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智能礦山能效凸顯,有效解決工人不足的問題!

去年,是兗礦集團轉型升級、動能加速轉換的一年。這一年,企業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全力推動體制機制變革、發展方式轉變、增量提質拓效,整體工作呈現出規模增大、發展增速、結構增優、效益增高的良好局面。

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兗礦集團轉型升級以來的能效開始凸顯。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兗礦集團通過智能礦山賦能煤炭生產,有效保障了特殊時期的煤炭供應。

智能礦山能效凸顯 煤炭產量達2433萬噸

數據顯示,1至2月兗礦集團煤炭產量2433萬噸,同比增長6%,較去年同期產量增加151萬噸,增幅6.61%;收入352億元,利潤16.04億元,利潤同比增加0.64億元。

作為我省煤炭龍頭企業,早在1月27日,兗礦集團省內8對礦井就已經復工復產,3.6萬人堅守工作崗位,全力保障煤炭供應。至今,兗礦集團已多次完成應急保障任務,其中包括緊急調撥煤礦發往菏澤市高新區、成武縣,緊急馳援魏橋集團等等。

在生產方面,疫情剛開始蔓延時,兗礦集團有近三成工人因為在外地,無法返崗。在這種情況下,煤炭的產量不降反增,全依賴智能化採煤工作面的建成投產。

兗礦集團:智能礦山能效凸顯,有效解決工人不足的問題!

“平時需要14人工作的7302智能化綜放工作面,現在只需7個一線工作人員,依舊可以正常開展采煤工作。”兗礦集團鮑店煤礦礦長王春耀告訴記者,因為智能化工作面的建成投產,其每天產量逾1.6萬噸,佔鮑店煤礦總產量的70%以上。

除了鮑店煤礦,在趙樓煤礦,智能化採煤工作面也已經建成投產。去年以來,該礦先後建成7301和5304兩個智能化綜放工作面。

實際上,鮑店、趙樓煤礦,都是兗礦集團智能礦山建設下的縮影。自去年提出智能礦山建設三年計劃以來,兗礦集團已建成12個智能採煤工作面、11個遠程控制掘進工作面和2個智能礦山示範點。

僅僅一年時間,智能礦山所帶來的能效便已經凸顯,面臨疫情時如同“奇兵”,在有效解決了工人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在礦區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奇效”。

在趙樓煤礦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大屏上,入區隊、入井口、入罐籠是否落實測量體溫、錯峰承載等防控舉措,通過視頻監控一目瞭然。

除了省內礦井,兗礦集團外部開發礦井也同時復工,企業所屬鄂爾多斯能化公司、貴州能化公司、新疆能化公司組織多批次山東員工返崗,在確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恢復正常的安全生產經營。

在鐵路運輸方面,截至2月26日,兗礦集團累計發運煤炭553萬噸,特別是春節放假期間,日均發運火車20列,創10年同期新高。

“目前,兗礦集團每天煤炭運輸量超6萬噸,同比增加20%至30%。”兗礦集團鐵路運輸處處長王興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