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这个被我惯了这么多名头的人是谁呢?

是的,她就是「弗里达·卡罗」。一个几乎可能并不了解艺术史但是大家也会对她稍作了解的艺术家。

弗里达·卡罗,一个杰出的信仰者共产主义和走在女权斗争前沿的艺术家。

不瞒你说,弗里达可能是我为数不多的,在我小时候就了解到艺术家了,为什么这样说?起因是因为当年那部在奥斯卡获得了无数提名和获奖的电影——《弗里达》。说起来,那一届奥斯卡,我可是守在电视跟前一眼不落的看完了。是的,阁楼我真的从小就是一个小影迷了,而那一年我也不过十二岁而已,小学还没毕业的年纪。那个时候我就对这个墨西哥女艺术家有初印象。我对弗里达的初印象就是为什么她的眉毛是连在一起的,并且她好像还长胡子,而且她的作品大多都是自画像,还会特意突出自己长了胡子和一字连眉的特点,可能这些特点在我看来,不够柔美甚至有些男性化。也是因为这些,不禁的对这位画家产生了好奇。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她所诞生的年代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1907年7月6日出生在墨西哥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里,父亲是德裔犹太画家与摄影师。

弗里达是家中的三女儿,这本没有什么稀松平常的,但是当她六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的时候,好像就注定这一生是伴随着苦难的。

老天并不是那么不公,弗里达的家庭成员之间相处和睦,特别是父亲非常喜欢这个叛逆的小女儿,为此弗里达在那个年代算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女孩子。也是因为接受了教育和当时先进的思想,使她成为一个非常有主见并且独立的女性。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截图来自电影《弗里达》,弗里达的妹妹在婚礼之前的合影,这个时候弗里达扮成男孩子(左一),母亲看着她很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现实中的这张合影。


开始接触绘画


1922年还在学校读书的弗里达遇见了到他们学校创作壁画的艺术家迪戈·里维拉。这个不经意间的相遇也为日后弗里达成为画家埋下了种子。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截图来自电影《弗里达》可以看到那根金属管子直接刺穿了弗里达的身体。


1925年,Frida经历了一场非常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这件事改变了她的命运。9月17日,Frida乘坐的巴士与一辆电车相撞,她的脊椎被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压碎。一根金属扶手穿进她的腹部,直穿透她的阴部。这次事故使她丧失了生育能力,并且一生都要与铭心的痛苦为伴,尽管她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正视这一切。她后来以典型的黑色幽默方式描绘这次使她失去了生育能力的事故:“让我失去了童贞”。不过弗里达的童贞其实并不是这次失去的,她只是撒了一个谎,而这些有趣的谎言几乎伴随了弗里达一生。

这张截图来自电影《弗里达》,导演用一种很艺术的拍摄手法把这这场非常惨烈的车祸表现的充满艺术美感。

人们之所以觉得惋惜和悲叹就是因为美好的东西在你面前被毁灭和破坏。而这次意外对于弗里达的一生都是影响巨大的,她后来为了这次事故前前后后做了32次手术,痛苦一直伴随着她,但是也是因为着痛苦,触发了她生命极大的能量。

多年以后,她当年的男朋友回忆起来仍是不寒而栗:“剧烈的冲撞撕开了她的衣服。车上有人带着一包金粉……那金粉撒满了她血淋淋的身体。”整整一个月,她浑身打满了石膏,躺在一个棺材一样的盒子里,没有人会相信她会活下来。

1926年在病愈过程中,他的父母为了鼓励她,给她拿来了画画的画材,也是在这时候,她画了第一张自画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第一幅自画像《穿天鹅绒衣服的自画》1926年


有人说这幅画在创作这幅画时,弗里达是为了思念当时去神学院读书并且离开他的男友。这幅作品和弗里达成熟时期作品的感觉很不一样,并没有充满超现实主义的各种隐晦含义,只是单纯的描绘了自己健康时候的样子。

但是其实她本身也有做夸张,比如拉长了脖子跟手的比例,这种感觉会让观者产生出一种优雅之感。我个人猜测的话,这个时候的弗里达因为病痛的折磨,她的内心是非常向往着自己健康时候的那种生活状态的。为了表现那种健康的美丽和优雅,她在这里对人物的比例做了夸张处理。

