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蕉嶺紅星村:血脈相傳,紅色基因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扎穩“紅色”之根 夯實基層黨建之基

  蕉嶺縣文福鎮紅星村積極打造紅色教育基地,以黨建為引擎,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紅星照我去戰鬥”,在蕉嶺縣文福鎮紅星村,革命烈士劉安故居旁房屋的牆繪上,這句熱血的標語赫然入目,牆繪上精心繪製了革命烈士劉安右手拿槍,帶領著革命戰士奮勇殺敵的畫面,將人的思緒帶回那段烽火歲月。

  

梅州蕉嶺紅星村:血脈相傳,紅色基因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近年來,蕉嶺縣著力做好“紅色資源”的挖掘與保護,盤活發展,充分依託豐富的紅色資源,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全力建設時代特色鮮明、社會影響廣泛的基層黨建示範點和精準扶貧示範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為此,蕉嶺縣文福鎮紅星村抓住此契機,依託得天獨厚的紅色基因,積極打造革命烈士劉安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讓蘇區發展走上快車道,加速前進。

  銘記歷史

  築牢紅色基因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春節不像往年那麼熱鬧,村民都自覺待在家中。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也發動了全村的黨員群眾參與進來。”紅星村黨總支部委員徐偉嫦說,張貼宣傳資料、排查外來人員、值守臨檢點……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我是黨員,得帶頭衝在第一線,我也是劉安烈士的後裔,這個時候我更沒有理由躲在後方。”紅星村民夏映芳說,不忘先輩浴血奮戰的歷史,紅星村的紅色基因已經深深地融入他們的血脈之中。

  作為原中央蘇區縣,蕉嶺擁有光輝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這片紅色熱土上,流傳著很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湧現了大批仁人志士,“我們村的革命烈士劉安,便是其中一員。”紅星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傅心漢向筆者娓娓道來了那段革命故事。

  

梅州蕉嶺紅星村:血脈相傳,紅色基因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1904年,劉安出生在蕉嶺文福鎮烏土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其先後在本村雙溪學校和蕉嶺縣立中學讀書,一直以來勤奮學習,成績優良,中學畢業後便考入了廣州法政大學就讀。在校內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劉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

  1927年4月,上海、廣州發生反革命政變,劉安是年冬被迫離開廣州,與妻梁文興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鄉,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在中共蕉嶺特別支部的領導下,組建了中共烏土溪支部,劉安任黨支部書記。

  “劉安烈士擔任黨支部書記那段期間,以黨員為核心,秘密串聯群眾,瞭解農民疾苦,開辦夜校、宣傳革命真理、宣講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故事、激發貧苦農民的覺悟,經過艱苦的工作,於1928年2月在下徐屋成立烏土村衣民協會,同時建立了一支農民武裝的赤衛隊,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和保衛農民運動的開展,有力地推動了革命向前發展。”傅心漢說。

  1929年9月,中共蕉嶺縣委書記張宏昌在烏土養傷就醫時被捕遇難,革命組織經過周密調查後,決定由劉安、徐添等負責處決告密的反革命分子徐保六。事後國民黨當局懸賞通緝劉安,不斷派出軍警圍捕,劉安的父親勸他遠避南洋,劉安卻決心與敵周旋到底。來年,劉安在滸竹坪村土紙廠召開會議時,被該村反動分子黃增君告發,劉安及其妻不幸被捕,遭受國民黨軍的嚴刑拷打。

  “當時劉安烈士就義的時候才26歲,附近的農民紛紛聞訊趕來,給這位為人民謀幸福而英勇獻身的共產主義戰士告別。”傅心漢說。

  打造平臺

  傳承革命精神

  一位村民從革命烈士劉安故居里走了出來,“這位就是革命烈士劉安的後人。”傅心漢向筆者介紹。

  “劉安烈士是我丈夫的爺爺,我從小就聽說過他的革命事蹟,對他一直都很崇拜和敬佩。”紅星村村民古美靈熱情地帶著筆者一行進入故居內參觀。劉安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屋,當地政府按照故居原貌對其進行了維修,重新鋪設了青灰色的瓦片,並粉刷了外立面。

