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最近,我的一個好朋友提出了一個困擾她已久的育兒問題:

孩子玻璃心,一丁點批評都受不了,怎麼辦?

還記得孩子出生的那天,你對孩子最大的願望嗎?是不是隻要健健康康,一生不要遇到翻不過去的坎?

但事實上,挫折從來不會缺席。

1歲時,跌跌撞撞學走路會受到挫折,2歲時,積木倒了是挫折,3歲時,衣服穿不上是挫折,6歲時,成績無法提高是挫折......

大家一定還記得這個新聞,一個9歲的孩子因為撞壞了學校的玻璃,怕被懲罰,不敢告訴家長,又沒辦法賠償,經過三天的煎熬,選擇在上學前跳樓。

當孩子出現抗挫折力低下的現象,我們家長先反思一下自己,按照王人平老師列的以下幾條,看看你中了幾條:


1.父母自身缺乏承受壓力和管理情緒的能力,喜怒無常;

2.為愛預設條件,逼孩子勇敢,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

3.期望過高,要求過嚴,讓孩子心理壓力過大;

4.包辦代替,讓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5.忽視孩子心理健康和情緒疏導;

6.父母總用負面、消極的方式,去否定孩子。


王老師總結:“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是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基礎。當我們抱怨孩子太脆弱時,是否該檢討一下自己,給孩子的愛是否真的無條件?孩子真的相信,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都會無條件接納他,陪他一起面對嗎?如果孩子都不能相信父母總是愛他的,他又怎麼會坦然地面對失敗,義無反顧地去爭取成功?”

不說其他的,就第2條,估計大部分家長都用過“如果你......我就......”這種句型吧!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於他的小小英雄夢。當他感知到夢想的召喚,必然要離開熟悉的領域,去探索未知。他要經歷成長路上的迷惑、挫折、無助......只有堅持並繼續前行的人,才能抵達彼岸。而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將世界展現到他們面前,父母就是引路人。

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什麼是抗挫折能力(Resilience)?


抗挫折能力又稱“心理彈性能力”,指我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關鍵是看“處在壓力中調整、適應和反彈能力”。

擁有抗挫力就是有說這話的能力:“我還好。我可以選擇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另外想個辦法,或者決定那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我還是我,我依然被愛著,生活會繼續。”簡單地說,就是有沒有把壓力消化的能力。

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看過大量科學育兒書籍和網絡大V們科普知識的家長們,都知道表揚孩子要具體,不能簡單誇讚“聰明”。這種打聰明標籤的模式也叫“固化型思維模式”。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不會覺得努力有什麼意義,因為被認為天賦“聰明”。給孩子打上“聰明”的標籤,會導致孩子迴避更大的挑戰,因為他們不想得到有違“聰明”標籤的結果,不想被打下“神壇”。

與“固化型思維模式”對應的,叫“成長型思維模式”,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孩子,更重視學習過程,始終有學習意願,願意自己跟自己比,遇到挫折不灰心,還會越挫越勇。在某種意義上,這種模式的首創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教導的就是學習方面的抗挫力

蒂姆埃爾莫爾博士在《千禧一代》中談到我們告訴千禧一代的7個謊言:


1.你可以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2.那是你的選擇;

3.你很特別;

4.每個孩子都該上大學;

5.你現在就可以擁有;

6.因為你參加了,所以你就贏了;

7.你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他聲稱這些“謊言”導致千禧一代成年後“情緒不穩定,對社會和人事的理解很天真”。他認為應該對孩子誠實、直率,以此培養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

我自己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小時候成績一直拔尖,是各科老師的寵兒,一切榮譽都給我。無論我做什麼,都有人不吝惜誇讚我“幹得好”“完美”。直到高考失誤填錯了答題卡,“好運”戛然而止。進入大學後我更是遇到了之前從來沒有的室友間的摩擦和誤解、遇到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那是人生至暗時刻,好在我艱難地走出來了。

斯坦福大學新生教務長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給家長的一段忠告:“預測成功的最佳指標是抗挫力、勇氣以及失敗後重新站起來的能力。如果沒有感受過不悅、沒有失敗過,那你根本就不會懂得如何去處理那些情況。

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的6個具體措施,讓你的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第一、仔細觀察孩子的喜好,在孩子生活中存在

眾所周知,直升機父母並沒有與孩子建立起有意義的情感聯結,與孩子的相處也沒有意義。只有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其喜好,通過你在孩子生活中存在,來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1.表示你的愛

