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死猫跳"!


最近随着疫情疑似拐点的出现,欧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齐上阵,原油谈判曙光初现,多国股市进入技术性牛市,很多投资者包括某些财经大V直呼底部来了,抄底的黄金时期到了。然而,现在真的是抄底的时候吗?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多国股市进入技术性牛市阶段


有人说,抄底是伪命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底在何方。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拿这次危机来说,由于人类社会进入现代以来,还没有可以拿出来对比的先例(100年前西班牙流感爆发之时全球化程度跟今天是天壤之别)。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印度,下一个可能大爆发之地


新冠疫情能在夏季结束吗?会不会变异成更强毒株卷土重来?巴西、印度、非洲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超级爆发地?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谁也说不清,毕竟从去年12月份以来,COVID-19病毒几乎是完胜人类的,一次又一次超出专家、机构、政府的估计,尽管现在看起来企稳了,谁敢保证不再二次冲击,毕竟当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前后有三波攻势,其中第二波攻击病毒还发生了变异,毒力更强,专门攻击免疫能力更强的青壮年,最终造成全球约5000万人死亡,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


退一步讲,即使疫情在6月份基本缓解,像非典那样彻底消失,但对经济的伤害却是无法估量的。本轮危机与之前的历次危机最大的不同就是本次是由人员流动的停滞导致了经济的停滞,而进一步导致钱的流动停滞,最终引发金融海啸再影响实体经济,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很显然,人员的流动停滞对经济的伤害要远超过钱的流动停滞造成的问题。因为钱流动的停滞可以通过印钞、大放水来解决,但人员流动的停滞却是极其致命的。要知道欧美国家服务业是其支柱性产业,占国内GDP比重基本都超过70%,疫情导致的'封城'、'封国',会让旅游、酒店餐饮、会展、航空、奢侈品行业等服务业完全陷入瘫痪,而且短期恢复无望,大量企业只能被迫破产、裁员。即使这个时候采取"直升机撒钱"模式,效果也不会太好,钱发得再多,工厂无法复工、商店无法开门、景点无法开放,发放的消费券和救济金除了保障低收入人群外唯一的作用推高通胀风险。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尽管疫情出现了可能的拐点,但封锁措施短期来看不会改变。各行各业无法复工,引发需求骤降,即使向市场无限撒钱,钱也没办法充分流通。要知道,经济发展的本质乃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货币的流通只是表象和反馈。疫情导致的萧条短期不会有多大的改善,生产力提高更无从说起。


随着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朝着纵深化发展,上半年全球的GDP数据都将非常难看,而与之伴随的是超高的失业率、大量企业倒闭、债券违约、资产暴跌、供应链断裂,请问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表现会好吗?


所以,当前欧美股市进入技术性牛市仅仅是大放水政策带来的短期反弹,更确切的说是"死猫跳",这种反弹往往会伴随着更大的一次跳水。历史上就曾多次上演过这种"死猫跳"。比如最著名的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股道琼斯指数就曾多次上演过"死猫跳"。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在当年的股灾中,美股最大跌幅达到了惊人的89%,期间经历了多次涨幅超过20%的反弹,但依然无法阻止行情走向谷底


这波危机中的始作俑者COVID-19病毒是肯定会被人类攻克,几乎毋庸置疑。股市也是会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唯一的不确定性在于你无法预知股市需要多少时间回复,一个月还是三个月亦或是一年?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前面我说了,这次危机最大的麻烦来自于人员流动的停滞,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就没有商业街、没有景点,而全球供应链正在断裂,波音公司面临破产生死悬于一线,它旗下的几万家相关的供应链企业怕也是很难捱过这个寒冬。如果苹果公司的手机需求量大幅下滑,那么中国的代工厂富士康以及苹果供应链公司也好不到哪去。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更要命的是,之前为了扩张市场或者其他经营需要而大举借债的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一方面公司业务停摆产生不了现金流,另一方面借新还旧渠道没有了(金融机构为了自保会收回流动性),那原来的债务只能违约,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尽管央行向市场投放了巨量的流动性,但资金会有它自己的流向,并不会按照设计的那样精准流向哪些最需要钱的地方,实际上的资金利用效果远不如预想的那般好。


