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終結,還是新生?

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號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僅供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海通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為準。若您並非海通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的終結還是新生?

(海通宏觀 姜超)

2005年,托馬斯·弗裡德曼出版了名著《世界是平的:二十一世紀簡史》,描繪了激動人心的全球化的歷程:從1492到1800年是“全球化1.0”,國家是主要的推動力;從1800到2000年是“全球化2.0”,力量來自於跨國企業;從2000年起進入“全球化3.0”,力量來自於個人。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在過去的40年,我們見證了激動人心的全球化時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柏林牆的倒下,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加上全球供應鏈的形成,中國、印度、東歐、拉美、非洲等數十億人口先後加入了全球開放的經濟體系,世界確實越來越平了。

同樣是弗裡德曼,在3月17日發表了最新文章《我們新的歷史紀元劃分——新冠肺炎元年前與後》,再次談到了全球化,只不過這一次的主題與以前相反,表達的是對全球化的擔憂:所有這些互聯的工具使得世界互相連接,這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增長,但同時也意味著互相依存,當一個地方遭遇到麻煩時,這個麻煩會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傳播到更遠的距離、更深的層次。

3月21日出刊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圖案直接就是在象徵全球化的地球上面掛了個“closed”的牌子。而世界著名智庫Chatham House的首席執行官羅賓.尼布利特驚呼:“我們所知道的全球化在走向終結”。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疫情大流行是不是全球化惹的禍,全球化未來會走向何方?

1. 都是全球化惹的禍?

截止北京時間4月5日中午12點,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超過12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人數超過6萬人。雖然海外疫情擴散的速度有所減慢,從一週以前的5天翻倍降至7-8天翻倍,但依然是非常快的速度。如果保持這一速度不變,到5月份全球感染人數或會突破1000萬人。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經濟越開放,疫情越嚴重?

為何新冠疫情擴散的如此之快?一方面與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有關,但另一方面好像也與全球化有關,通過便捷的交通,使得全球休慼與共。

我們發現,從統計上看,經濟越發達、對外開放程度越高、交通越便捷的國家或者地區,感染新冠肺炎的程度就越嚴重。目前全球感染新冠肺炎人數最多的10個國家中,有6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有6個是全球前十大貿易體,還有5個是全球前十大航空市場。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在歐洲,目前疫情最嚴重的5個國家分別是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法國和英國,這也是歐洲經濟最為發達的五個國家。

而在美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前十個州中,有7個是全美GDP排名前十名的州。例如目前美國感染人數最多的紐約州,其GDP總量排名全美第三名,人均GDP排名全美第二名。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在意大利,感染人數最多的倫巴第大區,是意大利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其GDP在全國22個大區和自治省中排名第一,經濟規模是排名第二的拉齊奧大區的兩倍。

走向閉關鎖國

為了應對疫情,全球有多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或者戰爭狀態,關閉了邊境,暫停航班。例如美國在3月18日宣佈暫時關閉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邊境,這也是1783年美加邊境建立以來頭一次關閉。在同一天,歐盟宣佈關閉邊境30天。俄羅斯在3月30日宣佈暫時關閉所有邊境口岸。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然而一旦在邊境上築起高牆,再想打開門其實並不容易。以中國為例,雖然我們通過武漢封城和全國交通管制,徹底控制住了國內的疫情,但由於海外的疫情急劇惡化,為了防止境外疫情的輸入,我們也被迫加強了邊境管制。中國民航局在3月26日發佈通知,大規模縮減了國際航班,外交部在3月28日宣佈暫停持有效中國簽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

如果疫情遲遲得不到控制,未來全球化會不會全面倒退,進入一個開放度、繁榮度和自由度更低的世界?

2. 全球化只是替罪羊

從表面上看,疫情的擴散與全球化有關,但如果仔細分析,全球化並非最根本的原因。

加州與紐約州的對比。

比如我們來對比美國的紐約州和加州,可以發現巨大的反差。

從經濟來比較,加州的GDP排名全美國第一,紐約州排第三。2018年加州的GDP接近3萬億美元,遠高於紐約州的1.68萬億美元。從人口來比較,2019年加州的人口接近4000萬,遠高於紐約州的1950萬。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從航空旅客吞吐量來比較,19年加州的洛杉磯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高達8800萬人次,遠高於紐約肯尼迪機場的6260萬人次。

再從發現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時間來看,加州早在1月26日就發現了2名感染者,而紐約州直到3月1日才發現第一名感染者。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因此,無論是從經濟和人口的規模,交通便捷程度,以及發現感染者的時間來看,加州的疫情應該遠比紐約州要嚴重得多才對。然而事實卻是完全相反,截止北京時間4月5日中午12點,紐約州感染者人數超過11萬,而加州的累計感染者人數僅為1.39萬,前者是後者的近8倍。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政府有為無為,才是本質區別!

