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孩子能折腾,家长该如何为他们制定规则?

作为父母,你可能有这样的困惑:说好了不随便买小东西,可一进商场孩子就攥着零食、玩具不撒手;跟孩子说好了只玩半小时就回家,可是到时间后他还要闹着再玩一会儿;定好了写作业的时间,可孩子总要拖到很晚才哭着说作业还没做……

3-6岁的孩子能折腾,家长该如何为他们制定规则?

家长们是不是有同感?

很多家长们常常反映,说孩子太难管了。具体了解之后,发现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给孩子建立好规则意识。

3-6岁,是小孩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从家里走向学校,接触了更多的外部环境,开始了最初最基本的社会化过程。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它和孩子的规则建立不可分割,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好的习惯,很可能是家长给他建立规则的方式方法有问题。

家长在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6点:

3-6岁的孩子能折腾,家长该如何为他们制定规则?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怕他听不懂

1岁半左右的孩子,当他开始说“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给他树立规矩意识了。树立规矩的时候,语气夸张,表情丰富,把规矩说得简单明了。

只要你语气温和快乐,就会让孩子接触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规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不要总是通过说“不”的方式来立规矩

一味说“不”,只能教会孩子也去说“不”。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去发觉去探索,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正面强化那些对的部分。

例如,孩子该吃晚饭了却吵着要吃饼干,怎么办呢?这时,我们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一个是,现在先可以吃半块饼干,然后吃饭,但吃饭后没有饼干吃;一个是,现在先吃饭,吃完饭后,再可以吃两三块饼干。

问孩子他要选择哪个方案。借此,家长就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想要吃零食这件事情上,转移到了我们提供的两个选择上。

这样,我们既巧妙地立了规则,又帮助孩子学会选择和舍得。其他规矩的建立,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提出选择,强化选择,而不是一味约束和限制。

规矩要有一定的弹性

比如一样东西,孩子小不能触碰。但是大一些后,危险性不存在了,自然也可以调整这些规矩的尺度,没必要一成不变。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树立规矩意识的时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过得要等到……时候……”这样的句型句式。这么做其实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规则的弹性还表现在和孩子共同讨论规则的制定时,允许合理的通融,而不是强制强迫地让她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所以,孩子知道,自己的合理意见会被考虑。

正是这种清晰而又“有弹性”的规则,让孩子们更好地遵守,更好地养成好习惯。

并不是规矩越多越好

树立规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规矩。哪些是原则性的,是必须要树立的,哪些规矩可立可不立?

因为规矩并不是越多越好,规矩太多的话,执行起来会很复杂,如果家长立了规矩又不能坚持,那么规矩就会成为摆设成为空谈。

给小孩一个预热时间

很多父母问:“我的孩子这么小怎么就有拖延症啊,做事这么磨磨蹭蹭啊?”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看上去磨磨蹭蹭,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他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所以,我们需要给小孩一个预热的时间。

在孩子跟你说“不”之前,我们先给他一个解释,如“爸爸知道,你可能这会儿不想吃。那你先玩几分钟,然后我们一会儿再吃。”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让他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他舒缓过来之后,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要一味地强迫他。

良好的情绪是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的前提条件

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情绪,往往会让规矩建立事半功倍。

比如说让孩子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当孩子愁眉不展的时候,你还强迫他“把这口饭吃下去,不吃饭我就揍你”。孩子只会更不情愿的去吃饭。慢慢地,他还会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吃饭。

而当你察觉,孩子越来越不好好吃饭了,身体日渐消瘦,而且他还开始挑食了……到那个时候,你就会更加束手无措。实际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前面,就是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开心快乐的吃饭体验,所以才会导致这样。

除了以上6点,我们在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时候,还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的小毛病多一份宽容,这样孩子的习惯养成会更顺利一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