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年4月8日,康熙大帝命令开始编纂《康熙字典》


1710年4月8日,康熙大帝命令开始编纂《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汉字字典,记录了当时汉语中汉字的点画写法、音读和义训。作为自汉代《说文解字》以来的字典之集大成者,于康熙年间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参考明代的《字汇》、《正字通》两书而经愈六年编纂完成,重印至今不辍。

1710年4月8日,康熙大帝命令开始编纂《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共载47,035字目。书按地支分为十二集,每集再分为上、中、下3卷,构成正文共36卷。以214个部首分类,一一列出《广韵》、《集韵》、《韵会》、《唐韵》等韵书的音切,并注有“反切”、“直音”两种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多引《尚书》、《孟子》、《庄子》、《荀子》、《世纪》、《左传》等经、史、子、集之书为证。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序中称本书“古今形体之辨,方言声气之殊,部分班列,开卷了然。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矣。”

1710年4月8日,康熙大帝命令开始编纂《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承自有字书以来的历史学术成果,又开先例,是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收字宏富、规模巨大、价值极高、影响广泛的大型汉字字典,被称为中国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中国辞书编纂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且为世上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此书注重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和词义的辨析。

1710年4月8日,康熙大帝命令开始编纂《康熙字典》


由于不接纳简化字注册公司名称,香港公司名称须在此书或1936年的辞海内找到[2]。依照清代法律规定,凡读书人策应科举考试,书写字形必须以此书为正误标准[来源请求]。因此,该书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成书之后,流行极广,至今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语文工具书。其影响至今仍在汉字文化圈仍有体现,至今各国辞书乃至于统一码仍有使用康熙字典的部首顺序排列。康熙字典所载字体成为印刷字体标准,至今的计算机字体仍有康熙字典的痕迹。《康熙字典》中收录的部首偏旁也统一码中被单独编码。

《康熙字典》清朝内务府所发行的初版,称为内府本或殿版、武英殿版等。此外清代有各种木刻版。1780年,在日本出现木版翻刻版康熙词典,称为安永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几种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曾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字典考证》于后,以供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