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發熱之後就腎虛了?


在熱病的病理變化過程中,胃與腎關係甚為密切,並反映了熱病病變程度的淺深和病情的輕重,在治療方面,也往往相互照應。

為什麼有些人發熱之後就腎虛了?


胃與腎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邪熱亢盛於胃而耗傷胃陰及進而消灼腎陰。

陽明腑實,腎陰又虧,其表現除腑實見症外,還有咽乾口燥唇裂,舌紅而幹甚,或神倦欲眠等;

當此之際,雖可用承氣之類急瀉存陰,以救少陰之消,然腎陰虧虛已極,若單憑攻下,已不足以救少陰之液,必須攻下與滋陰複合使用,一面攻下存陰,一面滋腎救液,方為善法。

如因循遲疑,迨至腎液枯涸,多有難以挽回者。正如吳鞠通所說:“陽明太實者死”,因之不可拘於“陽明無死證”之說。

在熱病過程中,若胃熱亢熾,或久羈不解,往往有傷及腎陰之虞,尤其是素體腎陰虧虛者,病變更易傳至腎,此時多可在清瀉陽明之熱,滋養胃陰的同時,酌加鹹寒之品如生地、玄參、龜板之類以顧護腎液,此即葉天士所說的“先安未受邪之地”。

在溼熱性溫病中,病變重心在中焦脾胃,在溼熱化燥化火後,也可見陽明熱盛或胃陰耗傷之證,其後亦可深入下焦而耗及腎陰。

另一方面,由於溼為陰邪,同時也可耗傷陽氣,或因濫用苦寒等,亦可造成脾胃陽氣不足,甚至出現寒溼之象。

治療當從溫化入手,脾胃陽虛,也就進一步發展而出現脾腎陽虛,治法上除了顧護脾胃之陽外,還須顧護腎之陽氣。

總之,在熱病中胃與腎的關係具有由胃及腎、從輕至重、自淺入深的病變特點,瞭解此病理變化的重要規律,對指導熱病的臨床診治,有重要的意義。

關注我,一個能幫到你的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