其實紐約州和加州的關鍵區別是在於政府的作為。

加州的舊金山市和灣區5縣早在3月16日就頒佈了“禁足令”,要求硅谷的近700萬人口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在家隔離三個星期。同時關閉了餐館、酒吧、健身房、辦公樓等人群密集的場所。隨後在3月19日,加州州長宣佈全加州進入“居家令”,加州成為全美第一個要求居民“如非必要,不允許離開家”的州,同時宣佈關閉了州內的酒吧、夜總會、劇院、體育館和會議中心。

通過居家令,加州迅速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和病毒傳播的概率,進入到4月份以後,加州每天的新增感染者人數出現見頂企穩的跡象,說明其疫情逐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比之下,紐約州直到3月22日晚才正式實施了居家令,相比於加州差不多晚了一個星期。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而這一個星期是控制疫情的黃金時間,從3月16日到23日,紐約州的感染者人數差不多每1到2天翻一倍,到3月23日紐約州的感染者人數比3月16日激增了23倍。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也就是在這關鍵的一週,紐約州和加州的感染者人數迅速拉開了差距,在3月16日,紐約州感染者人數僅為加州的1.7倍,而到3月23日前者已經是後者的10倍以上。紐約州感染者人數的失控其實是源於其當地政府前期的不作為。

相比之下,中國就是政府有所作為的代表。

中國在疫情爆發之後,政府在1月末果斷決定武漢封城,同時全國各省集體啟動了公共衛生一級響應,進行了大面積的交通管制。2月份全國的人口遷徙規模同比下降了70%,使得新冠肺炎的實際傳染數迅速降至1以下,我們的疫情在2月上旬就達到了頂峰,在3月份基本消除了本地感染,進入4月份全國多數地區的生產和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正常。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即便是在疫情嚴重的歐洲,政府有沒有作為差別也非常巨大。

例如意大利之前的疫情在歐洲最嚴重,但自從3月10日率先採用了類似中國的全國封城措施之後,其新增感染者數量在3月21日達到頂峰,目前新增感染者數量穩中有降,疫情已經出現了穩定的跡象,其累計感染者人數近期已經被西班牙超越。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而與意大利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英國,其政府在3月12日宣佈了“群體免疫”理論,也就是讓英國6600萬人口中60%感染冠狀病毒,來產生所謂 “群體免疫”,這相當於對病毒傳播完全不設防。

結果是英國疫情的嚴重擴散,其4月份以來的新增感染者人數已經接近意大利。而且英國的疫情很有可能被顯著低估,原因是截止3月26日中國從境外輸入的595例感染者中,有近30%來自於英國,遠高於排第二的美國的13%。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在科學家警告之後,英國在3月23日也開始實施禁足令,但抗擊疫情的黃金時間已經被浪費了。

因此,無論是紐約州和加州的對比,中國的經驗,以及意大利和英國的對比,都說明全球化只是疫情擴散的替罪羊,疫情擴散與否的真正原因在於政府有為還是無為。

3. 反全球化才是災難

歐美例外論,偏見的代價。

為何在應對疫情的時候,歐美部分國家的政府無所作為?有人說是因為制度的原因,歐美國家大多是小政府模式,沒有中國政府的權力大,所以沒法像中國那樣迅速採取強有力的行動措施。

但這也不是理由,我們看到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實行的是與歐美類似的制度,其經濟也高度發達,發現首例感染者的時間也遠早於歐美國家,但是其最新疫情遠輕於同等經濟規模的歐美國家。

在我們看來,這一次歐美國家的疫情失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偏見。

首先,對於一種全新的病毒,而且已經在中國證明其傳染性和死亡率相對於流感而言都很高,在歐美國家的抗疫初期,卻一直試圖將其當做季節性流感來處理,認為其死亡率不高,到了高溫的夏天會自動消失。

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月10日稱,有很多人認為,病毒會在4月消失,到2月27日再次重申,說事情可能變得更糟,也說不定某一天它就消失了。在2月26日,特朗普將疫情和流感作比較,美國已經做好了一切應對措施。

