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業務模式背後,有著怎樣的底層邏輯?拉姆•查蘭一文講透

亞馬遜的業務模式背後,有著怎樣的底層邏輯?拉姆•查蘭一文講透

華章妹說

臨時裁員13萬人,美國線下零售業的扛把子——梅西百貨終究也扛不住疫情的衝擊。其實,它的衰退早有預兆。2015年以來,梅西百貨已關閉了100多家商場。2020年初,梅西百貨還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關閉125家門店。

而它的競爭對手,線上零售的巨無霸——亞馬遜,則是越來越好。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業務模式讓亞馬遜崛起的呢?

無論你是企業家、創始人、公司高管、中基層經理、職場小白還是創業者,或許都會受到啟發。以下,Enjoy: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

從1994年創立至今,亞馬遜25年的成長曆程,毫無疑問是令人驚歎的,也是令人欽佩的。

與很多隻成功一次,之後就靠吃老本的企業不同,亞馬遜在最初安身立命的業務基礎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創新與顛覆,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與成長。

2018年,亞馬遜總收入已高達232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1.6萬億元。公司市值一路飆升,於2018年9月4日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雖然之後亞馬遜公司市值有所波動,但仍然保持在9000億美元上下,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四家公司之一,其餘三家為微軟、蘋果及谷歌。

業務增長,離不開組織支撐。超快速的業務增長,需要超強大的組織支撐。否則就會出現,跑著跑著,組織就散了架、脫了形的情況。

那麼亞馬遜的管理體系是什麼,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亞馬遜的業務模式是如何演進的:

1.0版:單品類電商,從圖書開始

2.0版:多品類電商,不斷快速拓展

3.0版:線上零售平臺,構建生態,對外賦能

4.0版:線上線下打通,加強基礎設施,持續拓展邊界

1994年創建亞馬遜前,貝佐斯就職於量化對沖基金巨頭蕭氏公司。該公司創始人為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博士大衛·蕭(D.E.Shaw)。

為了探索互聯網的商業潛力,很快被提升為副總裁的貝佐斯,每週都會跟蕭先生一起頭腦風暴,天馬行空地暢想未來。頭腦風暴後,貝佐斯負責把各種奇思妙想都記錄下來,逐一分析其可行性。

早在1994年年初,他們就想到了幾個頗有前景的創意。其中,最讓貝佐斯心動的是“萬貨商店”。

在研究互聯網的過程中,有一個神奇的數字深深地震撼了貝佐斯:2300%,即相比前一年,互聯網活躍度大幅提升了23倍。貝佐斯後來多次談到當時內心的震撼以及之後的思考:這樣的超高速增長是極其罕見的,到底做什麼樣的業務,才能乘勢而上?

於是,貝佐斯辭去了華爾街待遇優厚的工作,開始了探索未知的創業之旅。

儘管萬貨商店的創意非常令人心動,但貝佐斯知道,一步登天、一蹴而就是極不現實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01 1.0版:單品類電商,從圖書開始

什麼是最適合在互聯網上售賣的品類呢?貝佐斯列了個清單,其中包括計算機軟件、辦公用品、服裝、音樂等20項。深度思考之後,貝佐斯做出了選擇:與其漫天撒網,不如聚焦一點,先從圖書開始。

貝佐斯為什麼在萬物之中單單選擇了圖書呢?

貝佐斯最看重的是,如何創造傳統線下書店不可能具備的獨特競爭優勢。

這才是問題的核心。貝佐斯要的不是簡單地把客戶買書的行為從線下搬到線上;他要的是通過互聯網及各種新技術,為客戶創造一種全然不同的全新體驗,一種即便傳統書店有心複製,也無法實現的獨特體驗。

1994年創業初期,公司名字一直沒定下來。貝佐斯嘗試過好幾個,但總不太滿意。有天翻字典時,不經意間,Amazon(亞馬遜)跳進了貝佐斯的視野。

後來貝佐斯回憶說,這是因為亞馬孫“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而且其體量遠遠超過了其他河流”。或許這就是貝佐斯對自己公司的期許,不僅要做到最大,還要遠遠超過其他對手。

