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有调查显示:

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花费最多的地区,而且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已经把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孩子身上;82%的中国家长已经为孩子的成功做好牺牲全部的准备。害怕孩子考不上好学校,跟不了好老师,比别人成绩差。害怕他们会输、会落后。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表都不一样

约翰尼出生在一个工程师家庭,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四。从小他各方面发育都比其他的兄弟姐妹晚,他妹妹都会说话了,2岁多的他却还口齿不清,总是不喜欢开口。父母也有些着急,带他去看医生。医生说:“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表都不一样。”

约翰尼父母听从了医生的话,没有给约翰尼做任何治疗,让他一切顺其自然。因为开口晚,他上学也比其他同龄孩子晚了一年,父母以为他是班里年龄最大的,结果他班上还有比他年龄更大的。

因为上学晚,发育比同班同学更成熟一些,约翰尼各方面都要来得轻松,他因此自信满满,后来考入法学院,成为了当地一名优秀的律师。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起跑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控制的,但是终点却可以


苏珊是个移民的后裔,她的父母是偷渡到美国的,赶上了美国大赦才得到美国身份。她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在美国做苦工。爸爸在一家公司打扫卫生,都是晚上才上班,妈妈在唐人街餐馆洗菜,一个月微薄的收入在纽约这个大城市刚刚够糊口,一家人只能住在一个又小又黑又潮的地下室里面。

苏珊是彻底地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她刻苦用功,独立自强,不仅学业保持在学校前5名,还多才多艺,精通小提琴、舞蹈和写作(美国学校都会办课外的兴趣班),在全国都拿到了头几名的成绩,甚至还举办了个人演出会,有小说集出版,最后被五家常春藤学校争先要录取。

她的起点线差强人意,但她的终点线却比别人更高、更远。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过早起跑往往跑不远


姜森是个神童,科大少年班出身。4岁开始上学,大家还在考大学的时候,他已经读研究生了;大家读大学的时候,他已经出国留学了;大家还在美国为了硕士、博士文凭奋斗的时候,他已经有了绿卡、工作和房子。

他太让大家羡慕了,听说他妈妈就是特别注意早教,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姜森什么都有,最大的困扰就是没有什么朋友。他的同学都比他大很多,刚工作的时候,同事也和他年龄差距大,他一直承受着超出他年龄的压力,所以他一直心理很压抑。在52岁那年,英年早逝。

他留下的遗言是不要有任何追悼会,只想默默的消失。据说,他小时候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去了很多地方做报告、树典型。我们明白他,他起跑的太早了,跑累了,不想跑了。他的起跑线让万人眼红,但是终点线却留下了遗憾。

人生很漫长,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有人奋斗终生,却到不了另外一个人的起点;有人起跑的很早,却很快停止了脚步;有人起点落后了别人很多,却是走的最远。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中国有句古话,“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以色列的教育看似散漫,却往往能让学生赢在最后。

犹太小孩放学回到家,犹太妈妈问的第一句话不是“你今天学到什么,考了几分?”而是“你今天在学校,问了老师什么问题?” 不断地问问题,寻找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

在以色列,从家庭、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到当兵,都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在开放、自由的环境长大,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勇于追求真理,让只有800多万人的小国在20年内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

以色列的义务教育从5岁-18岁。在18岁以前,学习环境是非常自由与开放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不是游戏就是玩耍,小学生没有太多功课,每天下午1点半就放学回家。中学生也是三四点放学,没有补习班可去。

或许18岁以前的教育太过自由,导致以色列的孩子在各种被中国人重视的国际竞赛中,通常没有拿下好成绩,在OECD评鉴学生学习能力的PISA中远远落后。最新结果显示,他们的数学只排41名、科学只排41名、阅读排34名。

但明明以色列的科技成就、新创公司与诺贝尔奖这么多,怎么中小学生的表现一点也不出色?难道他们长大后“突然”变聪明?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想要了解以色列如何培养出“人才与脑袋”,必须先了解它的文化。

以色列除了75%犹太人外,还有阿拉伯人和少数民族。即使犹太人也是来自70多个国家的回归之民,因此它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希伯来文中Chutzpah,其他语言里没有,意思是“斗胆,不畏强权”,正代表犹太人的性格。

知名哈佛大学快乐学教授班夏哈,在2012年制作“Israel Inside”中特别提到Chutzpah这个字的意思是“不接受别人给你的答案,追求真理,直接,当别人都反对,你还是勇于去做”,事实上以色列的教育就是希望教出追求真理的孩子。

以色列教育还着重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即知即行。希伯来文中,学习(Learn)和教导(Teach)是同一个字,引申的含义是“得到知识后,要分享出去”,或是“有了点子,就要做出来。”

班夏哈认为,以色列学生是全球出名的有创意,他在跨领域学院(IDC)教导“正向心理学”,第一堂课后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认为能够启发小朋友,立刻就将这堂课改编为“儿童版”,放在YouTube上教导更多年纪小的孩子。

位于首都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是以色列最早创建的大学之一,包括创校的董事爱因斯坦,共有7位诺贝尔奖得主来自希伯来大学。该校还特别修建一座“诺贝尔墙”,陈列这些校友的照片。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很多人都曾请教过希伯来大学校长班萨森,为什么以色列建国60多年,就拿了12个诺贝尔奖,其中10位是过去20年内诞生;而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每5位就有一位是犹太人?他总喜欢这样回答:“教育观点不同,犹太人喜欢创新,并将点子付诸实行,从家庭到学校皆如此。”

犹太小孩放学回到家,犹太妈妈问的第一句话可不是,“你今天学到什么,考了几分?”而是“你今天在学校,问了老师什么问题?”不断地问问题,追求真理,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特色。以色列不是重视“科学教育”,而是重视教育本身富有的科学精神,例如鼓励学生问问题,保持好奇心,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不给标准答案。

曾经有个笑话:一个犹太人在某地开了家“加油站”,因为生意很好,客人愈来愈多,另一个犹太人就想,既然人多,我就在旁边开个“餐厅”,结果生意也愈来愈好,另一个犹太人想,既然人愈来愈多,我就来开个“旅馆”。

如果换成中国人情况很可能不同,一个中国人开了家“加油站”,生意愈来愈好,另一个中国人就在他对面也开了家“加油站”,然后价钱比第一个便宜,后来另一个中国人也在附近开了“加油站”,价钱比前两个还便宜。削价竞争的结果是:大家关门大吉。这虽然只是笑话,却表现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请别让你的孩子,抢在起跑线,“倒”在赛中间,输在终点前


以色列中小学的特色,看似自由、开放,国际竞赛成绩不佳,但却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阅读兴趣。若说中国的教育赢在起点,却很可能输在终点,那么以色列教育正好相反,虽起步晚,但后续爆发力十足,在起点看似输,却可能赢在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