而特朗普在推特上有7000多萬名粉絲,其一言一行導致歐美的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照常舉行聚集性活動,例如2月份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意大利的威尼斯都舉辦了狂歡節,最後都導致了疫情的急劇擴散。

其次,部分歐美國家的政客認為自己不一樣,新冠肺炎是亞洲人得的病。

例如日本財相麻生太郎3月24日在眾議院講話時提到,在2月底的G7財務大臣與中央銀行總裁會議上,歐洲對於疫情毫不關心,說我們這兒又沒有感染者,這是黃種人才會得的病,和他們沒有關係。

美國優先,預警失靈。

如果歐美諸國的政客能夠多關注科學,而不是靠偏見來決策,其實是有機會避免疫情導致的危機。

早在1月27日,英國的JM.Read 等人做的研究顯示,新型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為3左右,高於SARS的2-3和MERS的小於1,說明同為冠狀病毒,新冠病毒有著更高的傳染性。

而在2月17日,中國的《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的論文,對截止2月11日中國內地報告的超過7萬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徵進行描述和分析,發現重症和危重病例佔比接近20%。

為何美國對這些預警信息視而不見,部分原因在於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後就推行所謂的“美國優先”政策,退出或者淡出了大量的國際組織,使得很多重要信息無法有效的傳遞。

在過去幾年,美國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權理事會、《巴黎協定》、伊核協議和中導條約。即便美國還在參加的國際組織,也在大筆削減經費。以抗擊疫情最重要的國際衛生組織為例,理論上應該在每年1月1日之前上繳當年的會費,但截止今年1月31日,美國不僅拖欠2019年會費的70%和2020年全年會費未繳,還計劃大幅削減2021財年向世衛組織提供的資金支持從1.23億美元至5800萬美元。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而美國不僅削減對國際組織的經費,還大幅削減了國內組織的駐外經費。根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的報道,在過去兩年時間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將其在華辦公室職員從47人削減至14人,“砍掉”了超過2/3的在華人員,被削減的在華人員主要是流行病學家和其他衛生健康專家,使得美國疾控中心在北京的辦公室形同虛設。而這些原本可以幫助美國政府獲取更多關於新冠肺炎的信息。

因此,真正導致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並非是全球化,而是反全球化的做法。在中國的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特朗普的做法是立即暫停了和中國之間的航班往來,以為一切萬事大吉,而不願意去認真理解中國所發生的災難,結果就浪費了中國為他們所爭取的寶貴的兩個月時間,反而釀成了更大的災難。

4. 全球化是萬有引力

全球化並不完美。

我們也同意,全球化並不完美,存在很多缺陷。

比如說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就與全球化有關。美國的居民舉債買房過度,產生了大量的壞賬,而美國的金融機構又把這些壞賬打包以後出售,賣到了全世界。結果在美國的地產泡沫破滅之後,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如果沒有全球化的金融機構,是不是就不會生產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再比如說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交通越來越便捷,因而各個地區的病毒更容易與外界進行交換,進而可能產生變異,影響人類的生存安全。

但這些所謂的缺陷,其實根源並不在於全球化。例如1929年的全球化程度遠不如當前,但也爆發了全球大蕭條,而且其持續的時間和經濟衰退的程度遠甚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在歐洲的中世紀,大家還在靠走路出行的時代,鼠疫在幾年之內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人口的近1/3。在100多年前,全球大流感也在1年之內傳遍全世界。這說明哪怕我們把全球化倒退100年,哪怕倒退回中世紀,也不能避免某些病毒的傳播。

全球化萬有引力。

而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靠的是科技創新和全球合作,這其實是靠全球化來推進的。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時期,歐美經濟陷入集體蕭條,如果不是靠中國實施了4萬億的刺激政策,拉動了全球需求回升,那一次的金融危機絕不可能那麼短時間結束。

同樣的道理,在這一次的新冠肺炎期間,中國犧牲了1個季度的經濟增長,換來了疫情的基本可控,生產全面恢復。我們用充分的產能,保障了全球醫療物質等的生產供應。

海關總署和商務部表示,疫情以來截至4月4日我國已經與54個國家簽署了醫療物資商業採購合同,3月以來出口口罩38.6億隻。法國政府表示,已經和中國簽訂接近20億個口罩訂單,西班牙表示和中國簽訂了5.5億隻口罩訂單。意大利政府表示,自從疫情爆發之後,意大利總共從海外獲得了3000萬隻口罩,其中2200萬來自於中國,目前已與中國企業簽署1.8億口罩訂單,首批700萬隻已經於3月31日運抵意大利。紐約州州長4月4日感謝中國捐贈的1000臺呼吸機,英國同日也表示有300臺呼吸機從中國運抵英國。

