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特色的元宵节习俗

湖北特色的元宵节习俗

今年的春节真热闹,这不刚过完情人节,又是一年元宵时。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其他传统节日不同的是,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大团结。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过了这天,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正式开始,所以元宵节全民欢庆,祈福祈财,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由于各地文化不同,人们过元宵的风俗各异。我们湖北地处中原,楚文化、秦巴文化、土家文化、中原文化,百花齐放。湖北特色的元宵节习俗是,在这天,人们要吃汤圆、点彩灯、走百病、迎紫姑等习俗传统。

●吃元宵

“元宵”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据传宋代时,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观花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据记载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亲自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湖北特色的元宵节习俗

●观花灯成中国式“情人节”

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一样,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代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式“情人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祛病除灾。

●逐鼠

在古代这项活动主要是养蚕人家在节日所做的事情。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黏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把传统的元宵节闹腾得更加红红火火。

湖北特色的元宵节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