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車鑑別及危害

水泡車的危害

1.損害汽車內部的電子控制系統。因為一般的汽車均搭配電子控制系統(例引擎ECU、ABS系統、SRS系統、GPS衛星導航等),若遇進水情形,會造成計算機ECU內部IC電路板短路及插頭端子產生鏽斑,進而慢慢對金屬部份產生鏽蝕現象,對電路產生接觸不良現象,嚴重的話,甚至引起短路燒燬現象。

2.車輛密封件內含潤滑油,如果經雨水浸泡後不更換,油受腐蝕變質,起不到潤滑作用,影響到行駛安全,先是異響,最後可能會斷裂,危害行車安全。

3.車輛內飾如地毯、座椅等因浸泡過久造成材質變形、粗糙及異味產生,細菌滋生。

4.車在翻新過程中,為了儘可能的降低維修成本,在維修翻新過程中,配件以次充好、偷樑換柱的情況非常普遍。買家如果買到這樣的車,花了冤枉錢且不說,一旦發生什麼意外,那可就不是錢能彌補的了。

水泡車鑑別要點

雖然國家有規定,水泡車在交易過程中需進行明示,但由於目前國內二手車市場監管混亂,真的會主動明示自己所售車輛為泡水車的少之又少,買家只能憑車內的一些蛛絲馬跡來判斷是否有水泡過的可能。所以,買家掌握鑑別水泡車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介紹一下水泡車的具體鑑別方法。

從二手車的市場報價分析,看出問題車端倪。水泡車放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暴漏發黴生鏽等問題,所以車商(賣家)會急於出售,售價也會被拉低,如果車輛出現價格大大低於市場行情時要格外謹慎。在選車過程中,買家千萬別貪小便宜吃大虧,尤其是發現某臺車車況特別好,一點碰撞痕跡都沒有,而車價又特別便宜的話就需要多留意了,很有可能會是泡水車或別的問題車輛。

水泡車技術鑑定

第一步:打開發動機艙蓋。

查看發動機艙是否比較髒,有無泥沙沉澱的汙漬。

觀察發動機支撐架的螺母是否被擰過,確定是否有把發動機拆下來維修的痕跡。

觀察發動機上的螺母是否都被擰過,確保發動機無大修情況。

觀察線束結合部位是否有水泡痕跡,保險盒內是否有水漬、泥沙和鏽蝕痕跡。

水泡車晾乾後由於其沒有碰撞修復的痕跡,所以外觀上很難看出來,但是經過水浸泡後會導致線路老化和金屬腐蝕加速,各設備接縫處是否有汙泥、鏽蝕、水垢痕跡能客觀的判斷該車是否遭受過水泡。

第二步:防火牆隔熱棉是否有水泡痕跡。

第三步:打開車門和後備箱蓋,首先聞聞內部是否有發黴味。由於雨水中含有大量雜質,當汽車經過雨水浸泡後,發潮的內飾和鏽蝕的部件會產生一股水腥味。即便經過晾曬,短時間內也無法完全清除異味。

查看後備箱兩側縫隙是否有泥汙,備胎輪轂是否有黴斑,隨車工具(扳手、螺絲刀等)是否有鏽蝕。如果備胎很新但鋼輪轂卻有明顯鏽蝕的話,證明它的後備廂曾經有過積水,很有可能是泡水車。如果備胎底部有水跡或者鏽跡,也說明進過水。

第四步:檢查中控臺。

從前排位置的腳部空間往中控臺裡看,裡面的線路及其它部件有無淤泥沉澱或生鏽腐蝕痕跡。

第五步:將前後座椅倒翻,查看金屬部件是否有鏽蝕,駕駛艙內底板是否有汙泥、鏽蝕或水垢。座椅經過水泡後手感會變的生硬發澀、沒有彈性,可以用手感受以下是否被水浸泡過。地板及地毯也要仔細觀察,用手去摸一摸,感觸一下是否有發澀發硬的感覺,是否有被毛刷清潔時刷過起球的現象。

第六步:檢查安全帶生產日期及生產廠家,查看安全帶是否更換。

安全帶拉到末端,查看是否有水印或泥汙痕跡。安全由此也可判斷水淹高度。

第七步:由前後擋風玻璃膠皮縫隙(由車內)用起子挖開,內有汙泥說明曾經泡水非常嚴重,很可能將車輛完全淹沒。

第八步:查看制動踏板、油門連接處是否有鏽蝕或水淹痕跡。

第九步:將車輛啟動,聽一聽發動機的運轉聲音。

車主在汽車經過泡水後,往往會啟動發動機,造成發動機曲軸連桿嚴重變形。

此外,由於發動機艙進水,部分由皮帶連接的軸承生鏽,或者沙石遺留在齒輪或皮帶處,也會產生異響。

當然,即便不是水泡車,聽聽發動機聲音是否存在異響也能進一步判斷車輛發動機的性能狀況是否正常,排除其他車況隱患。

第十步:雖然通過車的外觀、內飾、發動機已經差不多就能看出車輛是否泡過水了,但是如果不將車輛升起查看底盤,就是專業的鑑定師也可能因看不太清楚車底情況而造成鑑定失誤。

首先要看發動機底殼、變速箱底殼是否有發黴的痕跡。

然後看排氣管是否有嚴重鏽蝕的現象,一般經常高溫的排氣管應是輕微腐蝕且泛紅,再看一些固定螺絲和擋板是否有鏽蝕痕跡等現象可以更直觀的觀察車是否泡過水。

若上述幾種情況大部分都存在,而車輛又沒有發生事故的痕跡,即可確認是泡水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