家長回到家就請放下手機,讓孩子看到你們和他在一起的喜悅。眼神之類的接觸很重要,這是表達愛的第一步。被愛的感覺能增強抗挫力。

2.表達對他們的興趣

對他們的興趣、想法、經歷和關切,表現出興趣,每天多瞭解孩子一點。比如喜好的食物清單、偏好的玩具清單、喜歡的休閒活動清單等。

3.展示你的關心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就是你們向他展示無條件的愛的大好時機。和他們一起坐下來,表示你能體會得到挫折給他造成的傷害,如果你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是最好了。也許可以做點什麼來幫助他轉移情緒,幫助他們想想下一次如何取得不同的結果。但不要把壞結果歸咎到別人身上。向孩子表示你的愛,但不用親自出馬,而是告訴他們,生活中難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不過相信他們能有很多辦法,可以通過自身能力予以控制。

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第二、站到一邊

不要做直升機家長。如果孩子們做事時,家長總是指手畫腳,就在無意中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沒有我你就不行。”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並決定如何做事情。比如,孩子可以決定今天穿什麼衣服,放學回家是先玩耍還是先完成作業。不需要檢查每一個細節,不要挑剔每一個結果,孩子只有通過實際經歷才能形成能力,並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做出負責任的選擇。

2.讓孩子犯錯誤。全球知名教育家,排名第一的TED演講人肯羅賓遜曾指出:我們正在扼殺兒童的創造力。他在2800萬人觀看的TED演講中說:“美國現行的教育系統中,犯錯誤被視為最糟糕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不準備犯錯誤,那你就永遠拿不出任何原創性的東西。長大成人後,大多數孩子都失去了這種能力,他們害怕犯錯。”其實,犯錯是唯一的學習途徑。除非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真的受到威脅,否則,他們做的有些事看起來會犯錯,有風險,最終將會帶來巨大的真實成就感。

第三、幫助他們在經驗中獲得成長

1.在孩子經歷過並做出選擇之後,與他進行一次提問式對話,瞭解他從經歷中學到了什麼。如果有問題,引導他自己思考該如何解決。可以提供建議,也可以從我們生活當中的實例去示範,但不能代勞。

2.持續提高標準。當孩子表現出他值得信賴,有良好判斷力時,可以給予他更多的責任、機會、自由和挑戰。這有助於他培養能力、建立信心,這兩者都可以培養抗挫力。

3.抵抗完美主義。最好是你能做到的最好,除此之外,沒有更好。

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第四、塑造他們的性格

很多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課業成績上,而不重視他是什麼樣的人。品行良好的人會贏得世人的善意、讚揚和感激,這有助於幫助他們克服不可避免的挫折。

1.孩子們表現好的時候,請給予詳細的反饋。比如他們在商店幫助別人從貨架上取東西,我們可以說:“你的心地真善良,幫助了那位女士。我為你驕傲。”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感覺會非常好,會尋求更多這樣做的機會。

2.幫助他們形成另一種視角。當意識到有些人的生活和實際境況比我們看到的更糟糕時,孩子會認識到他們有心懷感激的理由,我們可以一起來幫助他,這不僅是幫助別人,也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另一種視角,無論是當他們感到沮喪時,還是從長期來看,對孩子都是有益的。

第五、給予真實、具體的反饋

前面已經說了類似“聰明”“完美”“棒”這樣的標籤,咋聽起來是讚美,動輒使用這樣的詞語,長時間後,會讓孩子對自身技能和天賦產生不準確的印象,任何相反的證據都會讓他們懼怕,因為那意味著自己不夠好。

1.正確的讚美。具體針對所完成的任務反饋。比如,對畫畫的孩子說,我喜歡你那幅畫使用的顏色,對跳舞的小朋友說,整個芭蕾舞表演過程中,我發現你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伸展,做的很到位等等。這樣的特定表揚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這表明了完美用了心思看到孩子究竟做了什麼。

2.正確的批評。真實評價可以幫助孩子變得更好,和表揚一樣,批評孩子時需要確保針對行動和努力,而不是針對人本身。在糾正行為時,具體的措施比指責更有效。比如孩子忘記收拾扔掉水果核導致爬滿了螞蟻,我們可以批評他的行為,並引導他解決問題,因為這種行為是可以糾正的,而不是按時孩子是個“壞人”。

第六、示範

培養孩子抗挫力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讓他們瞭解我們當前和曾經遇到的挫折,如工作中的失敗、失望,好朋友的翻臉,以及這些事情對我們的打擊。

示範的過程中,家長不是以權威、力量或體型優勢來解決衝突的過程,要讓他們知道,也許有些方面做的不對,可以採用另外的做法,以及在未來應該吸取的教訓,讓他們聽到你的反思,看到你微笑著繼續前行。

培養孩子抗挫折力,父母這6種教養方式起決定作用

以上這些,一開始操作起來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且過程也會很漫長,但是,只要家長用心,一定會發現孩子和我們都能得到進步和成長。


往期內容:


Hi,我是分享靠譜育兒知識的麥兜媽媽,以上內容為我原創,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陪娃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