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催孩子是沒有用的,越催越拖拉,因為催習慣了,你不催他,他還不去做,而且催的次數少,他還不當回事兒,催急了的時候慢慢吞吞的才剛開始。

一般家長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催孩子?

1、早上起床的時候,家長催孩子趕快起床,有的孩子有賴床的習慣,叫一次不起,叫兩次還不起,於是家長催的催的就會發火。

2、早上吃飯的時候孩子坐在飯桌前,東張張西望望,不著急吃飯,即使是吃,也是慢慢吞吞的,好像不著急一樣,這時家長一看鐘表,時間快到了,於是趕快催促:快點吃,快點吃,馬上出發了。

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3、上學的路上,如果是走著去,家長著急地拉著孩子往前,孩子看見小朋友了,和小朋友在一塊兒磨磨唧唧的,邊玩邊走,家長又很著急,怕遲到的又是催:趕快走,快點走。

4、中午放學的時候,好多小朋友都直接回自己的家,可是有的小孩兒就是不願意直接回家,偏要在外面玩一會兒,因為回家還要吃飯,中午還有午休,下午還要上課,於是家長又是催:快點兒,快點兒。

5、中午回了家吃飯,因為時間稍微長一點,不再怎麼催了,但是小孩子下午上課要保證充沛的精力,就想讓孩子午休。小孩因為不是很困,也不願意睡覺,東玩西玩的,就是不願意躺在床上睡,於是家長又是催:快點睡,快點睡,一會還得起床上學呢!

6、中午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的睡著了,一會兒又該起床了,孩子剛剛睡著,肯定不願意起來,家長又是催:快點起,快點起,該上學了。有的孩子不願意起來,被父母硬拉著起來去上學。

7、下午放學回家了,孩子還在玩,沒有做作業的意思,家長又著急了:趕快做,趕快做,要不做完就太晚了。在家長的催促下孩子不急不慢的開始做。做作業的時候也是東看看西看看,玩玩筆玩玩橡皮,家長一看又是很著急:趕快做,趕快做。

大家有沒有發,做作業拖拉的小同學他也不願意動腦子,經常看到題之後就說不會,就要問家長,有的題家長覺得挺簡單,給孩子怎麼講,孩子還是不明白。

其實說白了就是孩子不願意動腦子。碰到難題就往後退縮,不願意去挑戰。

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8、晚上吃完飯之後不久又該睡覺了,有的孩子在睡覺前會找各種理由,就是不好好上床睡,比如說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東西,或者想上廁所,等等,反正理由挺多的。家長怕睡得太晚,休息的時間保證不了,第二天起來的精神狀態不好,於是繼續的催。

晚上睡覺,有的小朋友很快就能入睡,但是有的小朋友,躺一個多小時也睡不著。

由此可以看出,在家長和孩子一天的互動當中,基本上都是在催促,家長覺得好像自己不催孩子,就什麼都做不了,孩子也形成了習慣,你不催我還真不做。

催促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其實催促孩子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越催越拖拉。想有效的改善孩子拖拉的毛病,不要催孩子,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1、給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那怎麼樣建立時間觀念才能讓孩子更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時間呢?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也可以叫做作息時間表。這個表可以是用方格的形式,也可以用鐘錶的形式來記錄,也可以使用一條一條的形式來記錄。

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內容就是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前,所有的活動內容,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在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情,讓這個時間安排在他的大腦裡形成一個概念。有的家長會說時間表也做了,可就是孩子不執行,那怎麼辦呢?那就需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對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一個人對某一件事情,如果有了責任感,那他就會用心去做,可以說是在做的過程中不辭勞苦,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

孩子在家裡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也和責任感有關,如果家長一直去催,那孩子就覺得那不是他的責任,而是家長的責任。因為孩子畢竟還小,你給他說各種大道理,他好像都懂,但是具體到每一件事情上還是不主動,好像遠大的理想和目前的行動沒有關係似的,那還是需要家長的監督和管理。

具體怎麼監督和管理?還需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因為你監督也等於在催。我在前不久看了王芳老師的一本關於情商培養的書,書還沒有看完,我就感覺受益匪淺。不過,每個孩子並不一樣,並不能夠照搬別人的方法,要根據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

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孩子中午不喜歡睡覺,可是下午又要上課,那怎麼辦呢?我就告訴他,你每做好一件事就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這個小星星攢夠一定的數量,你就可以實現你的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可以是你想得到某樣東西,也可以是你想去哪兒玩,得到一種自由等等,具體不定,就看你的願望是什麼?

這些事情包括吃飯、睡覺、完成作業,遇事不發脾氣,想辦法解決,敢於挑戰難題,幫家裡做家務等等。這些事情並不是你做了就能夠得到小星星,而是你把事情做好,比如說晚上在七點之前完成作業,如果你能提前十分鐘完成了,而且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就能夠得到小星星。

我說完之後,她躺在床上安安靜靜的,過一會真的睡著了,要是平常的話,得在床上翻來覆去一陣子。起床之前,我把她喊醒,她也就自己主動換上衣服,準備上學走,要是平常的話都得墨跡一陣子。

2、培養孩子的興趣

這個興趣不僅僅是學習的興趣,而是生活各個方面的,他只要有興趣了,他自然會主動去做。

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大人做事情的時候,要讓孩子儘可能地參與,孩子本來就比較喜歡玩,對什麼東西都感到新奇,所以讓孩子多多參與的同時,不僅可以鍛鍊他的手、腳、腦的協調能力,還可以從參與中得到快樂,進而培養孩子的參與興趣。在孩子參與的時候可能他做的不夠好,但是大人一定要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他的付出是有成果的,這樣孩子才敢於動手和動腦、勇於探索。

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好多大人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其他的什麼事都不用操心,什麼都給孩子現成的,不讓孩子參與,認為孩子現在還小,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種習慣,孩子不願意參與,對什麼也沒有興趣。其實這是及其錯誤的一種思想,那些大學畢業,甚至是名牌大學畢業,還在家裡啃老的孩子,從小基本上就是這樣養大的。

有人就會說,最擔心的是孩子學習上的興趣,興趣的培養方式都是一樣的,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要打擊他,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孩子得到別人的肯定和鼓勵的時候,他自然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自己能行,他自然就會去挑戰那些更難的問題,他既然敢於挑戰難題了,那還有什麼可怕的?

父母越催孩子越拖拉,家長看下這個辦法可以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我們的計劃有了,我們的執行方法也有了,大人的肯定和鼓勵也有了,如果在執行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那作為家長的一定要和孩子換位思考,不能夠一味的以自己是家長的身份去訓斥孩子,而是要放低姿態,平等的和孩子來溝通,因為人都有逆反心理,每個人都願意聽別人好好對自己說話,有什麼問題及時溝通共同解決,共同把計劃執行下去。

把這個計劃執行的時間久了就形成一個習慣了,形成習慣以後不用大人說什麼,孩子自主的就知道該去做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