再有一点,衣服的天鹅绒材质,虽然只通过亮部的高光简单的描绘出了这种质感,但是这种描绘却把天鹅绒的质感非常简单利落的表现了出来,用色也很准确。不得不说,弗里达在绘画上面是有天赋的,因为在这之前她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画像》 1927


这个时候的卡罗,不单描绘了自己,也描绘了身边的人。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斯里斯蒂娜 》1927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这幅画是卡罗画的自己的家族成员,是她的妹妹,可以看出二人的眉眼很像,只不过,弗里达的眼神更英气,妹妹的眼神更温柔。画面整体的色调都是明亮柔美的,虽都是肖像作品,但是和她最初描绘的自己的那副自画像来比,内容情感还是差异较大的。

此后,卡罗一直画了下去,在画画的同时既是可以打发时间,却也是对抗身体的痛苦,虽然她这个时候已经从车祸的病痛里面走出来,但是疼痛却一直伴随了她的一生。


与迭戈·里维拉正式结为“革命夫妻”


随着身体的缓慢康复,她开始逐渐接走入了墨西哥当地的艺术家圈子,也是在这个时候,卡罗认识了他一生中对她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迭戈·里维拉。

其实我在前面讲的电影中的卡罗在读书的时候便和里维拉有过一面之缘,但也有可能是电影为了更加突出戏剧的效果才这样做,现实中卡罗是在同学的引荐下认识的里维拉。

而卡罗之所以走上艺术家的道路,这和里维拉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里维拉就像伯乐一样发现了弗里达的才华。而二人这种关系,我们在讲弗里达的时候就不得不同样说说里维拉,也一定要说说当时墨西哥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因为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二人的艺术创作。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现实中的迭戈·里维拉和弗里达·卡罗


迭戈·里维拉 (Diego Rivera 1886-1957),墨西哥著名画家,20世纪最负盛名的壁画家之一,被誉为墨西哥壁画之父,墨西哥的国宝级人物,与大卫·西盖罗斯、奥罗兹柯并称为墨西哥壁画三杰。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就连墨西哥货币比索500面值的钱币上面印刷的都是里维拉的头像。需要注意到的是,里维拉头像旁边的画中人就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另一面,则是弗里达·卡罗,弗里达·卡罗头像旁边的作品正是《宇宙,地球,我自己,圣迭戈和阅兵式爱拥抱》

1907年游学欧洲,到马德里和巴黎学习绘画艺术。受意大利古代湿壁画启发和*高更、*塞上及*立体主义的影响。1922年回国并参加墨西哥共产党。与画家西盖罗斯、奥罗斯科一起开展壁画运动,宣传墨西哥民主革命,影响较大。他开始为教育部、国家宫殿以及其他一些建筑绘制壁画

我们需要了解到关键的一点是,弗里达·卡罗在遇见迭戈·里维拉之前就信奉了共产主义,或者说二人之所以后来会成为灵魂伴侣也是因为二者精神上的崇高信念是一致的。

在《弗里达》这部电影中,二人的正式会面也颇具一番革命风味。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注意,弗里达说的是同志,不是先生也不是老师。

20世纪初的墨西哥,政坛风云变化莫测,1910年墨西哥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社会改革(弗里达曾经把自己的生日改到1910年,正是为了纪念墨西哥社会革命的开始)。要注意的是,墨西哥也是拉丁美洲第一个举行反专制主义的国家。在这次改革中,墨西哥罢免了将墨西哥统治34年的铁腕人物波菲里奥·迪亚斯,7年之后,也就是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1917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巩固了革命的果实,到了30年代拉萨罗·卡斯那斯总统依据《1917年宪法》中国所确定的革命原则把社会改革引向深入,从此知道20年代末期,墨西哥再次改革,后面我就不说了,因为弗里达在世的时间在1954年之前。

以上文献引自——《墨西哥文化转型中文化方位的战略选择》洪国起 中国论文网。

二人相识一年多的时间,就结婚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维拉创作的很多壁画作品里面的的众多人物之一的模特原型就是弗里达。电影中描绘的这幅作品叫《军械库》弗里达在里面的角色是一个分发军械的女人。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而跟里维拉结婚后的弗里达,初期的作品风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里维拉的一种“模仿”。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公交车上》1929年