  “現在沒有人居住在裡面了,因為年久失修,故居房屋破損嚴重,一直以來,家裡人都有要重新修建故居的想法,卻因為土地和資金等條件的限制而無能為力。”古美靈說。

  “保護和修復劉安故居對於我們瞭解歷史,緬懷先烈,瞭解劉安烈士光輝的一生,增強對烈士精神事蹟的內涵與實質的感悟,進一步提高黨性修養,改進工作作風,引導弘揚和繼承革命前輩愛國奉獻的大無畏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福鎮副鎮長陳德民說。

  2016年,在文福鎮黨委政府和該縣“聯鄉興村”工作隊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資金23萬元,紅星村開始對該村的革命烈士劉安故居進行修繕,並逐步對故居周邊環境美化綠化。

  “目前故居修繕工程已基本完成,通過升級改造,收集烈士資料遺物,整理挖掘主要事蹟,並在故居內進行陳列布展,將劉安故居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傅心漢說,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紅色”氛圍,讓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蹟薪火相傳。

  革命烈士劉安故居的打造,為紅星村提供了紅色教育的平臺。“不僅僅黨員幹部會來到這裡緬懷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鎮裡的學校每年也會組織學生來到這裡學習劉安烈士的革命精神,這為全鎮教師和中小學生更好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陳德民說。

  “我的孩子還小時,我就給他們講爺爺的革命故事,我也經常會教育他們,一定要學習爺爺的革命精神,把這種萬丈豪情和不畏犧牲的精神傳承下去。”古美靈說。

  黨建引領

  發揮堡壘作用

  走在蕉嶺縣文福鎮紅星村的鄉間小路上,放眼望去,一棟棟青瓦灰牆的民居整齊規劃、寬闊的道路乾淨整潔。

  “往年春節,在外工作的孩子們都會回來。以前屋前的那條路很小,很難行走,現在擴寬了,還實現了硬底化,車可以直接開進家門口,方便多了。”古美靈說。

  

梅州蕉嶺紅星村:血脈相傳,紅色基因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和紅星村“聯鄉興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村“兩委”班子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多方籌措160萬元資金,會同多個部門立足村情實際,團結和依靠全村黨員幹部群眾,挨家挨戶做好群眾的徵地拆遷思想工作,爭取群眾的支持,對紅星村泉四隊至紅星河道路進行改造,將原來長800米、寬2.5米的斷頭路擴寬至5米、長1.1千米,並及時恢復圳道圍牆等基礎設施。

  “泉四道路建於上世紀90年代,由於歷史條件限制,路面窄、規格低。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過往車輛不斷增多,路面負荷不斷增加,導致路面、路基損毀嚴重,影響了過往車輛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及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同時存在著較大安全隱患。”陳德民說,這條路連接著紅星河道,現已全面完工並投入使用,解決了道路沿線村民生產、生活、出行等困難,惠及周邊群眾500人。

  

梅州蕉嶺紅星村:血脈相傳,紅色基因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同時,對泉四道路兩旁的房屋進行外立面粉刷,在路邊安裝太陽能路燈,並對到紅星村泉四隊至紅星河道路進行改造。此外,通過徵地拆除老舊危房及廢棄豬舍,用於建設停車場和小公園,並配置了健身器材,為廣大群眾提供了休閒場所。截至目前,全村共拆除危舊棄房、露天廁所等共43071平方米。

  “鑑於原有垃圾桶不大適合衛生標準,為了進一步美化村莊,我們將對各主村道的垃圾桶進行更新。”陳德民說,在規範和完善保潔隊伍的基礎上,採用集中點收集垃圾長效運作機制,並對各主村道每月進行4次以上清掃路面,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來源】南方日報·蕉嶺視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