而中國每多出口一隻口罩,一臺呼吸機,就有可能多挽救一個生命。

這其實就是全球化的好處,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性。如果閉關鎖國,在疫情衝擊之下停工停產,可能會脆弱不堪。但通過全球化,大家就可以互相幫助。前期中國陷入疫情當中,許多國家伸出了援手。而現在中國控制疫情之後,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大家同舟共濟,其實就有希望渡過難關。

而人類真正戰勝鼠疫,也不是靠退回到原始社會,而是靠科技的發展,發現了鼠疫桿菌,研發出了針對性的鼠疫疫苗,從而徹底控制了鼠疫。因而真正戰勝新冠肺炎,未來的希望也在於科技進步,通過全球合作,儘快研發出有效的疫苗。

因此,雖然全球化有各種不完美,但它的好處遠大於缺陷,就好像是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

5. 走向新的全球化

既然全球化是萬有引力,那麼未來必然還會繼續,但是全球化的模式可能會發生變化。

告別單極的全球化

過去的全球化,其實是美國所主導的單極全球化。

在政治上,美國主導了各個國際組織。在經濟上,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在金融上,美元是全球的儲備貨幣。因而過去的全球化,其實是全球圍繞著美國在轉。

在這個過程當中,美國享受了全球化的最大好處。

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每一次美國爆發經濟或者金融危機,最後都是以美元升值來結束。美國前財長康納利曾經有過一句名言:“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卻是你們的問題”。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08年金融危機,是美國的居民和金融機構做了錯事,但結果是全世界人民來買單,美國人所做的事情就是開動印鈔機,結果美國居民和金融機構的壞賬就被美國央行買走了,美國的金融危機結束了,而最受傷的反倒是歐洲,隨後出現了歐債危機。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今年的新冠肺炎,特朗普浪費了整整兩個月時間,導致疫情嚴重擴散,而美國的應對方式是又一次開動印鈔機,而且這一次變成了無限量印鈔。美國人靠印鈔就可以給居民企業發錢,在全球購買物資,那麼危機又是被誰承擔?是匯率大幅貶值的新興市場,還是連銀行都不敢分紅的歐洲?

問題是,這樣的全球化可持續嗎?

走向多極的全球化

我們認為,全球化的趨勢不會變,但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全球化模式。

比如說根據環球網報道,在3月29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接受採訪時,主持人提問:“假如這場危機中,沒有美國領導世界,世界還能自發組織、走出危機嗎?”李顯龍說:“在過去幾十年的類似情況中,世界曾受益於美國的領導力,但假如美國改變了行為模式,那麼,我們或許會以其他形式解決危機,但這會是一個損失。”

也就是說,如果美國不再是一個全球領導者,其實世界也可以合作來解決危機。我們看到了3月19日,中國同英國等18個歐洲國家召開防疫視頻會議,分享防控經驗。3月份的中歐班列共開行809列、7.3萬標箱,創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箱歷史記錄。3月20日中日韓外長就新冠肺炎召開了視頻會議,東亞的疫情防控卓有成效。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有了共同抗疫的經歷,相信未來中國與部分國家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可以在5G、人工智能等方面展開更多合作。

在貨幣政策方面,相比於美國大幅降息150bp至零利率,並啟用不限量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中國央行今年僅小幅下調利率30bp,並未走大水漫灌的老路,這也意味著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資產的價值提升。而今年的人民幣兌美元僅小幅貶值2%,在主要新興市場貨幣中也是貶值最少的幾大貨幣之一。人民幣資產的崛起也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多一個選擇。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總結來說,我們認為疫情擴散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反全球化,是歐美例外論等偏見、美國優先的政策,使得歐美忽視了疫情的嚴重程度,浪費了中國所爭取的寶貴時間。而要想戰勝疫情,必需依靠更大程度的國際合作,如果有誰抗拒這個趨勢,必然會被歷史所拋棄。因而未來並非是走向反全球化,而是可能是從美國和美元為主導的單極全球化,走向全球各國互相合作的多極全球化。

姜超: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终结,还是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