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01

过度的保护反而会增加孩子受伤的几率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那种到处都由海绵、泡沫包裹着的游乐场,其"软软"的质地,不仅不能降低孩子在游戏时受伤的风险,反而可能增加他们受伤的几率!

原因正是因为这些像棉花屋一样,毫无危险的儿童游乐场,让孩子在玩乐时可以放心地跌到橡胶、塑料地板上,所以他们也就失去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危险意识。不知道"怕",反而使得他们陷入了危险中!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看到这样的研究结果,很多家长可能都觉得不敢相信。


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所以我们绞尽脑汁地做了层层保护,从孩子开始学习爬行开始,家里就买了爬行垫,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家里的桌角立马装了各种护角,去游乐场也是尽可能选择"安全措施"比较好的,但没想到,这反而变相地让孩子承担了更多危险。

02

学校的安全教育很多都是纸上谈兵

现在学校也会有一些安全教育,但更多的是说哪些不能碰,那些要远离,尽可能把危险都藏起来,力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绝对安全",让孩子仿佛活在真空里。

告诉孩子开水会烫到,玩火很危险,剪刀很锋利,楼层很高不能跳。但是这种"不让吃猪肉,只让见猪跑"的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危险性吗?

懂得自我保护,其实是人类的本能,放到很小的孩子身上也是一样。但这个本能,一定是建立在"体验",而不是"听说"上。

日本学者木村素卫说:所谓教育,是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精神上的自觉性自我发展。你的任务,不是做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而是让孩子,自己撑起那把伞。


国际儿童发展心理学机构给人们30条建议,其中有一条就是小小地打一架,因为6岁之前的孩子打架,顶多一个小拳头,打得稍微疼一点儿,也不会伤到生命,但是通过打架,孩子就比较了解,跟别人互动还有一个打架模式,打了架也不过如此。


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没打过架,到13岁如果有人横一些,想要从他身边过去,他就很害怕,害怕就会招致这个人本来不想打都要打他。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巨大的危险,因为十三四岁的孩子是最冲动的时候。


日本的芭学园幼儿园会在入学之前告知父母,孩子在幼儿园会有不可避免的一些受伤,在芭学园老师会密切关注孩子的打架行为,但不会第一时间上去制止。

芭学园的教育理念认为:

为了使一个儿童内心抗的住人与人的冲突事件,她们比较希望孩子在6岁之前,能够经常有一个吵架、打架的机会。

打架对人类成长是有好处的,就像孩子走路的时候,摔跤对他有好处。如果他不摔跤,将来摔倒了以后,两只手都没有反射性的支撑行为,自然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没了。


最不好的幼儿园是完全没有打架的---孩子全部坐着上课。因为孩子特别害怕老师,根本不会有打架的行为。

一般好的幼儿园孩子是自组织----孩子自然组织出来的群体,会有打架、吵架,各种社会上发生的成人之间的问题在幼儿园里都会有。所以,我们叫"儿童江湖",孩子会成长的很好。


就像前面我们说到的公共游乐场,现在的措施做的越来越好,但是我们在过度保护孩子的同时反倒忽略了孩子自己辨别危险、规避危险的能力及扼杀了孩子自我保护的机制。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03

真正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德国非常多幼儿园给一两岁的孩子用玻璃杯,很多华裔家长很担心,德国幼儿园的老师是这样说的: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对"真实"世界更感兴趣?

小娃对自己充满信心,不甘心待在"幼儿世界"里,当你用玻璃杯,他们也希望跟你同等待遇。


真实世界就是很麻烦啊!如果你操作不当,就要承担响应后果。


杯子没拿稳,就是可能会摔碎,不是捡起来拍几下继续用那么简单。


现在他目睹一切后果:食物全部扔掉,老师反复打扫,早饭时间推迟,原来摔碎一个杯子会带来这么多麻烦啊!


以后不需要我提醒,他也会注意轻拿轻放玻璃杯,潜移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日本的藤幼儿园的草坪也是不平的,孩子游戏的时间也特别多,也很注重孩子的体育运动。

日本幼儿园也并非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但是日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却并不以此作为禁止幼儿游戏的理由。

日本学者认为,不可能让幼儿完全去避免危险的发生。

但是从已发的事故中可以让幼儿积累经验。

培养其自身规避危险的能力。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正如《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作者基弗尔·塔利所说:


我们当然必须保护孩子远离危险,这是整个社会必须对他们做出的承诺。但当这种保护超过必要的限度时,实际上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失败。


因为孩子们没有学会如何自己判断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他们了解那些未知的、不熟悉的事情与真正危险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保证孩子安全的方式,是教她们学会如何判断危险。


基弗尔·塔利作为充满好奇心、热爱冒险的计算机科学家,一直致力于为孩子设计有趣的动手项目,他在美国创办了一所名为"东敲西打"的学校(Tinkering School),在这里,孩子们会获得一些使用真正的工具和材料的机会,建造大型物件。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面对危险,孩子才能有机会表现出自己的勇气、能力和责任感。同样,只有直面危险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能力。

我们要给孩子机会去分辨:哪些是真正危险的事情、哪些是有风险的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我们需要让他们暴露在有限的、可控的风险中,从而让他们了解风险;我们需要教会他们如何安全地去探索,从而走上自主探索的道路。

让孩子们练习爬树,他们将学会安全地爬树。如果你从不让他们尝试,他们不但会偷偷去做,还可能以不安全的方式去爬。又或者他们一生都不会去尝试,而这也许是遗憾。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保证安全的方式是学会如何判断危险,而不是一味地阻拦孩子,不让他去做。只有有准备、按步骤去做这些危险的事,孩子们才会培养出良好的直觉,了解危险的事情与需要谨慎应对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很多学校不愿意开展户外体育运动,是出于规避风险的安全意识。

但是,与其因噎废食,不如未雨绸缪。

如定期检查活动设施的安全性,教导孩子掌握自我保护能力及规则意识等。

真正的安全教育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

《让孩子做50件危险的事儿》里面罗列了50件让孩子做的危险事儿,因为文化的差异,我并不认为50件都适合孩子去做,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们一种思路,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把孩子放在一个真空的保护环境中,而是让孩子接触可控的危险,教导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规则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