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传》:一个退妓之女的婚后事,凭什么成为朝鲜文学的经典?

《春香传》:一个退妓之女的婚后事,凭什么成为朝鲜文学的经典?

《春香传》是朝鲜文学遗产中极其珍贵的古典作品,与《沈清传》《兴夫传》并列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又被称为“李朝文学”。

《春香传》 本来只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口头说唱,后经申在孝增改润色,才成了“说唱脚本体”的小说,流传至今。

那么,这部讲述“退妓之女婚后事”的小说凭什么会被列为朝鲜文学的经典?

本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你解读:

一、退妓之女与官宦之子的门第之差。

春香是南原府的一名退妓之女,容貌倾城,才华横溢,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某年的端午节,春香带着侍女去郊外踏青,与“南原府使”李翰林的儿子李梦龙一见钟情。

李梦龙当晚便去春香家求亲,春香的母亲答应后,两人便结了婚,婚后二人吟诗作对,甚有情趣。

没过多久,李梦龙的父亲李翰林被调到京城为官,李梦龙的母亲害怕春香“退妓之女”的身份会影响李梦龙的仕途,于是强烈反对带着春香一起赴京。

互诉衷肠过后,李梦龙还是舍下了春香,和家人一起赴京,而春香在道别之际,许下承诺,发誓要为李梦龙守贞,让他到京后,得空要写信回来,以慰思念之情。

到了京城后,李梦龙便发奋读书,最终考中了状元,官封全罗御史,前往全国各地巡视。当他回到南原境内,才打听到春香的近况。

原来他走后不久,春香便被新上任的府使--卞学道强行抓去做妾,春香不屈权贵、誓死不从,结果被卞学道施以杖刑,关进了监狱。

知道了春香的消息,李梦龙假装成乞丐,去探听春香的情况。

终于,他在监狱见到了春香,他知道春香次日就要被处以极刑了,但是,却没有亮明自己的身份。

春香见到李梦龙后非常高兴,但是,看到丈夫这幅落魄的样子,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春香不免有些失望和悲伤,临行前只能叮嘱母亲,好好对待李梦龙。

第二天,在审问春香的时候,李梦龙亮明身份,坐堂审案。

最终,新府史卞学道被革了职,春香和李梦龙二人久别过后,终于团聚。

《春香传》:一个退妓之女的婚后事,凭什么成为朝鲜文学的经典?

二、层层考验,赋予了这段爱情极高的信仰。

春香和李梦龙的爱情故事满足了大多数人对于爱情的幻想。

二人一见钟情,无视社会阶层和门第之见,不惧离别和磨难,最终为爱正名,携手一生。

“考验”是贯穿这个爱情故事的一条主线,可以拆分为以下4层:

第一层考验是敢于挑战门第之见,守护这场横跨阶层的爱恋。

李梦龙出身官宦世家,而春香却是退妓之女。在当时那个时代,跨阶层的恋爱有违世俗规则,而他们却全然不惧,一个敢娶,一个敢嫁,以一纸婚书表明心意、互定终身,不得不让人佩服。

在爱情面前,“害怕自己配不上对方”是很多人的一块心病,这种心病大多源自世俗眼光的困扰,没有多少人敢无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而春香和李梦龙却做到了,这是第一层考验。

第二层考验是离别。

李梦龙和父母亲搬到了京城,而春香却因为退妓之女的身份,被迫留在南原。在仕途与爱情面前,二人的感情开始受到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在即将离别的时候,春香肝肠寸断,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道令啊!此去汉阳城,一路之上,见了那葱茏的江树,应知是春香远处含情。我哩,也便记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道令啊!你--多保重,自扶持,天色昏暗眠宜早,风雨欲来行要迟。鞍马千里多劳顿,但愿一路平安万事宜!更愿你,‘绿树秦京道’,早寄音书解我苦相思。”

第三层考验是府使的逼婚。

面对冷酷的刑罚,一个弱女子能否扛得住考验,为夫守住贞洁?

第四层考验是李梦龙的态度。

李梦龙金榜题名后,位居高官,是否还会念及夫妻之情?

