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尊重父母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由於許多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教育不當使很多孩子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更丟掉了尊重父母的美德。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尊重父母的現象可謂比比皆是:專挑好菜吃,卻讓父母吃自己的剩飯剩菜;在同學面前肆無忌憚地把自己的父母稱呼為“老頭”、“老東西”;父母一說話就頂嘴,動不動就跟父母吹鬍子瞪眼……

父母應該深刻認識到:如果孩子連尊敬父母這個最基本的禮儀都做不到,就更談不上尊重他人、關心他人了,將來在社會中就無法立足。因此,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對父母的尊重。

孩子不尊重父母,原因何在呢?其實,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父母在潛移默化中教給孩子的。

萱萱的媽媽每當做點好吃的飯菜,總是第一個先盛到萱萱的碗裡,而且總是給她盛上滿滿一大碗,等濛濛吃飽了,媽媽才把她碗裡的剩飯倒進自己的碗裡吃掉。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有一次,媽媽看到萱萱把餅乾掉到了地上,萱萱撿起來剛要吃,媽媽趕緊阻止她:“別吃了,地上髒。”可是媽媽怕浪費,自己把餅乾吃了。

有一天,媽媽帶萱萱去參加朋友的聚會,萱萱不小心掉了一塊紅燒內在地上,她撿起來就放到了媽媽的盤子裡,還對大家說:“在我們家,我媽媽就是專門吃剩飯和髒飯的。”

萱萱的話讓媽媽好一陣難堪。

有的父母自己生病了,卻仍然拖著病痛的身體,替本該能自理的孩子洗手洗腳、做飯穿衣,讓孩子覺得父母就是自己的僕人,生來就是為自己服務的;

有的父母當著孩子的面抱怨老人只知道花錢,平時冷落、怠慢老人,偶爾探望老人一次,卻是為了搜刮老人的財物。

這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用來欺負的,不需要尊重。

父母如此種種的行為,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孩子怎麼還會去尊重父母呢?當然,一切不能操之過急,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及個性特點進行具體的引導,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天天要求、日日訓練,既培養了孩子尊重父母的好習慣,也增強了孩子對父母、對家庭的責任感和義務感。

教育無小事,孩子不懂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1.要建立合理而正常的家庭關係

父母和孩子之間首先是民主、平等的關係,要使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家庭內部的人際關係必須擺正。

孩子應該明白自己與父母是這樣一種關係:父母是自己的長輩,是家庭生活的主導者。

我們主張尊重孩子,多聽孩子的意見,但並不是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裡作威作福,想怎樣就怎樣,更不是他鬧得越兇父母就越讓步

父母作為孩子生活的供養者和引路人,自然應當負起教育子女的任務,在家庭中保持較權威的地位。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現在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家長過度溺愛孩子,對孩子明顯的錯誤也不加糾正,這就為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

自然,孩子也就不會把父母放在眼裡了。所以,要糾正孩子不尊重父母的壞毛病,擺正家庭關係是前提條件。

2.一點一滴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習慣

父母應當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讓孩子樹立這樣一種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該為他們多做些事。

要教育孩子把父母的教導落在實處,把父母健康放在心上,不給父母添亂,並把這些要求變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行為。

當父母身體不適時,孩子應主動照護,給父母端飯送水、拿衣取藥,替父母採購日常用品。

對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應該給他發揮的機會,不要事事包辦代替,比如可以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玩具,幫父母收拾碗筷,自己的手絹和襪子自己洗等。

孩子只有經常鍛鍊,才能形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3.要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艱辛

現在不少孩子只關心自己能不能吃好、穿好、玩好,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卻從不關心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來的,自然就也不會設身處地考慮父母的難處。

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提起自己工作上的苦惱和困難,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很辛苦,每天都在為生活而操勞。

這樣,孩子才能體會到父母的養育之恩,從而珍惜自己現有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心非常單純,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會模仿著怎麼做。有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婦對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房子裡,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殘湯剩飯給老人。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拿一塊木頭在刻著玩,就隨口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我要刻一個木碗,等你們年紀大了,好給你們用啊。”

這對夫婦猛然醒悟,趕緊把老人請回來和自己一起居住、一起吃飯,兒子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

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在工作之餘,父母要多與老人相處,休假日時要儘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買買菜、做做飯、聊聊家常,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

這樣,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逐步養成尊敬父母的好習慣。

如果孩子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父母決不要姑息孩子,要把一切壞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一定要讓孩子因不尊重父母而受到懲罰,或制止他觀看動畫片,或把已經放在購物車內的零食退回貨架。

孩子不尊重父母,不可掉以輕心,四個方法教你“搞掂”孩子

當孩子受到實實在在的懲罰以後,再做什麼事就會懂得三思而後行,不再出現不尊重父母的行為。

尊重生養自己的父母,是為人之道的根本。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


自媒體筆名:略懂先生、卷子爸、安徒生二世。

出版家庭教育類圖書有《抓住孩子成長的黃金10年》、《“放養”你的孩子》、《諾貝爾師訓》、《美國總統家訓》等。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