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孩子难管教:说教听不懂,打骂容易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宠着孩子又会导致孩子难以自立。这让家长感叹:教育孩子比登天还难。尤其是2-6岁的孩子,简直就是“小恶魔”,用尽办法也没办法让孩子乖乖听话,家里经常是鸡飞狗跳。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其实,家长觉得孩子难管,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时常理解不了孩子的想法,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会,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亲子隔阂,伤了孩子的心。因此,想要更轻松地管教好孩子,以下这4个心理需求,家长们要尽早了解。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孩子这4大心理需求,你真的了解吗?

一、自我价值感的满足

自信是自我价值感最主要的表现。我们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不许哭、不许发脾气”,就是告诉孩子情绪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人拿自己内心的感觉都毫无办法,又怎么可能培养出自信。

鼓励和肯定是实现孩子自我价值最好的方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励孩子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比如,帮忙扔垃圾、收拾自己的房间等,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给予肯定,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就在家长的肯定中得到满足。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适当地“示弱”,让孩子给家长打洗脚水、拿纸巾等,也可以常带孩子去参加公益活动,让孩子去帮助别人,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感的满足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二、安全感的建立

脑神经专家John Medina研究显示:只有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大脑才能去学习各种知识,反之,大脑就没有剩余的资源去学习,从而影响智力发展。所以,一般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会更聪明。

提升孩子安全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先不要大声地斥责孩子,而是引导孩子说明事情的起因,并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情,身后总会有依靠,安全感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同时,家长也要给孩子足够多的爱,这样孩子的安全感才能更加充足。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三、了解基础的规则

科学家做过一个关于操场围栏的实验发现:在没有围栏的操场上,孩子只会选择在附近小范围内活动,而划定界限后,孩子的活动范围反而更广阔。

这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有了基础的规则,孩子才有更多的安全感,才能去更广阔的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很多孩子不守规则,主要就是家长没有坚持住原则的底线。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比如,当孩子起床起晚了不能准时去幼儿园时,很多家长就会给老师打电话请假。这样就会让孩子了解到家长的规则并不坚定,从而不断地试探家长的底线。如果家长不断地退让,孩子还会变得变本加厉。家长可以从最简单的督促按时睡觉、吃饭不能看电视开始,慢慢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四、各方面能力的学习

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孩子必须有切合其能力的学习经验,智能、语言和人格才能正常发展。所以家长要抓紧孩子的学习敏感期,来引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学习。

2-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的”。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我不想给他玩”的意愿等。

2-4岁孩子是秩序敏感期。家长就要让孩子懂得基础的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4-5岁孩子会经历结婚敏感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进行性教育

,并教孩子学会尊重异性。


6岁前,孩子有这4大“心理需求”,家长越早了解,孩子越好管教



最后,管教孩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从而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