门第之下、人性之中的层层考验,赋予了这段爱情更高的信仰,让人为之动容。

《春香传》:一个退妓之女的婚后事,凭什么成为朝鲜文学的经典?

三、一眼情深,超越世俗规则。

《春香传》这部小说,透过“春香”这个角色,暗寓了那个时代,男性对于女性的期待,有关审美,也有关道德。

主人公春香虽为退妓之女,但她并不会因为这个身份而给自己贴上“地位低贱”的标签,反而是“心比天高”,她也想奋力挣扎,改变命运。从她与官宦之子李梦龙相爱的那一刻开始,这种门第之见就被她极力抹去了。

在她心里,爱情高于一切世俗的规则。

虽想改变命运,但她也不是所有高枝儿都想攀,比如说,新府史要纳她为妾,她宁可忍受极刑也不屈服,只为了忠于她对李梦龙的情感,从这点来看,春香是高傲的,认定一人,誓死追随一生。

就像《红楼梦》 的晴雯一样,身为下贱,心比天高,正是身上这种敢于反抗命运的精神,赋予了她一种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被当时那个时代下的制度打压出来的。

春香不仅有颜有才,还具备非常强烈的贞洁观念。

当时的朝鲜,非常看重女人的“贞洁”。在父权社会制度的管控下,女人对男人必须忠诚,否则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和制度的责罚。

对一个女人来说,“贞洁”就是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哪怕饿死,都不能失节。

春香从小就饱读诗书,这种“贞洁”早就内化在她的骨子里了。比如说,和李梦龙初次见面时,她就说了:

“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哪怕婚后被李梦龙抛弃了,她还誓死为他守着贞洁。任凭新任府史卞学道如何胁迫欺压,她也坚决不从,甚至还针锋相对,全力反击,全然不顾刑罚之下的肤体之痛。

这种刚烈,亦为她的忠贞。

春香性格虽然刚烈,但是,她对李梦龙却是柔情似水。当她得知自己不能跟随丈夫去京都时,痛定思痛过后,便对李梦龙说:

“我不能和你一道而行,这有甚么打紧!道令走后,我把这里的东西收拾收拾,该卖的卖掉;到得秋后,料理完毕,把家就搬进京去。

道令不必为我操心,我进京之后,也不敢说就能到道令那样深门大院的家里去;只请道令找人,在府上不远之处,给我们买下一间小屋,权且居住我家中数口人,操劳已惯,尽可设法口,不致坐吃山空。只要道令心中有个我在,无论如何茹苦含辛,此身决不他许。

但愿道令他日配得富贵名门宰相家中的千金小姐,晨昏定省之余,还能记得我,也就是了。我还望道令高援巍科,官居要职,荣放外任,那时节纳我做个小妾,我更心满意足。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请道令牢牢记住。”

春香的这番柔情,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一个男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不仅如此,哪怕是在狱中奄奄一息的时候,她还穷尽最后一丝力气极力阻拦,不让母亲差人往京城送信,就怕消息太急,把李梦龙急出病来。

这种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深情爱意,令人为之动容。

《春香传》:一个退妓之女的婚后事,凭什么成为朝鲜文学的经典?

一个时代悲凉的凭证。

这部小说围绕着一个退妓之女的情感线,暗斥了旧制度下女性的悲哀。毕竟,不是所有女人的命运都能像春香那样幸运。

在封建制度的道德欺压下,大多数女人的感情,只能沦为男人的配饰品,容易过时,随时可替;亦或者,为男人的欲望所焚烧,供人消遣,以慰寂寞。

怀中新人笑,窗前旧人哭,几分晚风,徒增悲凉。

这些情感的牺牲者只能在不对等的制度里,独自抚平伤口,日复一日地强行遣散心头的情意。

而春香和李梦龙的爱情故事,正是一场华丽的挽歌,它用堆满幸福的幻想,传唱现实的悲凉。

曲毕,便缓缓渗入时代,归为经典。

这种结局虽然幸运,却像极了一种无力的期待,极其虚幻,犹如水中月、镜中花,不可触碰,不堪一击。

或许,这便是一个时代,悲凉的最好凭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