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嗎?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我們對於秦始皇陵最多的瞭解可能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駑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奢華的地宮裝飾,讓我們心馳神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秦始皇地宮到底長什麼樣子。

想知道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嗎?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秦始皇陵園平面圖

首先要說明這個地宮指的是什麼,秦始皇陵地宮深埋於秦始皇陵園的高達人工夯築的覆鬥型封土之下,地宮並不是我們想象那樣和人世間的皇宮一樣,“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地宮畢竟在地底下,不可能像人世間那樣可以飛簷斗拱,雕樑畫柱,地宮其實只是象徵皇宮而已罷了。

想知道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嗎?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秦陵地宮網絡渲染圖

我們可以從古代帝王陵墓發展的角度來說說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秦之前的商、西周、春秋戰國都是豎穴土坑木槨室墓,秦之後的西漢也是豎穴土坑木槨墓,並且在陵墓制度上漢代完全繼承了秦代的制度,漢代帝陵也都是四條墓道的亞字型墓葬,所以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就是帶有四條墓道的豎穴土坑木槨墓。我們雖然還沒有發掘秦始皇陵,但是我們從漢代諸侯王的墓葬中可以窺的秦始皇陵地宮的模樣。

想知道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嗎?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殷墟王陵平面圖

1974年在北京大葆臺漢墓中發掘了第一次發掘了“黃腸題湊”葬具,這種葬具在漢代是皇帝和諸侯王的專屬葬具,有時候也會皇帝頒發給有功的大臣使用,據《漢書·霍光傳》記載:“光薨。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這是漢代最高等級的葬具。1976至1986年曆經十年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春秋時期秦景公的墓葬)也發掘出了黃腸題湊葬具,從這兩頭來看,秦始皇陵是先秦陵墓制度的集大成者者,西漢有基本繼承了秦代的陵墓制度,所以基本可以認定秦始皇陵地宮基本就是黃腸題湊葬具,下邊這張圖片就是黃腸題湊圖。

想知道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嗎?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黃腸題湊之制

漢代陵墓一般在墓道會葬有車馬坑,車馬坑相當於現在的家門口旁的車庫,這個在秦始皇陵內也有發掘,在1980年在西過洞內發現兩乘銅車馬,按照真車馬1:0.5比例鑄造,這更加肯定了我們對於秦陵地宮的猜測。據最新的考古成果,通過遙感技術進行探測,基本可以探測出地宮口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地宮面積1.8萬平方米,估計地宮的深度在50米以下,在距離地宮口20米以下還有二層臺或者三層臺,臺上可能任然遍佈陪葬坑,對於秦始皇地宮到底埋藏了多少珍寶,我們無從知曉,對於秦始皇地宮的真實模樣,我們也只能從史書中窺得一二。

想知道秦始皇陵地宮是什麼樣子嗎?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秦始皇陵陪葬銅車馬

面對現在甚囂塵上的對秦始皇地宮發掘的言論,我還是那句話,發掘本身就是一種破壞,我們還是原原本本的將他們留給子孫後代吧!

(如有不正之處,歡迎吐槽。喜歡的話,記得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