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01 經典鏡頭一覽:

鏡頭一:男主帶領幾個人去倉庫後門尋找發電機,一個男孩不聽男主勸告執意到外面,被迷霧中的怪物殺死並拖走。

《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鏡頭二:用[舊約]煽動人們情緒的老婦人認為就是那個美兵帶來了災難,煽動人們殺了那個美兵。她的追隨者就真的用刀子捅向美兵,然後眾人活生生的把他扔出超市,任其消亡。最後在超市的玻璃門上只留下手掌血跡。

《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鏡頭三:迷霧散開時,映入男主眼簾的不是怪物,等待他的不是死亡,而是搜尋倖存者的軍隊。還有和救援車上那位女士的對視,那就是一開始最先發出求救信號的女士,卻沒人願意幫她。

《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02 劇情概述

一個小鎮忽然被一陣來路不明的大霧籠罩

那霧中似乎有什麼神秘的東西

一群人被困在一個超市中

一個志願者身上繫著一根繩子出去

最後繩子斷了,有血跡但人卻不知去向……

《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大霧中究竟有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代表的是你一種"異度空間"

大霧所及之處就是異度空間的蔓延之處

因為霧後面有什麼是人們看不見的

人們總是對未知的東西感到恐懼

於是乎在小鎮裡,恐慌也由此而生

恐慌情緒下的人類社會會是怎樣的呢?

人性在這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像這樣製造險境表現人性的作品並不少見

《迷霧》在這其中既不是首創、手法也不算高明

它的吸引人之處——未知

未知的迷霧步步緊逼

焦灼、不安的情緒持續發酵

觀眾的心絃也隨著電影不斷緊繃

也正是因為這樣巧妙的設置

這部電影才能夠反映出傳統美國商業片中

善惡之爭、英雄主義之外的東西

宗教?親情?愛情?貪婪?勇敢?奉獻?

我想每一個觀眾都能找到自己的哈姆雷特

迷霧已經出現

霧中究竟藏著什麼

自己去探索吧!

《迷霧》:是恐怖片,更是人性片

03 鑑賞

《迷霧》實際上就是一部披著災難片外衣探討人性的影片,和前些時候大熱的《釜山行》類似,但有所不同的是,《迷霧》在探討人性的地方更為深刻,結局也更為黑暗。

《迷霧》的主旨在於信任,電影一開始就著力表現人們之間的信任危機:

當鄰居的樹砸壞了主角家船屋時,主角妻子便直言鄰居不會賠償,可意外的是,鄰居律師願意走保險賠償,這期間雖然沒有發生矛盾衝突,但人與人之間支離破碎的信任感已經給了觀眾很強烈的暗示。

而迷霧降臨後,人們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和恐懼時,這種不信任感又被恐懼所催化,撕破了平時溫和的偽裝。

當主角聽到門後有巨大動靜時,幾個工人都堅持認為主角是在神經過敏,並將平日的隱藏的對於主角這一類文化人的不滿全部發洩出來——這是文化階層與平民階層之間的不信任和間隙。

隨後,搬運工諾姆被門外的怪物捲走,儲物間的幾個人將真相告訴眾人時,即便是血跡和觸角擺在眼前,以律師諾頓為首的一群人依舊不相信主角。諾頓堅持認為這是主角對於去年自己對他進行訴訟的報復,堅信這是本地人對於外地人的欺騙和侮辱——這是來自外鄉人和本地人之間的矛盾以及對於歷史恩怨的耿耿於懷。

邪教婆子卡莫迪夫人在影片後半部分充當了主要的矛盾製造者,她已經不是對於某個人,某個群體不信任了,而是對於所有的人都不信任,包括她自己,她將信任寄託於聖經之中,並借災難蠱惑人心,煽動平民階層對於政府階層的不信任,迫害死二等士兵。當之前瘋狂反對的藍領工人在恐懼之下倒向卡莫迪夫人成為走狗時,整個超市裡的大多數人都已經淪為了傀儡。

主角從一開始便是一位只信任自己所聽所見,獨立思考問題的人。面對茫茫迷霧的他在彈盡糧絕後,終於不再相信自己能夠活著帶領夥伴走出這場災難,而是選擇槍殺了夥伴。

主角放棄了希望,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這是最讓人絕望的,帶來的也只能是最黑暗的結局。

與其他千篇一律的災難片、科幻片、恐怖片不同,它警示著人們——末日到來時,最可怕的並不是怪獸侵襲,恰恰是人類本身,是人性的缺陷!

電影從宗教麻痺、民主暴政、信仰危機、人情冷漠等多個角度去赤裸裸的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侷限。

當死亡面目猙獰地接踵而至時,人們的自信粉碎了,一部分人開始把希望寄託給別人,聽憑別人為自己的生命做主,但是主角沒有,他堅信自己。

但當最後汽車沒油,聽到類似怪物靠近的聲音時,他也放棄了希望。

其實,那一秒,離重生只有一步之遙。

原來,絕望真的可以殺死人。

生存還是毀滅?這不僅僅是信仰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部電影令人害怕的不是絕望,而是懷疑:懷疑生存目的,懷疑自己的極限,懷疑整個生活是不是夢境。

一直與未知做鬥爭,最後敗給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