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的條件也越來越好了,父母對孩子的保護也是越來越細緻,有的父母小時候吃過苦,所以他們現在決不讓自己的孩子也吃同樣的苦,於是對自己的孩子精心的呵護,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委屈,導致現在很多的孩子被父母過分的保護著,這真的是愛孩子的正確方式嗎?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領居家的兒子大學畢業後,並沒有走尋常路,不是跟別的大學生一樣到處求職找工作,或者是去考研,而是整天呆在家裡玩遊戲,父母開始也沒覺得有什麼,反正他們兩口子都是大學裡的老師,孩子就是不上班也是養得起的,等孩子玩幾天覺得無聊了,自然就知道要出去找工作了,誰知孩子玩了一年了,也沒有說要出去上班的意思。

這時父親就有點著急了,委婉的催著孩子出去找個事做,孩子並不理會,無奈父母只得找關係替孩子某個差事,孩子上班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每份工作都幹不長久,不是嫌工作太累,就是嫌同事領導不好相處,後來索性就呆在家裡,這一呆就是好幾年,孩子現在已經不願意走出去了,寧願在家窩著打遊戲,父母心裡焦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也不敢在孩子面前多說什麼。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鄰居們卻忍不住議論紛紛:兩個都是大學老師,還把孩子慣成這樣,小的時候把孩子保護的不像話,才導致今天這樣局面;可見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底線的,過分保護真的會毀了孩子。

一、家長過度“守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1、過分依賴父母

家長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看似是心疼孩子,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能力,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需求中得到鍛鍊和發展的,可父母總是打著保護孩子,心疼孩子的口號,過分的關愛,讓孩子失去了很多鍛鍊的機會,長此以往,孩子就對父母產生了依賴。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2、以自我為中心

一個被父母過分保護照顧的孩子,他們不僅會產生依賴思想,還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他習慣了父母的過分保護後,父母再稍有一點怠慢,他們就會不滿,他們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3、缺乏責任心

家長過分保護的孩子,是沒有機會體會到父母的不易,他們覺得所有的人都應該圍著自己轉,在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他們不管對工作還是對家庭都是毫無擔當的,極度缺乏責任心,因為他們總是指望著父母。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長期被過度保護,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他們會變得自私而又懶惰,未來的人生也很難突破,所以父母在愛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這樣才能在守護的同時,激勵孩子具有開拓的勇氣和能力,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的精彩。

二、守護是一種傳承,突破是一種開拓

1、愛不是包辦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天性,孩子如小樹苗一樣,需要父母精心地呵護,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奉獻的,但在愛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過於心疼,而忽略了孩子是需要成長的,父母在平時如果凡事都喜歡包辦,就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扼殺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一個連獨立生活都不具備的人,如何才能突破自己的人生呢?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2、愛不是縱容

愛孩子萬萬不能縱容,孩子如雄鷹,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保護,要去藍天中翱翔,要去感受狂風暴雨和風和日麗,當孩子被過分縱容,他不僅缺乏獨自翱翔面對風雨的能力,同樣也缺乏面對挑戰的勇氣,等長大後更加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

3、愛不是忍讓

對孩子無條件的忍讓,其實不是愛,而是傷害,讓孩子沒有一點規則感,這會讓孩子分不清是非,他以後很難融入集體中,很難被社會接納,一個不被集體和社會接納的人,內心會很容易崩潰,這樣的人連自己都無暇顧及,何來發展呢?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所謂慈母多敗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父母一定早早知道,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守護的同時鼓勵孩子獨立,在孩子自我突破的過程中,默默的守護才能讓孩子“破而後立”,從而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三、守護和突破需相輔相成,才能讓孩子“破後而立”

1、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一定不要嫌麻煩,為了省事,總是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父母這時如果真的愛孩子,就要守護在孩子的旁邊,接納他的笨拙,包容他的失敗,鼓勵他勇敢嘗試,愛孩子就要賦予孩子能力。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2、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父母愛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教會孩子規則感,讓孩子明白是非,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孩子有了規則感,才能更好的融入到集體中,才能被社會接納,有了規則感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很多父母忽略了守護和突破是需要相輔相成的,他們過於守護,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毫無責任心,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平時多鼓勵孩子參與到日常生活中,平時的家務,家裡的重大事件都讓他參與,只有孩子親身體會了,他才能感覺到父母的不易,他才會擁有同理心,孩子有了責任心,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才有“破後而立”的可能。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養育孩子的過程,其實就是目送孩子漸行漸遠的過程,父母邊守護著,邊鼓勵著孩子勇於突破,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這樣孩子以後才能飛得更高更遠;愛不是讓孩子依賴,愛是讓父母學會放手,教會孩子具備“破而後立”的能耐。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父母如何看待過度保護孩子的做法?你們覺得真正愛孩子的方式是什麼?歡迎大家討論,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