在圖書領域,亞馬遜的確做到了遙遙領先。2018年,在全美紙質圖書方面,亞馬遜的市場份額高達42%,在電子書方面則是佔據了令人驚歎的89%的市場份額。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02 2.0版:多品類電商,不斷快速拓展

從圖書開始,並沒有讓貝佐斯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打造在線的萬貨商店。

自1998年起,亞馬遜涉獵音樂、影片、禮物、玩具、消費電子、家居家裝、軟件遊戲等多個品類,還進入了英國、德國、中國等海外市場。

除了自身業務快速拓展,亞馬遜還通過投資併購,迅速切入了多個垂直領域,如有聲書、醫藥、寵物、金融服務、快消日雜、戶外裝備、玩具、汽車、紅酒及鞋等。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併購投資、品類及區域拓展之間,在線萬貨商店的樣貌漸漸清晰起來。

業務上的快速發展,並沒有讓貝佐斯迷失,他一直提醒自己以及亞馬遜所有同人必須聚焦客戶,痴迷客戶。在2001年致股東的信中,貝佐斯首次提出了“客戶體驗三支柱”:更優的選擇、更低的價格、更便捷的服務;後來又在2008年致股東的信中,再次強調即便放眼未來10年,這些也不會改變。

到2001年,亞馬遜在售商品達到4.5萬種,在售圖書超過百萬種;受益於規模效應及摩爾定律,在激烈的競爭中,亞馬遜持續保持了極具競爭力的天天低價;通過不斷創新,亞馬遜推出了一鍵下單、願望清單、個性化推薦、實時訂單更新、圖書在線試讀等今天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各種新功能,為客戶創造了更好的體驗、更便捷的服務。

什麼是最能打動客戶的殺手級服務呢?2005年,亞馬遜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即每年交79美元會員費,便可享受全年無限的2天到貨免郵服務。截至2018年年底,亞馬遜全球Prime會員總數已超過1億。

在亞馬遜網站上,每一本書都可以用“在線試讀”(Look Inside)功能閱讀部分章節。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03 3.0版:線上零售平臺,

構建生態,對外賦能

2003年,貝佐斯提出“Unstore”,旗幟鮮明地說“亞馬遜不是開零售店的”,亞馬遜是家科技公司,做的是零售平臺。零售店與零售平臺究竟有什麼區別?

亞馬遜最早的自營業務就是開零售店,只不過不是線下實體店,而是開在互聯網上。當亞馬遜引進第三方賣家,並對外開放其客戶資源、履約物流等各項核心能力時,亞馬遜就演進成了零售平臺。

所謂平臺,必須有多方參與,必須能促成多種產品及多種服務的複雜交易,而且必須能為參與各方創造價值。

為此,貝佐斯特別強調說,從今往後,亞馬遜最應當關注的,不是自己賣了多少東西、完成了多少訂單,而是如何幫助客戶做出最好的購物選擇。

為了成為平臺,在兩次失敗的嘗試後,亞馬遜依然矢志不渝地推出了面向第三方賣家的銷售平臺。

單靠一家,無論多大多牛,能服務的客戶以及能為客戶提供的選擇,總是會遭遇天花板的。通過搭建平臺,通過引入合作伙伴,賦能成千上萬乃至數百萬第三方賣家,亞馬遜才能真正做到始終為客戶提供更優的選擇、更好的價格及更便捷的服務。

當亞馬遜把客戶資源與第三方賣家分享,通過第三方賣家給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好的體驗時,客戶體驗就會提升;與此同時,隨著平臺規模的增長,成本結構不斷優化,價格也會隨之不斷下降,這樣客戶體驗會更好;客戶體驗更好,客戶信任就更多,不僅能提升客戶留存率,促進客戶消費,還能吸引更多新客戶。

客戶越多,賣家越多,選擇越多,服務越好,成本越低,價格越低,體驗越好,客戶越多,如此不斷循環向前,不斷自我強化——這就是亞馬遜的增長飛輪。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04 4.0版:線上線下打通,

