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相李林甫上位记:见识能力碾压名相张九龄


奸相李林甫上位记:见识能力碾压名相张九龄

01

唐玄宗前后共有二十多任宰相,一般也就干个两三年,有的才几个月,而李林甫做了19年宰相,直到老死。

李林甫“素无学术”,没什么文化,仅能执笔写字,会把“弄璋之庆”写成“弄麞之庆。”何以能在跟当时才高八斗的文坛词宗张九龄的博弈中全面胜出?

李林甫一开始确实名不见经传,连他的亲戚宰相源乾曜都不看好他。李林甫曾经想让源乾曜推荐做个“司门郎中”的小官,结果源乾曜不仅不给他推荐,还奚落他说:“就是这个看门的职务,也是需要有点才望的,哥奴(李林甫小名)够不上啊!”

你说李林甫有多伤心?

李林甫毕竟也是“社会大学”出身,至少搞人脉还是很有一套的。

很快,他跟玄宗的红人、后来当过宰相的宇文融混到了一起,宇文融的朋友很多,为什么唯独看得上李林甫?

可以发挥一点想象,这个李林甫,确实不一般。

李林甫一当官就是御史中丞,也就是国家最高检察官。

除宇文融给力,李林甫作为李唐宗室的旁支,其背景也起到了一点作用。

这段时期,他最注重的是搞好“中贵人”的关系,也就是那些皇帝亲近的宦官。另外,跟玄宗宠幸的武惠妃也搭上了线。

从此,玄宗有什么想法和喜好,李林甫都会第一时间知道,成了皇帝肚子里的蛔虫。

很快,他的仕途如火箭一样蹿升起来。

02

开元后期,大唐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扬州的铜器海鲜,晋陵的锦绣红茶,吴郡的糯米丈绫,南海的玳瑁真珠,豫章的名瓷酒器,宣城的青石纸笔,始安的蕉葛翡翠,陇右的牛马成群,源源不断运往京城,大郡小邑稻米流脂、府库充盈,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唐朝在经济方面也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就是作为交易货币的铜钱很少。

因为唐朝产金银铜都很少,国家也没有意识到要大量铸币,随着社会经济的成倍增长,社会用于流通的铜钱越来越少,铜钱的购买力越来越高。

实际上,当时唐朝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通货紧缩。当时投资什么还不如就屯点铜钱来得实际,唐朝百姓不得不采用布匹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易。

这说明,包括姚崇宋璟在内的所谓著名宰相,对于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可说是比较外行的。

到开元22年的时候,通货紧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境地,市场上经常缺钱,没法交易,玄宗为此专门问策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不知道是不是当天脑袋被驴踢过,对于市场上没有铜钱的问题,居然信口开河地建议:

“让老百姓自发铸造铜钱。”


奸相李林甫上位记:见识能力碾压名相张九龄

想当年,汉武帝为了打击假冒伪造的铜钱,杀了多少人啊。张九龄居然没经过大脑,就提了这么个建议。

玄宗毕竟还是有点判断力的,也不好当面驳斥,就说让大臣们都来一起商议下。

当时还是黄门侍郎的李林甫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说:“铸币的权力是国家专有权力,历朝历代都是严格禁止的,这样才能保证铜钱的信用,避免假币的滥竽充数。”

大臣们大多赞同李林甫的看法,皇帝也觉得有道理,张九龄的建议没有被采用。唐朝经济躲过一劫。

李林甫读的书比张九龄多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李林甫的看法却是符合经济学的,这是一种基于基本常识的判断。

但张九龄在这一问题上,却是低于基本常识的。

宰相完全不懂经济,只知道谈“君子、小人”,在开元盛世显然是难堪大任的。

这是张九龄输掉的第一场。

03

玄宗听说朔方节度使牛仙客非常有能力,派去的官员检查军队仓库,里面器械堆积如山,保养都很好,牛仙客还把边疆治理得十分富足,回来跟皇帝大大夸赞了一番。

唐朝历来有“出将入相”的传统,玄宗在用人方面是没什么偏见的,有意让牛仙客来担任副宰相。

但在询问宰相意见的时候,张九龄坚决反对,并说出理由:“管好仓库之类的事情,是边将应该做好的。”

玄宗听了有点不高兴。


奸相李林甫上位记:见识能力碾压名相张九龄


李林甫私下跟牛仙客说了张九龄的态度。

牛仙客哭泣着上表,恳求辞让官爵。

玄宗心软了,感觉牛仙客不仅会做事,还非常谦虚。

决定让其兼任尚书一职,结果张九龄又出来反对。

玄宗大怒:“你说了算?”

张九龄吓了一跳,赶紧下跪说:“微臣只是表明态度。”

玄宗继续叱责:“你认为牛仙客不合格,是因为他出自寒门吗?你又是什么出身?”

原来,唐朝为官向来注重门阀。张九龄来自岭南,自然没有背景,本质和牛仙客是一样的。

张九龄继续辩解:“我不是嫌他门阀低,而是他没文化。”

玄宗:“会写诗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

张九龄退朝后,李林甫跟玄宗表明态度:“见识是最重要的,有没有文化倒无所谓。”

这句话真是说到玄宗心坎里去了。

玄宗的用人方针,本就是不拘一格。

04

此外,对于任用安禄山一事,张九龄认为安禄山“面有反相”,应该借机会杀掉。

而李林甫则认为,朝廷应该重用寒门和胡人,这些人不会结党。

玄宗认为李林甫说的有道理,而张九龄说人“面有反相”之类的话有点像算命先生,自然难以认同。

故玄宗对于张九龄越来越不信任。

就这样,通过好几件事情,让玄宗觉得,中书令张九龄的见识和才干,跟李林甫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正好不久之后,张九龄赏识的官员严挺之犯了包庇罪,张九龄竭力为他开脱罪责,玄宗考虑前后的事情,认为张九龄可能结党,便借此机会将其贬官到地方上去了。

张九龄腾出的“正宰相”中书令的职务给了李林甫。

李林甫从此长期把持大唐朝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