弗里达和里维拉结婚那年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从左到右坐着的这几个人,最左边的是小资产阶级妇女,然后是工人阶级工人,赤着脚抱着孩子哺乳的印第安妇女(也可以说是社会最底层的人)、资产家和他的儿子,以及最右边的有钱人家的小姐。一幅作品里面表现的内容在我看来是非常简单直白的把社会的阶级性表现在你面前。无所谓构图,只是这样赤裸裸的摊开,而这幅作品也是和弗里达当时的心境有关系的,和里维拉结合初期,二人此时正投身于墨西哥的革命事业。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1930年,墨西哥的政治气候敏感,也是在此时里维拉和弗里达来到了美国。

1930年他前往美国。1931年,他的第二次回顾展览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获得极大成功,许多美国媒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同时也获得了年轻艺术家们的喜爱。这些成功将里维拉推向了世界级艺术大师的地位。随后,他接到委任,为旧金山证券交易所、底特律美术馆以及纽约市的洛克斐勒中心创作壁画。


个人风格的诞生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亨利福特医院(飞翔的床)》1932


弗里达第一幅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其实我在这里一直将超现实打上引号是因为弗里达并不认可外界对她作品的风格判定,她只是说她画的是她自己,是现实。而对于这幅画的解读,即使我不说,你也能感觉出她失去孩子的痛苦。

而这件事儿,过去不久,弗里达在美国得知了自己母亲病重的消息,回到墨西哥,此时的妈妈已经去世了。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来自电影《弗里达》截图


为此她创作了这幅作品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我的诞生》1932


画作里面的孩子既是弗里达也可以是弗里达的孩子,而画中的母亲形象既可以是弗里达的母亲,也可以是弗里达本人。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底特律的流产》1932


在这幅素描也是纪念她未出生的孩子,弗里达把自己脑门中间开了一个小鸟形状的东,而她的面部表情看似毫无波澜,但是眼角留下的眼泪却告诉我们她心目中的悲痛。而后,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孩子,弗里达开始饲养很多小动物,我们通过看她后期的一些自画像就可以看到,她在描绘自己的同时,也把自己养的动物画了上去。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来自电影《弗里达》截图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带着荆棘项链和蜂鸟的自画像》1940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与猴子一起的自画像》1942年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与猴子和鹦鹉的自画像》1942年


以上四幅自画像已经是卡罗成熟时期的作品了。其实对于卡罗的自画像作品,我觉得文献上大多数有过度解读之嫌,把什么欲望啊,啥的挤上去。

我觉得卡罗在创作这写自画像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单纯的想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当下她自己的生活状态而已。

而对于弗里达作品的特点,我特别想强调的就是画面中的色彩。

弗里达出生和生活的墨西哥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的时候阳光普照,而这种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弗里达的那种骨子里所带来的热情和豪放也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了画面上,无论她作品内容是自画像还是折射自她生活的那些“超现实主义”作品,无一例外的都透露出那种热情的色彩,就连弗里达的家也被弗里达叫做蓝房子。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作品里面色彩对比度强烈,纯度高。其实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迭戈·里维拉到壁画作品似乎也能发现他的色彩也是那样的浓烈。

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力量的土地所孕育出的艺术家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自带了其民族特点,直白、热情、奔放充满生机,而这种生机本质上也是艺术的。


成熟时期的作品


从流产这件事开始,我觉得弗里达仿佛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艺术创作上,而这个时候她也不再是里维拉的“附属”,她慢慢的展现出自己的个人风格,而这时候,评论家和搜藏人也不再只是单纯的围绕着里维拉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上的自画像》1932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我的衣服晾晒在哪里?》1933


以上两幅作品都是弗里达在美国时创作的作品。在美期间,弗里达的思想其实一直在不断的受到冲击,这和她思想中所追求的是完全背离的。

从画面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想表达的非常多的想法在画面里,而这写想法被具化成具体的形象表现在作品中。

《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上的自画像》中,是这种矛盾情感的具体表现。

而《我的衣服晾晒在哪里?》则是彻底的表达了弗里达的那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厌恶之情。仿佛物质已经将所有都填满,但是却没有一处可以作为我自己思想的存放之处。而这个时候,里维拉因为拒绝了为洛克菲勒家族博物馆拒绝修改自己的壁画创作而失约,此时的他名声狼藉,于是二人在1935年重返墨西哥。