加強基礎設施,持續拓展邊界

過去20多年裡,很多人問過貝佐斯,亞馬遜會不會從線上殺回到線下。

其實亞馬遜不是不想向線下拓展,只是還在尋找好的機會,還在探索可行的模式。

2015年11月,亞馬遜在西雅圖開了第一家線下書店。

更大手筆的線下探索是,2017年6月亞馬遜以137億美元全資收購了以優質生鮮著稱的全食超市,一舉將其471家門店收入囊中,從此正式開始了線上線下業務的大規模融合。

2018年1月,亞馬遜又推出了“無人超市”,主打簡餐食品。這種拿了就走、不用排隊結賬的全新體驗,讓很多客戶驚歎不已。

為什麼亞馬遜一定要進入線下,而且對生鮮這個品類如此重視呢?因為這是高頻業務。對於自己做飯的家庭來說,生鮮即便不是天天買,一週也得買兩三次;而且買生鮮時,大家還是習慣於眼見為實,看看到底新不新鮮、好不好。通過這個特殊品類,打通線上線下,與客戶保持高頻接觸,是所有線上平臺,尤其是亞馬遜夢寐以求的。

此外,亞馬遜還大力加強了自身平臺化的基礎設施建設,把核心能力變成了對外服務。比如,2006年,亞馬遜推出了亞馬遜履約服務(FBA)、亞馬遜雲服務(AWS);2014年又推出了智能語音平臺(Alexa)。

即便已經如此成功,亞馬遜也沒有放慢持續拓展的腳步。比如,亞馬遜還搭建了面向企業商戶的B2B銷售平臺,以及面向二手商品交易的多個線上平臺。

在金融服務領域,支付無疑是當仁不讓的領域。亞馬遜不僅推出了自己的支付服務Amazon Pay,還在印度收購了一家當地支付平臺Tapzo公司。此外,亞馬遜還以定向邀請的方式,通過亞馬遜小貸服務Amazon Lending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

在本地服務領域,亞馬遜搭建了亞馬遜家庭服務平臺Amazon Home Services,方便房主找維修、保潔等專業人士。除了家庭需要這種專業服務,其實企業也需要。為了滿足企業的這種需求,亞馬遜創建了面向企業的工作外包服務平臺Amazon Mechanical Turkey。

在智能硬件方面,大家都知道亞馬遜的Kindle電子閱讀器,以及之後推出的Echo智能音箱等消費電子產品。

2017年,人們驚異地發現,亞馬遜竟然出現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並一舉拿下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外語片三項大獎。原來亞馬遜早已成立亞馬遜影視公司Amazon Studios,並已在遊戲、影視、娛樂等諸多領域佈局發力。

除此之外,亞馬遜還進入了醫療領域。2018年初,亞馬遜與摩根大通以及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資醫療保險公司,非常低調,非常隱秘,至今連公司名稱都未確定。

2018年6月,亞馬遜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的一家在線藥房——PillPack公司。PillPack是一家創業公司,能幫助解決客戶親自跑藥房、在無盡等待中取藥的煩惱。

雖然亞馬遜目前還沒有宣佈在醫療領域的明確戰略方向,但亞馬遜的進場,已經令整個美國醫藥行業高度緊張了。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05 模式演進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亞馬遜過去25年的發展,的確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甚至巴菲特都驚呼,說亞馬遜是一個“奇蹟”。

那麼,亞馬遜業務模式的不斷演進、業務範圍的持續拓展,是碰運氣,還是跟風口(什麼火就幹什麼),抑或是有什麼深刻的底層邏輯呢?

亞馬遜的所有業務拓展,都是圍繞客戶展開的。亞馬遜通過充分應用數字技術,大力投資建設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及平臺生態,精心選擇市場規模潛力巨大且客戶體驗亟待提升或重塑的領域,與合作伙伴一起,為客戶創造端到端的、個性化的、優勢顯著乃至前所未有的極致體驗,在持續讓客戶滿意、不斷給客戶驚喜的過程中,不斷建立並強化與客戶的長期信任關係。

