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導語:

人們常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想要成為天之驕子人中龍鳳,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除了部分人會擁有天賜的的好條件,好優勢,大多數人其實只是茫茫人海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

普通簡單,庸庸碌碌,大多數人的一輩子就是這般。

家長不斷把未來的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下去。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想要孩子達到家長的期望與目標,就代表著家長需要對孩子嚴格要求,孩子需要為之不斷努力,改掉身上的缺點,不停歇的學習。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方法,培養孩子的性格習慣,這時候就顯得尤其重要。

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將孩子引導在正確的道路。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案例分析:

朋友本身就是個不服輸的性子,事事喜歡與他人較勁。別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要努力去嘗試,別人能達到的目標,我也要努力去達到。秉著自己的脾氣性子,朋友一直以來倒也生活的順風順水。

後面朋友結了婚,有了孩子,對孩子的要求也極為苛刻。孩子的時間應該怎麼安排,應該學習什麼課程,報什麼輔導班……都將孩子安排的十分妥帖。那孩子倒也十分聽話,從不抱怨,乖巧的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時間久了,朋友的孩子漸漸與同齡人拉開了差距,頗為優秀。

美中不足的是,朋友的孩子因為長期在父母的安排下,沒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沒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遇到了什麼困難也是交給自己的父母,家長。孩子犯了錯,遇到了挫折也會本能地退縮,藏匿在父母的身後。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朋友的孩子,就是缺乏一種擔當的習慣:

擔當責任:

部分孩子由於是在家長的計劃與安排之下,規矩的走著人生的道路。如同朋友的孩子一般,當他們遇到困難或挫折,問題或危險時就會自然而然的逃避,在孩子眼裡,自己並沒有承擔那個責任的能力,更沒有承擔責任的意識。

家長對於孩子,應該積極要求,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家長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可以幫孩子分析分析道理,提供一些思路,只有孩子自己去嘗試著擔當責任與義務,才會成長的更快,更加完善。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家長要做孩子的引導者,而並非主導者。

當孩子在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或小小的進步時,家長要懂得鼓勵誇獎孩子,要激勵孩子,讓孩子充滿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在孩子再次面臨困難時,就會有了解決與面對的勇氣。鼓勵與肯定,是孩子承擔責任的勇氣來源。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除了擔當責任,家長還應該讓孩子養成這些習慣:

認知學習: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是為誰學習,如何去學習。家長不能讓孩子認為自己上學是為了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對自己有益,且會影響終身的習慣。只有對學習有了正確的認知,孩子才會為自己努力,為自己拼搏進取。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家長在生活中要對孩子以身作則,要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向家長學習。

家長要在孩子失敗時加以開導,要注意千萬不要辱罵孩子。家長辱罵孩子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給孩子制定規則,當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時,家長可以適當批評。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獨立:

家長要讓孩子有正確的認知,不要認為家長是萬能的,家長也有做不到的事情,也有需要孩子幫助的時候。要讓孩子養成幫助家人分擔家務,分擔煩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獨立能力。

孩子更好地獨立,會減輕家長的壓力,讓家庭氛圍更加輕鬆。孩子獨立還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良好的獨立能力會強大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能夠更快地適應生活,學習,或者社會。

爸爸媽媽,家長都不是孩子的傭人,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對。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遠離不良習慣:

由於孩子年紀通常比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就會弱很多。在面對外界各式各樣的誘惑或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容易養成不良習慣。打遊戲,說髒話,拖延,脾氣不好,不愛學習,叛逆等等。

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規避這些壞習慣,在孩子有壞習慣養成的傾向時,要及時引導,加以制止。當孩子身上出現不良習慣時,家長要監督孩子,陪伴孩子及時更正。

孩子過於乖巧不見得是好事,5個育兒習慣,或有助培養“狼性”

總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棘手的問題,各種誘惑,家長在此過程中就要監督孩子,讓孩子保持著好習慣,丟掉壞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與保持,會使孩子獲益終身。


家家有本育兒經

\u0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