但是回到墨西哥之后,却发生了一件痛击到弗里达的事情。

里维拉本就生性风流,在他们结婚之时便跟弗里达说出了这样的话,我爱你,但是我控制不住我的身体,弗里达觉得自己可以接受这样的里维拉,所以尽管之前里维拉一次一次的和不同的女性模特偷情,但是弗里达看似没放在心上,但是这一次,偷情的对象变成了弗里达的妹妹。

弗里达痛不欲生。于是创作了下面这幅作品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稍稍掐个几小下》1935


里维拉每一次背叛弗里达都仿佛在用刀子扎她,男人么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也就像掐了那么几下而已。这幅画看似血腥惊恐但是却真实的表现出了弗里达内心的痛苦,就连画框上的血迹都是作品的一部分了。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也是因为这件事之后,弗里达也放飞了自我,也开始了像里维拉那样寻欢作乐的生活,她用酒精和烟草麻痹自己,不停的寻找情人以慰藉自己那颗被伤的千疮百孔的心,全世界的人都是别人,只有你是我的伙伴和同志,在精神的境界里面,二人的思想共鸣是别人不会懂的,不过此刻二人还是保持着夫妻关系之实,并没有离婚。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不过此时的弗里达决定独立起来,她的作品只为自己而画,于是乎在这一段时间内她创作了一系列和她本身的亲人和朋友有关的作品。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剪发的自画像》1939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母亲离世后,父亲独自生活。为了纪念自己的家族,弗里达画了这幅作品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外祖母 父母和我》1936


弗里达的父亲是德裔犹太人,母亲则是墨西哥当地人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奶妈和我》 1937


弗里达出生之后不久母亲便再次怀孕,这个时候的她有了一个印第安裔的奶妈来喂养她,其实在前面的作品我们也能看出来,弗里达对印第安人在美洲的遭遇是充满同情的。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狗和我 》1938


在弗里达的情人里,里维拉可以忍受弗里达的女性情人,但是对于男性情人来说,里维拉则是忍受不了(你也知道心碎的感觉了哈!)。而这一次,则是里维拉自己“引狼入室了”。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现实中的弗里达和托洛茨基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电影中的二人

1937年,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十月革命的直接领导者托洛茨基申请到墨西哥政治避难,而这次避难正是迭戈·里维拉促成,里维拉更是请求让托洛茨基住在弗里达父亲家中。

也是在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中,托洛茨基和弗里达产生了情愫。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有友邻写广播,说到性魅力这一话题,在我看来弗里达就是一个种满性魅力的人,这种魅力可以把周围的人都带的鲜活,仿佛生命都有了光彩。

这种魅力正是需要强大的生命力去支撑的,而弗里达正是生命力强大之人,试问这样的人,即便是身体的残缺又有什么关系?

而这一次,迭戈吃醋了,狠狠的吃了一次醋(其实托洛茨基只是弗里达众多亲情人的一个 ,但是我在此不想放太多篇幅在她的八卦身上)而二人的关系更加开放了。

弗里达曾经说过:“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的灾难。一次是被车撞了,另一次是我的丈夫,第二次比第一次更为致命。”也正是这种经历,早就了弗里达具有生命里的一生。

Rivera从未忠情于任何女子,Frida也从此与众多男女开始了纷繁复杂的恋情关系。其中有一位是超现实主义者布雷东。他1938年到墨西哥,他惊讶于这个国度,称之为“自然的超现实主义国家”,并且惊讶于Frida的绘画。部分由于他的原因,Frida于1938年末在纽约举办展览,布雷东亲自写前言。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半数作品售出。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在法国时 弗里达为vogue拍摄的杂志封面。


1939,布雷东又建议在巴黎再举行一次展览。这次展览在商业上不是很成功,但评论非常好。卢浮宫收藏了一张,成为拉丁美洲国家中第一个被卢浮宫收藏作品跟画家。而且获得了来自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赞扬。然而Frida非常不喜欢她称之为“一帮母狼的疯狂儿子”的超现实主义者,她说:“他们认为我是个超现实主义者,但我不是。我从来不画梦境,我画的是自己的现实。

而这种开放的关系并不稳定,于是二人在1939年离婚。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两个弗里达》1939


