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戰略投資的操作及其利弊分析

一、什麼是戰略投資者?

所謂戰略投資者,是指為了謀求戰略發展利益而收購併長期持有目標公司較多股份,並積極參與目標公司的治理的法人投資者。對於目標公司而言,戰略投資者不僅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市場、人才優勢,能夠促進企業產業結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拓展企業產品市場佔有率,而其在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新技術、新專利的研發方面能夠提供豐富的管理經驗。

一般而言,戰略投資者的投資目的包括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提高市場佔有率、為開拓新市場而獲得市場準入、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劃分財富最大化、多元化經營等。通過收購,經目標公司的人才、技術或知識產權、資產、營銷渠道等各類資源進行整合並納入收購企業中,為企業未來發展進行技術儲備,從而提升收購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通過收購競爭對手,提高收購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利潤水平;通過收購供應商、保證貨物供應、並降低採購成本;通過收購銷售商,控制銷售權,並降低交易成本等費用。因此,戰略投資者一般投資於能夠開拓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的領域,利用目標公司已有的生產經營體系,特別是銷售體系,迅速實現爭奪新市場的目標。

二、戰略投資的操作方式

金融投資者投資方式通常以增資方式為目標公司注入資金,而戰略投資者基於不同的考慮,則會有不同的選擇。

1、向目標公司注入現金、技術或資產;

從公司融資的角度看,戰略投資者注入的現金是融資者最期待的。融資雙方通過對目標公司資產進行估值,協議確定戰略投資者投入的現金金額以及相應持有目標公司的股權比例,戰略投資者據此以現金向目標公司增資。這樣,目標公司獲得了融資,實現了融資目標。當然,戰略投資者也可以用法律允許的其他非貨幣方式財產作價出資,如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等可以用貨幣估計並可以依法轉讓非貨幣財產。比較常見的是以目標公司急需的技術、機器設備作價,作為對目標公司的增資,以此換取目標公司一定的股權。

2、向目標公司股東支付現金;

這就是通常的股權轉讓方式,目標公司除了股東以及相應的公司治理結構發生變化和調整外,資產、現金等沒有發生任何表更。

3、向目標公司股東提供股權或股票;

這也是一種股權轉讓方式,只是戰略投資者受讓目標公司股權的對價是向目標公司股東提供該戰略投資者或其關聯公司的股權或股票。目標公司的自身資產、現金等未發生變化,但是,通過這種換股安排,目標公司的股東也可能達到其戰略目標,即通過轉讓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獲得戰略投資者或其關聯公司的股權或股票。

三、引入戰略投資者的有利方面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必須看清楚並權衡利弊,才能正確決策。

1、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幫助企業改善股東結構,同時建立起有利於今後上市的治理結構、監管體系、法律框架和財務制度。

2、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幫助企業比較好地解決員工激勵問題,建立起有利於上市的員工激勵制度。

3、引入戰略投資者可以通過引入戰略資本幫助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從而在未來上市的時候更容易獲得投資銀行的支持和投資者的追捧。

4、戰略投資人特別是國際戰略投資人所攜帶的市場視野產業運作經驗和戰略資源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同時引入戰略投資者更有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協同效應,從而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改善企業的收入成本結構,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最終帶來企業業績和股東價值的提升。

5、戰略投資人注重長遠利益會與企業捆綁緊密,同時還會提供他自身的部分資源來支持企業發展。

四、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不利方面

1、戰略投資者會加入董事會參與管理對創業者的權利有限制。戰略投資者不同於金融投資者,他們一般會比較積極地、深入地介入公司的經營管理。因此,公司的原股東需要放棄一部分控制權,如果戰略投資者持有股權比例較高,或者公司股權比較分散,原股東特別是控股股東的股權很容易被稀釋,甚至可能會喪失對公司的控制權。

2、戰略投資者的加入會要求企業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與國際企業運行規則接軌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創業者對此可能會有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

3、戰略投資者的加入會要求財務規範化財務信息透明化公司信息透明化創業者對此也會有一個適應過程。金融圈的乾貨文章、模塊知識、實務課程助您成為金融界的實力派!歡迎關注金融乾貨公眾號。

五、引進戰略投資的注意事項

1、注重戰略投資者的選擇,防止「合作過路客」

引進的戰略合作伙伴,能夠通過合資合作或其他方式,給公司帶來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推動公司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但是,我們在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應注重戰略投資者的選擇,防止合得快、散得快。夥伴選擇不當,沒有穩定的合作基礎,雙方形成利益違背,不僅不能使公司取得進步和發展,反而會使公司停止不前。

公司在選擇戰略投資的夥伴時,並不一定非要尋求與國內外一流公司合作,關鍵在於合作能否產生優勢互補的效應。同時,要審核戰略投資者的資質條件。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應具備以下條件:

(1)公司之間的產品有關聯度,業務緊密,產業、產品構成上下游關係,能夠進行項目合作、資源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

(2)具有行業領先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通過引進其新技術、新工藝,能夠促進產品結構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提高公司的競爭力。

(3)擁有一定的知名品牌,市場開拓能力強,有健全的營銷網絡,特別是具有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的優勢和條件,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4)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經濟實力,銀行資信好,自有資金充足,有較強的投融資能力。

(5)擁有先進的公司文化,能夠給公司帶來先進的現代管理模式、理念和機制;經營管理能力強,有適應國際化經營的人力資源和現代化管理手段。

(6)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誠信記錄,具有併購和重組其他公司的成功範例。公司守法經營,公司無不良經營記錄。


2、採用多種方式客觀地引進戰略投資者

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應當堅持因企制宜的原則。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主要方式包括兼併、收購、增資擴股、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可主要採取減持產權(股權) 或增資擴股吸收增量資本入股的方式,引進戰略投資者。二是在某些小的項目上可考慮控股或參股,也可以退出,讓給其他企業經營。鼓勵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形成小的阿米巴經營模式,採取多種形式引進戰略投資者。

3、搞好內部管理、利益分配和風險防範與分擔,防止出現只做股東、不管經營的問題

合作各方應按照現代公司制度和產權制度的要求,加強公司的管理工作,在戰略規劃、組織實施及成本、質量、安全、資金、銷售等方面健全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促進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使合作得以有效、穩固地延續下去。利益分配和風險防範是合作能否形成和延續的核心問題。因合作而產生的利益增加,需要在成員中進行分配,若分配不當,則容易導致戰略合作的解體。

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風險防範與分擔是合作成功的保證,也是激發成員積極性的關鍵所在。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組建股份公司,帶來了資金、技術、管理、人才、資源和市場等各種要素,更重要的是,它能促進建立更適應現代公司制度要求的產業結構,有利於把改制後的公司做大做強,對提升企業競爭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