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易筋經》論養生

養身這個命題一直都存在,而現在各種各樣的養生學層出不窮。

首先 ,人出生後是健康的,先天是沒有問題的,後天的照顧就猶為重要。那麼怎樣去做。我們知道,人類所需的營養都是從天地五行所生之物中攝取。如果能夠按天地規律,按時做息,吃飯飲食適量而行,那麼人人都能長壽。但是人的思想、性格、行為各有不同。其中很多人起居作息毫無規律,甚至白晝顛倒。有的人慾望太強,迷失了人的真正需求。有些人暴飲暴食,從不節制。所以命運就有所不同。雖人都免不了一死,但身體的強弱自己還是能掌控一些。

世上養生學派有很多,但影響力大的,有儒道僧三家。儒家講究盡心知性,是以一氣貫三才。道家講究修真養性,是以一氣化三清。釋家講究明心見性 是以一氣化三寶。

如果要講求功效,就要把養生時刻放在心上,心如果不能清靜,那麼身體各個部位為外部物慾色界吸引,心被牽絆,運動時清濁不分,使身體越來越沉。入定休息的時候,心思百倍思緒萬千,致使陰陽不能調和。所以養生首先需要養心,養心就需要把心把持住,心有所住,才能入定,入定才能感受身心的奇妙。

要做到心態平和,世上一切聲色貨利,皆過往雲煙。就算是億萬富翁,也有數不盡的煩惱。就算是尋常百姓,三餐之餘也有道不盡的快樂。煩惱與快樂只在於心。

所以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在於素定,平日縈繞吾身心者,不皆有若無,無若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