而这个时间段恰巧也跟迭戈跟弗里达离婚的时间段相吻合。

两个弗里达,左边是作为新娘的弗里达,右边是她当时的自己。这幅画是弗里达作品中很著名的一幅作品。其实表达的正是她和迭戈·里维拉的感情纠葛。正如她自己说:“做迭戈的老婆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情。我让他去和别的女人过日子。迭戈不是任何人的丈夫,永远不是,但他是一个伟大的同志。”

二人心意相通,但是却因为相互的肉体背叛而互相伤害。

不过就在弗里达认为自己永远要失去迭戈的时候,两个月之后迭戈再一次像弗里达求婚,因为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儿。

1940年苏联革命家也就是曾经的弗里达的情人托洛茨基在墨西哥被暗杀,此时的弗里达和迭戈一度被怀疑成了凶手,这个时候弗里达在各种打击下身体和精神变得越来越不好。

所以迭戈再一次像弗里达求婚,这一次知道生命的最后,迭戈也一直陪在弗里达身边。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复婚之后


复婚之后,弗里达的艺术名望不断提高,尽管她这个时候的身体状况已尽每况愈下。尽管者其中二人还是有背叛,有争吵,但是可以认定的一点是,出了对方,别人无可替代。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迭戈在我的思想》1943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这个时候的弗里达,右脚因为组织坏死被切除,而她的后背因为早年的那场车祸,变得无比脆弱,她不得不带上“铁马甲”来活动。电影中画的这幅画为《破碎的圆柱》1944年。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唐娜罗西塔莫里略肖像》 1944


尽管身体越来越差,可弗里达还是在不停的创作,到了后期已经坐不起来了,就躺在床上画画。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没有希望》1945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摩西(我的诞生)》1945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宇宙,地球,我自己,圣迭戈和阅兵式爱拥抱》 1949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父亲的肖像》 1951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1954年,在弗里达生命的最后一个年头,她在墨西哥城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个人展览。此时的她,因为已经卧床不起,很多人以为她并不能出席自己的个展但是她自己还是用她自己的方式出席了她人生当中的重要时刻。是的,弗里达是被连床带人抬进去的。而展览不久,弗里达便去世了。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在1954年,感染肺炎的她不听劝告,却执意参加反对美国干预危地马拉的游行活动,不久便逝世了。Frida的死至今仍众说纷云,最普遍的说法是她在1954年7月13日自杀,方式是在一场社会运动当中自焚而死。而後被葬在科摇坎,目前Frida的家LaCasaAzul已成为了博物馆。

说到这里,还记得我最开始说的,我一当年不太理解的关于她作品中自画像的一些细节么?

为什么她把自己的胡子画的这么重,眉毛画的连在一起?

眉毛本身就是弗里达的面部特点,而关于胡子呢?她是长了小胡子,可是也没那么重啊?早期的作品当中她也没有把自己的胡子画的那么重。

强调胡子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弗里达更想模糊自己的性别,特别是当她最终独立成为一面的艺术家的时候,更不想被单独的冠以女艺术家的称呼。

而后期,在跟里维拉复婚之后,弗里达更是强调自己的独立。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1954年7月13日,弗里达结束了自己那灿烂却又痛苦的一生,这一年她47岁。去世前几天的日记里面层写到:“我爱我的人生,可是我不愿再来”。

这一句话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太宰治的那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弗里达后期的作品慢慢的转变了作品的绘画题材,她也画了不少静物作品。

下面这几幅作品我是在找不到作品创作年份,所以没有标记,抱歉。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幅作品叫做生命万岁,其实画的是一堆西瓜。

将艺术委以生命,还是将生命委以艺术——弗里达·卡罗

弗里达在一块写开的西瓜上面写着,生命万岁。

而她的生命也最终得到了的永生。




写在后面,说实话,这篇文我写的挺痛苦的,痛苦的来源之一就是找不到作品的高清图片,国内网站几乎的没有高清的作品图,fanqiang的话因为我电脑是mac系统所以大家有好的软件可以推荐给我,花钱的那种也可以。

还有一点就是,写弗里达的文章太多太多,我自己又想事无巨细的把能写的地方尽可能精简的写在里面,但是写完了发现字还是过多了,这一点我要检讨一下,有时候写的简单精炼也是一种能力。

最后,写艺术类的文章每一次写完我都得休息一段时间,太费脑子,原谅我更新的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