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公主和清朝公主:前者被騙婚,後者守活寡,誰更慘?

作為皇帝的掌上明珠,漢唐期間的公主們大多受盡了萬千寵愛,什麼都不用愁,丈夫,看上誰就選誰,和親這類事情,也自有宗室子女或者宮女代勞,簡直不要太滋潤。

明朝公主和清朝公主:前者被騙婚,後者守活寡,誰更慘?

出塞的王昭君和入藏的文成公主其實都是宮女


然而自宋朝之後,公主們的日子就有點不順心了。

宋朝的時候,由於駙馬以及駙馬的兄弟都不能參加科舉,而且不授予差遣(擔有虛名,沒有實權),所以宋朝有抱負有才能的男子大都對公主們避之不及。但是宋朝皇帝在遴選駙馬時又諸多要求,出身、相貌、才學、人品都得是上上品才行;這樣人中龍鳳,被逼成為駙馬,不能施展抱負,所以跟公主的感情大多都非常的不好。

明朝公主被騙婚

宋朝還好,到了明朝,這些金枝玉葉的日子真的難過了。

由於擔憂外戚專權,朱元璋特地設定了一個規定:駙馬跟皇族的妻妾一樣,只能出自民間,只能是平民男子,而不是官員或者官員之子。

而在給公主選駙馬的時候,由於身處深宮,皇帝對民間的平民百姓也不是很瞭解,那麼如何才能找到其中的優秀者呢?這類有關公主私譽的事,自然不好讓那些大臣或者侍衛去辦,只能是手下的宦官太監出去偵查遴選,然後根據其描述,選出滿意的駙馬。

明朝公主和清朝公主:前者被騙婚,後者守活寡,誰更慘?

明朝永淳公主,經過兩次受騙後,還是上當了,好不容易選的一個,竟是禿頭男!


而這,也算是埋下了禍根。駙馬的優劣好壞,全在這太監的一念之間。如果盡忠職守,自然挑選出真正的美玉佳男;如果見利忘義,則魚目混珠。

一個平民男子很快就發現了這一商機,他們通過賄賂宦官,隱瞞自身的缺點,誇大自己的優點,將自己描述成萬中無一的優秀男兒,向皇室騙婚,從而成功詐娶到公主。等到聖旨一下,就算被發現真相,皇帝也不好再食言,只能認了。

只需出點小錢,就成功娶到了公主,有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這個易操作、高回報、低風險的投資項目很快流傳開來,明朝的地痞無賴、庸碌男子爭相效仿,眾多公主慘遭其害,可憐可嘆!

清朝公主守活寡

到了清朝,公主們的日子更苦了。

由於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清朝公主大多都皇帝嫁到蒙古去,少數的幸運兒則可以嫁到滿族中去。但是這也沒有為她們的不幸生活帶來什麼好的改變。清朝公主並不是和婆家人住在一起的,而是住在專門為其修建的公主府上。而夫妻兩雖同處公主府,但一個住在內院,一個住在外府。夫妻兩想見一面,卻是極難的,必須得到所謂的教養嬤嬤的同意。

明朝公主和清朝公主:前者被騙婚,後者守活寡,誰更慘?

公主府

在清朝的公主們出家的時候,同時也會指派照顧公主多年的奶孃作為教養嬤嬤,一同到公主府。而這位教養嬤嬤,除了協同管理公主府的雜務外,同時也負責監督公主們的一舉一動,在其有失皇家風範時指出並矯正。這也就給了她們可趁之機。

教養嬤嬤打著禮教的旗子,死死的約束著清朝的公主們:公主如果要召見駙馬,必須得到她們的同意;公主要是召見駙馬的次數多了,便說其“孟浪”、“無恥”甚至“淫蕩”。因此這些公主為了見到駙馬一面,只得備上重金,送給這些教養嬤嬤。公主府的主人是公主,實際上的話事人則是其教養嬤嬤。

明朝公主和清朝公主:前者被騙婚,後者守活寡,誰更慘?

咸豐帝唯一的女兒榮安公主,也拿教養嬤嬤沒辦法,只能跪問其父:“父皇到底把我嫁給了誰?”

這樣下來,公主和駙馬的感情自然深不到哪去,而且清朝的駙馬,是可以隨意納妾的,夫妻情誼也就更淡了。

成婚一月,不知丈夫是何模樣;出嫁多年,仍舊是處女之身,丈夫有子有女,而她一無所出;這些都是清朝公主的真實遭遇,錦衣玉食又如何,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