亞馬遜始終堅持的底層邏輯,概括而言,就是四個關鍵詞:痴迷客戶、為客戶創造、長線思維、投資未來。

1. 痴迷客戶

幾乎每次演講,每次接受採訪,只要談到亞馬遜,貝佐斯就會強調“痴迷客戶”。

在1997年第一封致股東的信中,貝佐斯清晰地列出了亞馬遜將長期堅持的9條決策及管理方法。其中第一條就是,我們會繼續堅持痴迷客戶。在亞馬遜14條領導力原則中,痴迷客戶也意料之中地位列第一。

如此看來,你就會更加理解亞馬遜為自己制定的使命和願景。亞馬遜的公司使命是,我們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低的價格、更優的選擇以及更便捷的服務。公司願景是,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

在貝佐斯看來,客戶是亞馬遜最寶貴的資產,客戶是亞馬遜增長飛輪的核心。第三方賣家為什麼要來亞馬遜的平臺?因為這裡有數億客戶。亞馬遜為什麼能夠持續不斷地開拓新的品類、新的領域?因為客戶信任亞馬遜,因為客戶還有未被很好地滿足的需求。平臺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客戶:客戶的數量、客戶的活躍度、客戶的黏性,以及客戶持續帶來的價值。

很多企業在創業之初非常重視聚焦客戶,但時間一長,規模一大,似乎就有點兒顧不上了。上至創始人自己,下至各級管理人員,離客戶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在客戶身上花的心思越來越少,對客戶動向的敏銳度也越來越低。

貝佐斯對此高度警惕,他經常提醒大家,對客戶,要永遠保持敬畏。他曾這樣寫道:

“我們絕不能驕傲自滿,放鬆懈怠。我總是提醒大家,每天早起都應當充滿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不是來自對手,而是來自客戶。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客戶成就了我們的業務發展,我們要對客戶負責,要對客戶永遠保持敬畏。很多人談客戶忠誠,其實只要其他地方有更好的選擇,客戶就會立馬轉身而去。”

客戶給企業的信任,不是應該的,更不是永恆的。客戶信任,需經過天長日久的努力與考驗才能贏得,然而一兩次的疏忽大意就會斷送,之後再想恢復就難了。

因此,亞馬遜的定價原則,從來不追求企業自身短期利潤的最大化,而是追求贏得並強化客戶對亞馬遜的信任。

正是憑藉天長日久的不懈努力,在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品牌評選中,亞馬遜一舉擊敗谷歌與蘋果,力拔頭籌。

2. 為客戶創造

貝佐斯為什麼這麼熱愛客戶,這麼痴迷客戶呢?

除了上面談到的原因,還有一條:就是客戶的永不滿足。他曾寫道:“我如此熱愛客戶,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客戶神聖的永不滿足。他們的期望從來都不是靜止的,而是持續提升的。人皆如此,人性使然。”

那麼,如何才能始終讓客戶滿意,不斷給客戶驚喜呢?貝佐斯認為,只有持續創新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講,客戶神聖的永不滿足,恰恰成為亞馬遜永不熄火的創新引擎的持續動力。

很多企業也強調創新,但這麼做的主要動力,源於競爭壓力或業績壓力。而且所謂的創新,多數是微不足道的升級改進,加個功能,換個包裝,降點兒成本,如此而已,很少有顛覆式、革命性、讓人眼前一亮的驚歎與驚喜。

3. 長線思維

1997年,貝佐斯在第一封致股東的信中就開宗明義地寫道:一切都要看長遠

。衡量亞馬遜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是能否為股東創造長期價值。因此亞馬遜在決策時,會優先考慮是否有利於公司建立並保持長期的市場領導地位,而不是短期盈利或短期股價表現。

既然投入如此巨大,那麼怎麼做才能更好地提高投資回報呢?關鍵在於兩點:規模與速度。

先來看規模。既然是固定成本極高、邊際成本極低的生意,如果規模變大,固定成本能夠在更大規模上得以攤薄,就能降低單位成本。這種規模效應,簡單直白,大家都懂。

貝佐斯看到的是深層面的規模效應。他認為,在更大的業務規模基礎上,無論是發展新業務,還是創造新體驗,抑或是持續提升效率,都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再來看速度。數字時代是拼速度的時代,常常讓人感覺已經在全力奔跑了,但一看結果,才發現只是停在原地而已。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大家都在捨命狂奔。

