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只有“博弈”,溝通或抗議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職場只有“博弈”,溝通或抗議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某贊公司年會宣佈今後996工作制,為什麼沒有員工反對的呢?難道所有員工都從內心的價值觀裡都認同996工作制嗎?其實不是的,相信只有千分之一的員工內心的價值觀是認同的,還有一部分員工第二天就辭職了,剩下不認同不辭職的是什麼原因呢?

小編說句難聽的話:因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這就是“博弈”,不需要跟任何人商量,根據市場情況,撐據主動權的一方直接制定規則996,原意就留下,不願意就辭職走人。博奕的過程中大概率都是掌握主權的一方獲勝。

博弈是指大於或等於兩個人或兩個組織在某種利益格局中,利用對手的選擇策略而決定自己的選擇策略,目的是獲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實際上,博弈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各個角落,很多現象都可以用博弈策略來加以解釋,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自覺地運用博弈知識。

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就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組成,它小到你根本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連三歲小孩子都會唱“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博弈中最經典常用的就是“囚徒困境博弈”可以映射到職場中的招投標、新老員工薪資倒掛、996等,通常獲勝的都是甲方或資方,大家感受一下案例是不是這麼回事兒:

囚徒困境講的是甲、乙兩個囚犯的故事,兩個人合夥作案被警察抓住了。警方將兩個人關在不同的房間裡,使他們不能互通信息。甲方雙方心裡都很清楚選擇的結果。此時,甲和乙都有三個選擇:

1、單方擔白招認,背叛同夥。無罪釋放,另一人同夥獲10年刑期。

2、雙方都不招,不與警方合作。警方就沒有證據,兩人都無法定罪,雙方都需在在牢中呆上半年。

3、雙方都招認,各自將獲得兩年刑期。

雙方都沒有感性因素,雙方都會想方設法使自已的利益達到最大化。雙方都知道,雙方都不招認,雙方都能夠得到最大化利益(集體利益最大化)。但是由於兩人不能互通信息,因此他們並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招認,所以雙方在考自己的決策時,都要考慮對方的決定,這樣一來雙方都不招認的局面就很難出現(自古以來人這種動物就沒有團結過,只有個人利益),本著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結局就是背叛同夥各自擔白招認,各獲形兩年。

職場只有“博弈”,溝通或抗議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以上案例可以應用到各種職場情景中,我們來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一、投標案例博弈

規則如下:甲方已知這個標的產品市場價為1000萬(不需要任何安裝、調試、售後,中標公司把貨物送到甲方地點當面驗貨,當場付款)出廠價為600萬。海選出三家公司參加投標,報價密封,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甲方當面開標公佈價格,價低者得。

三家公司的產品進貨價都是 600萬,運費都是1000元,如果允許三家互通消息,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家公司出價多少?你會相信另外兩家之前團結一致,商量好的出價嗎?

這種博弈最終獲勝的只有甲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說不定有的公司為了拉關係賠錢做。

二、新老員工薪資倒掛博弈

有10個老員工同樣崗位,薪資都是1萬,現在公司新招一下同樣崗位的員工薪資要1.1萬,就算10個老員工都知道了又如何,最多走兩個,公司再招兩個11000元的新員工,11人每月成本11.3萬。

如果給10個老員工都漲薪到1.1萬加上一個新招的,11人每月成本12.1萬。

言外之意就是老員工知道也不要緊,有種辭職啊,大部分人不敢辭,辭了連1萬的工作都找不到。

這是就市場供需關係博弈。

三、996工作時制博弈

按目前的市場供需比例,崗位需要少,中國人口多,企業方知道現員工不認同996,但是人多,你不辭職不幹,有的是人願意997,企業方不會管什麼法津、健康、道德、社會責任等因素。就是強制執行,願意就留下,不願就是滾蛋。

如果一個普通員工處在這樣的一個企業不會輕易當場辭職不幹,會考慮一下生活成本,家庭壓力等因素,頂多也就是騎驢找馬,找不到965的工作,也就自然閉嘴了。

四、一個真實的跳槽面試博弈案例

某候選人,男, 35歲,北大本碩連讀計算機專業,現在一家企業任職技術總監 薪酬50k*14月=70萬。

應聘面試一家互聯網+公司CTO職位,初試通過,定薪為 84k*12個月=100.8萬

初試通過後1個月甲方沒有通知終試時間,候選人和妻子和孩子都請好了假,定了6天后11:00機票,一家三口去三亞旅遊。

訂完機票第5天,甲方通知明天11:00大BOSS終試。候選人希望協調時間,但甲方無法更改終試時間,候選人思考3分鐘決定改簽全家人機票,酒店、行程,按時參加甲方規定時間的終試,結果終試未通過。

這位北大畢業的本碩候選人思考的5分鐘裡,早已預計出了結果:

1.如果明天去終試,成了,年薪增長40萬(原14個月年底兩個月不靠普,請注意新應聘公司是100萬除以12個月)。付出成本=改簽機票、改酒店、改行程大概損失1萬元。

2.如果明天去終試,沒成,付出成本=改簽機票、改酒店、改行程大概損失1萬元。

3.如果明天不去終試,付出的成本=機會成本40萬/年。

終試後提到此事時,候選人只是很平談的說了一句:

沒關係,想得到利益肯定是要付出成本的。

人,要想得到想要的東西,必須使自己先強大起來,使自己更值錢。靠關係,靠父母、靠親戚都是扯淡! 就算是博弈也要先拿到主動權,不然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一隻站在樹上的鳥,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的翅膀。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