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作者/小棉


當孩子3歲左右時,他們看待一件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這種想法又沒有達到理性的地步。如果家長下達命令,而這個命令又非孩子所想,那麼孩子就會跟父母對著幹。再加上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組織能力尚未完善,因此只能通過吵鬧來表達內心不滿。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麗麗3歲的兒子最近特別喜歡撕紙,說了不聽的情況下,麗麗只能拍打孩子的小手。但其實孩子3歲之前,如果有這5個"壞習慣"的話,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

那麼是哪5個壞習慣呢?

1、撕紙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時,他們便會開始出現撕紙行為,特別是圖畫本,有時候家長剛給孩子買了一套書本,就被孩子撕掉了。

家長要知道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對寶寶來說卻很難,他們要通過大腦和手相互合作,在協調的過程中,雙手才會變得更靈活。

2、喜歡吃手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2歲之前寶寶一直都處於口欲期階段,剛出生的孩子向家人表達需求,只能通過嘴巴來表達,而孩子在吃手或者用嘴吃其他東西的時候,需要通過大腦與手一同協作。

因此如果寶寶有吃手的習慣,家長不用刻意阻撓,如果害怕孩子吃到嘴裡的東西不乾淨,那麼家長保證物品的清潔以及安全即可,也可以給孩子購買嬰兒專用的牙膠,順利幫寶寶度過這一階段。

3、自言自語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當孩子過了一歲之後,雖然不會說一段完整的話,但經常會嘮叨,嘴巴里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其實這是孩子在建立語言系統,他們通過這些"嬰語"來表達自身需要。

而這也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一個過程,家長平時可以跟寶寶多說話,幫孩子建立完善的言語能力,不要覺得孩子小時候這麼嘮叨,長大之後一定會變成話癆。孩子的這一行為,其實是在證明他們正在慢慢長大,慢慢變得更聰明。

4、扔東西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三歲左右的孩子特別喜歡扔東西,把一個東西拿起來又扔在地,把家裡地板弄得亂七八糟,家長都來不及收拾。脾氣好的家長可能會責備孩子兩句,脾氣差的家長,更有可能會打幾下寶寶的屁股,責怪寶寶不聽話。

但其實寶寶的這一行為,是他們進入了手的敏感期的表現,孩子通過扔東西理解什麼是空間。父母與其阻止,不如陪伴在側,適當跟他們說明哪些東西是不能扔的。

5、認生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有很多孩子在嬰兒階段都會出現認生的表現,甚至看到陌生人還會害怕,躲在家長後面。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做法似乎恨鐵不成鋼,覺得孩子沒出息,太膽小。

其實並非如此。這是孩子出於保護自己做出來的本能反應,是很正常的,可以說它是孩子成長所發出的一個信號,也是孩子智力發展的必經過程,家長不要曲解其中的含義。

在孩子3歲時階段家長,如果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如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孩子3歲前有這幾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阻止

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上早教班來開發孩子的智力,因為早教班會從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給出針對性的設計課程,用輕鬆的環境,從各方面開發孩子的能力。同時家長也可以購買一些益智玩具和寶寶一同玩耍,這不僅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同時也增進了與孩子的親子關係。

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時,都會出現一些相應的表現,家長應掌握基本的育兒知識,別盲目阻止。


我是 ,一名二胎媽媽,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學習育兒知識,分享育兒趣事,一起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