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開篇權謀,毛主席盛讚:春秋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


古文觀止開篇權謀,毛主席盛讚:春秋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二吳在清朝就是普通的教書先生,此書也是他們為學生編的教材。雖然在歷史上他們不太出名,可是他們編的這本書可是大大的有名,是古文學習的經典。此書為什麼叫《古文觀止》呢?它意旨學習古文的人看這本書,就可“至此觀止矣”,別的書不用看了。我們今天就聊聊《古文觀止》裡的第一篇文章,它的開卷之作——《鄭伯克段於鄢》

一、部分原文以及翻譯

開篇原文是這樣的: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這篇文章講的是春秋時期鄭武公一家的小故事。鄭武公的妻子叫武姜,生了兩個兒子,一個莊公一個共叔段,生莊公的時候武姜難產,史書記載“莊公寤生”,寤生也就是倒著生,一般生孩子都是頭先出來,莊公不一樣,他是腳先出來的,這就給武姜生帶來很多痛苦,讓她非常討厭這個大兒子而偏愛小兒子,以至於給大兒子取名叫“倒著生”。

一開始是武姜勸鄭武公廢立太子的,沒成功,後來是武姜向鄭莊公要封邑,在武姜的偏愛和鄭武公的縱容下,共叔段的勢力與野心都日漸坐大。所以,鄭國朝政日非,在莊公與共叔段的矛盾日漸尖銳的情況下,一共有三人前前後後勸諫鄭莊公採取措施。這三個人,分別是身為大夫的祭仲,身為王室成員的公子呂,和身為武將的子封。王室,大夫,武官,代表著鄭國統治階層的三大主要群體,剛好齊了。共叔段日益驕固,向中央各種索取利益,導致了整個統治階層的反對,面對共叔段勢力野心的坐大和前後三人的勸諫,鄭莊公的表現卻是不緊不慢,不溫不火,這就很值得玩味了。

第一次,共叔段有了封邑有了地盤,祭仲委婉隱晦地表示擔憂,鄭莊公的答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不作死就不會死,你等著看吧”

第二次,共叔段各種索取地盤壯大自己的勢力,急的王室成員公子呂用過激的話逼鄭莊公表態,要鄭莊公速度解決共叔段問題,鄭莊公的答覆是:““無庸,將自及。”

——“沒事,不急。”

第三次,共叔段再次擴張實力,軍隊代表子封請鄭莊公下達作戰指令,他的答覆是:“不義不暱,厚將崩。”

——“他不仁不義,馬上就要涼涼。”

面對共叔段昭然若揭的野心與行動,鄭莊公毫不著急,最後,在得到了共叔段即將反叛的確切情報消息時,鄭莊公下達了作戰指令,而後,共叔段完敗。

從這段我們可以推測出三個信息:1、鄭莊公知道共叔段起兵反叛的具體時間。2、鄭莊公知道武姜將配合共叔段打開城門。3、共叔段的叛亂部隊裡出現了倒戈。起兵造反,如此重要之事,共叔段卻連起兵時間和內應準備都被鄭莊公知道了,“公聞其期”。而且鄭莊公的平叛大軍一來,共叔段內部就出現了倒戈現象,”京叛大叔段”——是不是很微妙?

結合前面鄭莊公對共叔段的不緊不慢和有意的縱容,我們已經可以得出一個呼之欲出的歷史答案了:共叔段的核心隊伍,混進了鄭莊公的間諜。只有這樣,才能解釋鄭莊公為什麼對共叔段行動如此瞭如指掌,為什麼“聞其期”,為什麼“京叛大叔段”,還有為什麼在共叔段日益擴張勢力的情況下,鄭莊公還自信的說道:“厚將崩”。

因為一切都在鄭莊公的掌握之中。至於鄭莊公安排的那個間諜是誰,史書並沒有交待,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兩千多年後,有一個人讀完春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春秋時候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不是“厲害”,是“很厲害”說這句話的人,叫毛澤東。

古文觀止開篇權謀,毛主席盛讚:春秋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

二、被很多人忽視的另一位

“很厲害”的不僅是鄭莊公,還有另一位,可惜被很多人忽視了。他就是第一個向鄭莊公進諫的大夫祭仲。祭仲起初只是個擔任“封人”的小官,後來受鄭莊公信任,任命為大夫,在“很厲害”的鄭莊公時代,他一直是勤勤懇懇十分本分,但在鄭莊公死後,他卻成為鄭國第一權臣,甚至成為春秋第一權臣。

祭足,字仲,又稱祭仲,鄭國祭邑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謀略家。他在鄭莊公在位時出任大夫,深受寵信。

鄭莊公逝世後,他先後扶立鄭莊公的四個兒子為國君(即鄭昭公、鄭厲公、鄭子亹和鄭子嬰),掌管鄭國政權數十年。原來,這才是隱藏的高手啊。這樣一個權謀大家,他在《鄭伯克段於鄢》裡的進諫表現,該如何分析呢?當知道祭仲曾經當任過“封人”之後,對祭仲的那番發言,是愈加佩服了。

首先,我們明確這個前提——鄭莊公和共叔段是親兄弟。

兄弟之事,外人不好說啊,就算下面的人摸準了鄭莊公的心病,但怎麼開口呢,而且那時候共叔段還沒有後面那樣肆無忌憚,誰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說對了,那就是站隊正確,被領導認定為自己人,說錯了,共叔段可是二號人物,還有太后武姜,萬一被他們拉出去砍了怎麼辦?

然而這難不倒我們的祭仲童鞋,祭仲童鞋選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方式。要知道,祭仲當過“封人“,何為封人?古官名,《周禮》謂地官司徒所屬有封人,掌管修築王畿、封國、都邑四周疆界上的封土堆和樹木。春秋時各諸侯國都設有封人,典守封疆,同時掌管築城之官亦稱封人。

封人者,“掌管築城之官”也,而我們的祭仲,就是這樣和鄭莊公說的:分封的都城如果城牆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

共叔段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是的,不是後面勸諫之人的劍拔弩張,而是用完全公事公辦的方式和鄭莊公談,祭仲用他曾經擔任過“築城之官”的客觀條件,從共叔段封邑的城牆說起。完全的公事公辦,沒有明指共叔段有謀反之心,但卻讓鄭莊公領悟到了祭仲的用意,並以祖宗成法為名,完全不落人口實。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吃的最好,也吃的最險,於是祭仲選擇了安全模式。而鄭莊公完全明白了祭仲的意思,祭仲說出了他的心病,而後,率先站隊的祭仲,成為為鄭莊公的心腹,也自然有了充足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