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好一杯茶,使它變得更好喝?

沒有喝過茶,或者少喝茶的人,面對茶都會一頭霧水。照瓢畫葫,按照網上的教程沖泡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問題究竟出在哪呢?

一、首先泡茶要了解其茶性。

中國的茶種類之多,每一種種茶都有獨屬於自己的特性。比如綠茶為不發酵茶,泡茶的水溫不高於80℃,茶葉不宜過多等等,全發酵的紅茶,泡茶水溫超90會容易泛酸,水溫為80-90℃為宜。今天我們要講的沖泡是關於半發酵烏龍茶的沖泡。

如何泡好一杯茶,使它變得更好喝?


烏龍茶是一大茶類,其中又被細分出無數的品種,分為閩系和粵系、臺灣茶。每一種茶的外形均因工藝而不同,有的是團狀,有的是呈緊壓型,有的如武夷巖茶、廣東鳳凰單叢則是成條索型。

根據不同形狀、沖泡方法又細分幾點不同。

如何泡好一杯茶,使它變得更好喝?


用熟悉的鳳凰單叢茶舉例,因為條索型茶葉,需100℃開水激發香氣,充分“醒茶”,也就是讓茶物質滲出比較快,從而有色有味。

沖泡單叢茶特別需要的一點,是根據器具靈活的調整茶量。這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與習慣去調整,或者有經驗者按照自己的直覺操作。這樣說,可能熟悉單叢的茶友會懂,但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這種靈活調整的說法有點抽象。經試驗,用茶碗也就是蓋碗(甌)沖泡,茶量可適當下個茶具的六七分滿。又因為北方大部分地區習慣喝“大碗茶”,使用的蓋碗和我們平時使用的大小差距比較大,所以我們建議最好用120cc-150cc左右容量的蓋碗。

如何泡好一杯茶,使它變得更好喝?


假如你的蓋碗大於200cc,那麼你的茶量可以酌情考慮用電子秤稱一下,大概7-8克為宜。沒有條件的,可以自己嘗試用手抓一小把茶葉,這個量就剛好。女生手小的話,可以稍微大把一點(當然這是個比較簡單粗暴的主意……)

用壺泡的話,這裡的壺是指朱泥壺、紫砂壺、瓷壺,我們建議也是佔茶器容量的一半即可,過多投茶,把壺塞得滿滿只會出現一種情況:茶葉物質滲出過多,茶味太過濃,口感太重,容易苦澀,茶葉一泡茶,空間變大,能夠承載的水量也只會更少,再好、再名貴的茶也會變得不好喝。

如何泡好一杯茶,使它變得更好喝?


杯泡、大壺泡、飄逸杯的情況又得另當別論了。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沖泡方法,面對單叢茶這種茶葉,就必須要水溫足,滿足100℃;出湯要快,洗不洗茶,這隨你,但第一泡開始一定要3s內出湯,前5-7泡都不要稍作停留。等到你覺得茶味淡了,不夠了,就可以稍微坐杯。

如何泡好一杯茶,使它變得更好喝?


喜歡清香的、淡點口味的茶友,可以茶量放少;喜濃的可放多一點,就像潮州本地的茶客一樣,一般茶量都達到10克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