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可能現在全國每個角落都在上演著一場雞飛狗跳的大戲。家長們頭疼欲裂地看著做作業的孩子,家裡一片哀嚎,甚至還有的媽媽吼著吼著被送去醫院急診。母慈子孝?在孩子的“作業病”前面不值一提。

最近全國的孩子們都在家裡上網課,小云也不例外。可是她的媽媽簡直一個頭兩個大。因為她終於見識到了自家孩子是多麼的丟三落四。一堂課裡,她撿了無數次鉛筆,找了無數次作業本,喊媽媽幫自己找了無數次參考書。

雖然媽媽一直提醒小云上課前就準備好這些東西,可是小云沒有一次做好了課前準備。這令媽媽太糾結了,一想到孩子在學校可能也是這個狀態,她就更放心不下了。這種狀態怎麼學得好呢?

孩子的“作業病”是真的無法解決的嗎?家長們只能在日復一日地咆哮中度日,其實並不是這樣。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家長,找到孩子存在的問題才是解決的根本。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孩子“作業病”面面觀

1、只顧玩,不催促絕不寫作業

這種情況特別多見於剛進小學的孩子,他們對於學習這件事還沒有形成概念,所處的年齡階段又造成了他們對玩樂的慾望更加強烈。於是他們回家後,一定是先玩兒。這是符合他們的天性的,家長首先不能因此而給孩子戴上“不愛學習”的大帽子。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2、一邊做一邊玩兒

有的孩子則是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永遠是一邊兒做一邊玩兒,或者是有無數打斷學習過程的藉口,比如喝口水,上個廁所,吃口東西。頻繁打斷學習過程,不但會打斷學習思路,更重要的是要頻繁拉回孩子的注意力,這一點是最難的。

3、丟三落四,永遠差一點

有的孩子則是喜歡丟三落四。要麼一會兒筆掉了,要麼一會兒書找不到了,更有甚者,快睡覺了才發現作業少做了一科。這既反映了孩子注意力的缺失,也反映了他們對學習缺乏應有的重視。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孩子“作業病”的原因是什麼?

1、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和孩子一時的學習成績比起來,在低幼年年級,學習習慣才是最值得家長們關注的。只有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後期的中高年級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孩子如何正確看待學習的重要性,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習計劃是否具有時間管理能力,在面對各項任務時能不能保持不錯的自律性等等,這些都是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放學到家一心只知道玩兒,只是最初級的學習習慣不好。家長一早就要幫助孩子改正這一點。

2、沒有學習計劃能力

學習計劃也就是學習時間的管理問題,這項能力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備的,要求孩子能自己做計劃,自己監督自己完成,在低學段也是一種奢望,是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他們並不知道每天的時間有限,如何分配學習和玩耍的時間,才是最好的。他們臣服於眼前玩樂的慾望,憑天性做事,於是他們到家就玩耍或者一邊學一邊玩,其實都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決定的。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3、家長插手得太多

家長插手過多也是孩子“作業病”的一個原因。家長擔心孩子無法較好完成學習任務,於是橫加干涉,從作業內容到學習態度,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其實學習的主體一定是孩子,如果家長變成了這個主體,孩子就會安然地躲到家長身後。你不安排,我就不動。你叫我,我磨蹭一下再去。所以家長應該要適當讓位,先帶著孩子去學著把握節奏,然後慢慢退到孩子背後。家長要做孩子的支持者,而不是學科問題的答疑者。

那麼到底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孩子的寫作業過程更加順利一些,讓親子關係不會隨時隨地破裂呢?其實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們不妨聽聽教育學家斯賓塞的名言:“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如何讓寫作業的過程不再雞飛狗跳?

1、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家長要從孩子的具體難題解決者變成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者。不要總是在某道題目上糾纏不清,有時候學霸爸爸也不會做一年級的數學題。家長們要從細節上抽身出來,從大方面著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用寫計劃的辦法,幫助孩子進行每天回家後的活動梳理。

讓孩子自己回想,每天回家以後有些事情要做。哪一些事情最重要、哪一些事情第二重要,讓孩子學著把每一件事列出來,做到腦中有數。在帶著孩子寫一段時間計劃後,家長便可以拿著計劃表只負責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並執行事先定好的獎懲。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2、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

一個自律的孩子一定是一個懂得時間管理的孩子。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布森說過:“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能找得到富裕的時間。學會做時間的主人,將會使你受益無窮。”但是時間管理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需要家長們引導孩子去做時間分配,讓孩子在一定時間段內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

比如,在安排今天回家後的計劃時,帶著孩子去估計每項功課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並且採用定時定量的辦法來控制每項學習的時間。

3、給孩子一些自主權

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給孩子一些自主權,甚至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計劃,這也是給予孩子自主權的機會之一。如果孩子能夠做到按學習計劃行事,那麼就算他計劃到家先玩一下再學習,並且能做到在計劃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計劃,那麼就允許他這樣做又有何妨呢?

孩子寫作業全靠吼?媽媽學會這幾招,比大吼大叫更管用

4、行為強化

行為強化也就是當孩子完成一件事後,立即反饋並讓孩子的正確行為得到及時鞏固,錯誤行為得到及時糾正。簡單來說,也就是及時獎懲。對於孩子來說,事先約定獎懲十分重要,答應孩子的獎勵要及時兌現,千萬不要用延時滿足來忽悠孩子。沒做到也要及時進行懲罰,事先約定的適當懲罰對孩子的內心不會產生較大的傷害。

其實孩子的“作業病”不算是絕症,尤其是低幼學段的孩子,家長先要認識到這是普遍現象,也要認識孩子能力的可發展性。只要家長用心,孩子的學習習慣是能培養成功的。

你的孩子有“作業病”嗎?你是怎麼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