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前两天,我和孩子们学习了《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课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写了“我”与闰土从相识、相处到分离,其中重点回忆了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观鱼,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不知道的生活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是的,“我”却“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这如许多的事情,“我”的孤陋寡闻与闰土的见多识广形成了鲜明对比,流露出“我”对高墙里生活的不满和对丰富多彩农村生活的向往。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彼时,“我”是家境优渥的少爷,闰土是来给大户人家做工人的儿子,但是孩子的世界里哪有尊卑,他亲切地喊“迅哥儿”!

再见闰土

然而,时过境迁,三十年后,再见闰土,他却毕恭毕敬、口口声声喊着“老爷”,他却讲起了规矩,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满脸纵横的皱纹仿佛述说着生活的不易,通红的双眼、破旧的毡帽、单薄的棉衣、瑟缩的身体,不再红活圆实的手——松树皮一般粗笨且开裂着……“我”有许多话连珠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可是,这一切都被堵在了嗓子眼,或许,闰土此时的脑海里也回旋着无数场景,却作不了声,是的,“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我问孩子们,三十年后,“我”和闰土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没错,是生活!也许孩子们尚不能体会,如同当年学习《少年闰土》时的我,但是,没关系,

成长的阅历、生活的轨迹,会将一切娓娓道来,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深刻地理解这种物是人非!

鲁迅用文字、借小说抒发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表达了想要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多年以后,我们会这样,不经意间,从一篇文章中,感悟人生……这便是文字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