創新企業,面對巨頭,如何殺出一條血路?就得靠速度。在還沒被全面扼殺前,做到足夠大。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早在20多年前,貝佐斯就對速度有了深刻的認知與理解。在致股東的信中,他多次提到了“速度”。他說亞馬遜在制定發展目標時,會始終把快速增長放在首位,而且除了在業務規模上要快速上量,在數據積累、數字技術等核心能力方面,也需要快速提升迭代,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構築真正堅固的壁壘。

4. 投資未來

過去很多年,當亞馬遜長期徘徊在盈虧平衡的邊緣,公司股價卻一路飛漲時,很多人都很困惑。不少人覺得亞馬遜其實不賺錢,資本的追捧過了頭。

亞馬遜很多面向未來的投資,比如平臺建設、系統升級、算法迭代、技術研發及產品服務創新等,是無法像傳統企業投資廠房設備之類的固定資產那樣,分5年、10年或15~20年進行折舊攤銷的,只能記為當期費用。

2018年,僅研發費用一項,亞馬遜就投入了28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2000億元,超過了谷歌、三星、微軟、蘋果和英特爾。值得國人驕傲的是,華為以153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位居全球第四。

2011~2017年,亞馬遜在全球履約物流網絡、雲服務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長期持續的大力投入,投資總額高達15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萬億元。

對於亞馬遜,如果真的堅持著眼長遠,大力投資未來,必然會損害當期盈利。為此,貝佐斯早在1997年第一封致股東的信裡,就特別鄭重地寫明瞭立場:如果必須在當期盈利(體現在企業財務報表中)和長期價值(體現在企業未來現金流折現值中)之間做出取捨,我們會繼續堅持選擇長期價值,即現金流。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貌似紛繁複雜、幾乎包羅萬象的亞馬遜業務版圖之下,有著清晰的底層邏輯。無論用什麼模式、做什麼業務,亞馬遜都始終堅持以下四條:痴迷客戶、為客戶創造、長線思維、投資未來。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亞馬遜長期不懈的堅持。25年創業艱辛,其間亞馬遜經過很多風風雨雨,在2000年互聯泡沫破碎時,公司股價也曾從每股106美元,一路急速下跌至不到6美元。即便在生存最困難的時候,亞馬遜也沒有放棄初心。

正是因為這樣的堅持,亞馬遜才締造了屬於它的“奇蹟”。對於亞馬遜來說,未來發展的想象空間還很大。

關於作者:拉姆·查蘭,全球著名管理大師,畢業於哈佛商學院,被《財富》雜誌稱為“當今指導企業成功發展的一派宗師”。過去50年,他服務過許多全球領先企業的企業家、高管及董事會,被譽為企業家的終極智囊。在傑克·韋爾奇擔任通用電氣公司掌門人的20年裡,查蘭一直伴其左右,為其保駕護航。已完成著作27部,《領導梯隊》《CEO說》《執行》《求勝於未知》及《高潛》等。

楊懿梅,諮詢顧問、企業家教練,畢業於哈佛大學、清華大學。與全球管理大師拉姆·查蘭一起,為中國企業提供企業轉型、戰略執行、業務創新、組織人才、公司治理、家族傳承、家族接班人培養等服務。曾就職於麥肯錫諮詢公司、貝恩資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諮詢和投資領域有20年的豐富實戰經驗。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內容摘編自《貝佐斯的數字帝國》,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出版,轉載請與我們取得聯繫。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貝佐斯的數字帝國》

推薦語:全球著名管理大師拉姆·查蘭新作!揭秘貝佐斯用六大模塊打造亞馬遜的數字帝國。數字化對於企業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讀懂了亞馬遜,便看清了企業數字化的未來。

德魯克 | 拉姆·查蘭 | 團隊 | 時間

隱形冠軍 | 馬利克 | 領導力 | 演講表達

柳井正 | 技能學習 | 個人成長 | 邏輯思維

稻盛和夫 | 書單 | 覆盤 | 陳春花 | 決策力

職場提升 | 市場營銷 | 人力資源 | 定位

300000+人已關注我們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亚马逊的业务模式背后,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拉姆•查兰一文讲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