举一个例子:A公司是一家家庭小作坊式的玩具厂,主要做海外出口生意,目前一家负债1000万了,准备关门歇业了。而银行方面表示可以提供一笔1000万的贷款,超低利息很划算。A公司负责人有些心动,但他转念一想,即使有了这笔资金可以重启工厂,但我制造的产品卖给谁呢?美国现在深陷危机中,需求大幅减少,我拿下这笔贷款最后工厂还是亏钱的,那既然是亏钱的自然不如现在直接关门的好,及时止损才是上上之策。


很多公司就正在面临这样的困境,尽管看起来市场利率更低了,融资渠道也多了,但就是不敢借钱,借了钱也没法生产,即使生产了产品要么卖不出去要么产能大大降低,而固定成本却一毛不少。同时,搞金融或房地产却能轻松依靠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快速扩张、回血,而实体依旧是一地鸡毛。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试问,这种情况下,大放水的效果能好吗?

所以,不要被当前各国救市的招数所迷惑,市场自有其运行规律。市场总是会恢复的,但恢复的时间可能要比预计的要长远。按照欧美各大主流金融机构的预测,美国第二季度的GDP可能历史性的下滑30%以上(大萧条最严重的1931年是23%)。随着经济逐步的萧条,股市的再次探底将不可避免。


很多人会说,中国不是已经控制住疫情了吗,为什么还不能抄底?

中国的情况可能要远远好于欧美日韩发达国家,同时由于出口占比相对较低(当前为17%),受到外围的冲击相对较小,抗打击能力明显较强,


但要注意的是,只是相对较小,而并不能忽略。外围疫情导致外需急剧萎缩,那么出口这一块必然大受影响,今年做外贸的朋友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市场深深的寒意,众所周知,中国有世界工厂的称号就是因为出口加工行业的发达,这一块影响的就业人口可能高达3000万,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当今的世界是连为一体的地球村,带来无限好处的同时也最大化放大负面影响(比如此次的黑天鹅事件)。无论是供应链物流、出口还是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中国都很难规避来自欧美疫情泥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很多人希望欧美赶快完蛋的想法我只想说:too young too simple。


同时,一季度的GDP报告即将出炉,伴随来的还有A股的上市公司密集发布一季报,这两样无疑会给市场以重击。市场是理性的,没理由看到80%的公司财报难看、一季度GDP负增长的情况下还要高歌猛进(除非之前已经跌透了)。如果上证指数继续跌破2600点,我不会有任何意外的。


何时可以抄底?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到等美国疫情企稳之时就差不多了,但市场变化太快,由于美联储无下限的放水导致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已经反弹超过20%了......(我的内心也很崩溃),所以,现在应该是采取防守策略了,美股过度提前透支可能导致更进一步的下跌。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真正的底部应该在疫情底和经济底双底都坐实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即全球新增开始大幅减少,欧美发达国家封锁政策有所放松,大型跨国企业和制造业开始复工,经济开始出现明显回暖迹象的时候,才会迎来最佳的长期入场机会点。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周末传来一个利好消息,那就是社融数据的大幅增长,而且是超预期增长。


确实是个利好,说明中国的复工正在稳步进行,经济恢复速度也超预期在进行。但千万别过度放大这个利好,经济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中国不会像欧美那样陷入短期经济泥淖,但也绝不会立刻拐头向上平步青云式拉升,更多的是在震荡筑底中前进。

现在谈见底太早了,小心

所以,当前要做的,就是留够充足的弹药,等待全面企稳信号到来。逆周期调节,本质上会加剧贫富差距,这个时候更需要抓住难得的机会,才能够实现跑赢通胀,运气好一点的,说不定阶层翻身的机会就此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