處理,冰塊就不會融化。


到了夏天,大家就會把這些冰取出來,擱在箱子裡,就自制成了冰箱。有了冰箱,夏天才能售賣冰棍。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購買很多東西都要用糧票,但冰棍不需要糧票。所以小孩嘴饞的話,就會去買冰棍吃。


在1962年,我和我一朋友,在西單買了一盒冰棍,然後我們倆就帶著這盒冰棍,到展覽館電影院看電影了。


在電影院裡,我們倆就坐在臺階上吃冰棍,好多人看見了,就問:你們的冰棍是在哪兒買的?現在還有嗎?我們就說,我們也不清楚,我們也是排著長隊買的。


後來還有一回,我們倆趕上莫斯科餐廳在賣高級點心,那時我有糧票他有錢,所以我們倆就買了兩塊點心,但我吃了一口就暈了,因為太久沒有吃到油,突然嘴裡嚐到點心上的奶油,就受不了了。


於是,我就和那個朋友說,我吃不了了,你吃吧。他就把那兩塊都給搓了。


糕點

一定會出現在酒席的最後


那時候,我們冬天還會吃驢打滾、豌豆黃、山楂糕,其實這些食物是一年四季都有賣的。


一般,大家會在吃完酒席的最後,上這些北京的小吃,只有這樣才算節目隆重的結束了。


還有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的就是炸糕,在我小時候,北京特流行吃炸糕,一般都是江米麵兒裹著豆沙餡。


當時北京最有名的買炸糕的地兒,是頤和園後門一個老頭兒擺的攤兒。據說,那個老頭兒曾給慈禧太后做過炸糕,所以他的生意特別紅火。每天他都規定賣多少個,超過了數量就不賣了,所以當時人們為了嘗一口他的炸糕,總是排著大長隊。


如果當時大家想吃豌豆黃、山楂糕,一般的店裡也有賣,但大家都不覺得這是正宗的。


正宗的得在北海的仿膳,仿膳以前是為皇宮做糕點的,只有宮廷裡的人才能享用。所以他們對糕點的講究非常多,價錢也很高。


北海的仿膳原來是在中間的島上,據說現在還有,但不對外了,當時的廚子都是從宮裡出來的,現在宮裡的廚子走了,他們的後人是不是還在那兒做,我們就不知道了。


現在,北海的北岸也有一個叫仿膳的攤兒,但那就沒法吃了。其實,攤兒主就在那擺個攤兒,賣點兒和仿膳名稱一樣的東西,糊弄外地遊客——他們知道外地遊客只聽說過仿膳,但沒吃過。


郎郎說事 | 我兒時冬天都吃什麼?其實和其他季節沒啥兩樣

▲郎郎先生在聊“冬季食物的記憶”


——

您如果想要看張郎郎先生對個人成長經歷的陳述、個人畫作的品評、對最新社會事件的思考,

歡迎關注張郎郎先生在各個平臺的賬號:郎郎尚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