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人們對一切邪惡的人深惡痛絕,最深刻最狠毒的詛咒就是“不得好死”。啥意思?就是為天命所絕,兵刃所伐,王法所殺,病毒所侵、毒蟲所蜇,直至氣斷身亡,總之不得壽終正寢。

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這句話出自聖人

“不得好死”不光是民間的一句咒語,聖人早就說過。但卻不是詛咒。

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的子路“行行如也”,天性坦蕩耿直,太過拘泥於禮制,到了讓人生畏的地步,因此孔子多次評論說“野哉!由也!”是說子路粗魯,率性,並預言道:“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是就子路的強橫性格做出的預言,估計以之路的性格而言,怕是不能善終。而另一位聖人老子說“強梁者不得其死”,是就強暴妄為、不遵循自然規律的結局而言的。

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由此可見,不管是性格強橫,還是自大妄為,其結局都很慘,都不得好死。

但是,我們所說的不得好死多是罵人的話、詛咒的話。而聖人們所說的不得其死,不是詛咒,也不是罵人,而是自然規律下的必然結果。

老子的天道觀:弱者道之用

天道是什麼?天道就是道的運行法則、自然規律,這種規律就是“弱者道之用”,即柔弱是道的實現方式:萬物雖為道所生,但萬物並不感到自己是被造就的,而是自然而然的“自生自長”,強力為之的“拔苗助長”是人為的強制行為,因此是悖道的,必定事與願違。

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道的柔弱,是慈柔而不是懦弱,是能而不為的自然,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的自性,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自若,是包容與大度,就像成年人跟兒童玩耍,總是讓著孩子,他是謙讓不爭,而不是懼怕小孩,這才是慈柔。

“柔弱”的的對立面是“逞強”。因為逞強者剛愎自用,自矜、自伐、自是、自見、自彰。世間的紛爭多半是由這種“逞強”造成的,老子提出“柔弱”的主張。針對的也是“逞強”,並提出“處下”“不爭”的觀念。

柔弱的作用,體現在人類方面,則是“柔弱勝剛強”(36章),那些被人類賦予“堅強”含義的東西,都是屬於死亡的一類,而柔弱的東西是屬於生存的一類。比如76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後就僵硬了。草木的形質是柔軟的,死掉了,就變得乾枯堅硬了。因此老子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即“堅強”的意味著失去了生機,“柔弱”的則充滿著生機。

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不得其死”的原因是,不懂柔弱勝剛強、勇於敢則殺的道理

自然界的一切概莫如此,這便是道的真相,因此老子得出結論,柔弱勝剛強: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43章)。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駕御天下最堅硬的東西。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73章)。


勇氣固然可嘉,但若不是基於慈柔的愛心的行動,必然遭致懲罰;相反,行動前若能判定這種行為是否合適,則必定有益處,是應該提倡的處世之道。

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無有過之於水也,以其無物可以易此攻堅者也。水之能勝剛也,故弱之能勝強也。天下莫無不知者也,而莫之有能行者也。


關於恃勇逞強的例子,孔子也有類似的說法 。一次,孔子對顏淵說:“受重用時,就展露才華;不受重用時,就韜光養晦。只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說:“您帶兵作戰時,讓誰輔助?”孔子說:“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我不與也”,意思是批評子路勇猛過人,不計後果的人,無疑是求死。這與老子說的“勇於敢者則殺”是一個意思。

中國人最狠的一句話是“不得好死”,老子孔子都說過,他們在罵誰

兩位聖人都反對強梁,所不同者,孔子是指強悍但簡單粗暴,不謹慎的人,常常鑄成大錯,不會善終。而老子則是指人力逞強,背道而行,死於非命,子孫絕祭,煙火不繼。因此,老之言更深刻,更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