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胃腸鬱熱水入即吐症驗案

胃腸鬱熱(水入即吐)症驗案

郭俊田醫案:胃腸鬱熱水入即吐症驗案


984年10月2日,診治彭某一女孩,

病孩之母曰:患兒兩天前曾發燒嘔吐,用西藥治療後燒退,但嘔吐不止,不能進食,口乾欲飲水,水入即嘔吐更甚,無腹脹和疼痛,小便正常,大便三天未解,曾在某醫院肌注愛茂爾等藥不驗而來求診。

診斷:脈沉微數無力,舌質紅,舌苔薄中心微黃而燥。檢查:患兒精神萎靡不振,口唇乾燥發紅,腹軟無明顯包塊和壓疼,體溫37℃。

辨症:此乃高熱退後餘熱滯留於胃腸,灼傷津液,熱與糟粕互結致腑氣不通則便秘,熱邪上逆而嘔吐。

治則:治療宜通腑瀉熱,清熱降逆。小承氣湯加味

處方:大黃6克,川樸6克,枳殼6克,黃連6克,生地黃10克,麥冬10克,藿香6克,蘇梗6克,石斛10克,代赭石12克,一劑水煎服。

第二天患兒之母相告:服第一煎後,大便通暢,嘔吐即止,進食飲水均已正常,已告全愈。

按:水入即吐為熱邪鬱阻腸胃,熱與糟粕搏結,致腑氣不通而便秘,濁氣上逆則嘔吐。《內經》病機十九條:“諸逆上衝皆屬於熱” 古人說:“上逆嘔噦者,必觀其下。”筆者認為,下者,大小便也,凡有上逆嘔吐者必須詢問大小便通與否,吾在臨症時,凡遇到頻繁嘔逆,口乾欲飲,水入即吐者,多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燒和大便秘結。每遇此症必予以小承氣湯通腑瀉熱,加石斛、生地黃、麥冬生津液養胃陰,黃連清胃腸鬱熱而止嘔。藿香、蘇梗、代赭石,降逆止嘔。不通腑瀉熱腸胃鬱熱難除,嘔逆難止。


郭俊田醫案:胃腸鬱熱水入即吐症驗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