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方方日记想到的:难道“问题”就是“问题”吗?

庚子年的武汉,因疫情为中国乃至世界关注,同样在武汉,一个叫“方方”的作家因疫情日记出了名,就在前天,她的60篇疫情日记完结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再度吸引眼球,尤其是文末略带武汉口音的视频,声情并茂地述说了文学的力量、个人记录的力量,闻罢犹如诗人杜甫《游龙门奉先寺》所言:“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由方方日记想到的:难道“问题”就是“问题”吗?

也许“冒天下之大不韪”个人偏颇之愚见,假若就举世瞩目的疫情,在文学上设置“诺奖”的话,方方日记或许就是首选的上乘之作,可我坚信这绝不是作家方方的初衷愿望,因为这个血泪代价太惨重!文学的繁荣岂能建立在生命之上!

一位阿姨辈的作家方方疫情以来,间或被推上热搜,时不时成所谓“文人”、大V等口诛笔伐的“活靶”,当然亦有微博被封等的甘苦自知滋味,可百般经历仍“吸粉”无数,其个中缘由,也许生于斯长于斯的武汉情愫,也许作为“战士”第二故乡的她,见证了个人成长与心路历程,也许作为作家的正义良知注定她不能“袖手旁观”作个冷漠的“看客”。

由方方日记想到的:难道“问题”就是“问题”吗?

特别是疫情下的武汉,纵不能驰骋疫战疆场,可她以“笔”作“枪”竭全力“拼杀”,坚持以60篇日记的形式,真实还原再现了众生相的武汉,为市井平民大声“疾呼”,为问责官方渎失职“讨要说法”,篇篇日记以反映揭露“问题”见长,足见作家的初心与胆识,责任与担当,执著与坚守;足见文学的力量、文字的力量、个人记录的力量!

凭着多年文学老辣经历,方方完全可以选择随声附和歌颂形势一片大好,完全可以选择保持沉默居家隔离,之所以选择还原事实真相的日记方式,紧盯着疫情问题揭短亮丑而把自己置以众矢之的所谓“问题人”,她并非“另类”的作家,她也不傻,或许忧国忧民心之切切,她别无选择!

细细品读方方日记,并非仅仅揭露疫情下的社会“阴暗面”,而是以一位老作家饱含深情的笔触走进社会底层,用事实探究真相,歌颂人性的美好,从而唤醒正义与良知,以期避免减少更大的灾难与失误!这正是作家文人职业操守的使然。

透过方方日记反映的“问题”,不由使我想起多年前曾经听空军老报人讲述的真实故事,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对空军党委机关报《空军报》的“硬性”要求,每次刊发的空军报必须至少要有一篇反映“问题”的报道,可见老一辈革命家秉承了毛泽东老人家“实事求是”的思想与作风,空军建设在刘亚楼将军在任史上辉煌荣耀,成绩有目共睹。可见,如何看待“问题”,不谈“问题”色变,视“问题”为洪水猛兽;如何正视解决“问题”、如何吸取教训、纠正改进“问题”,确是值得每一个人警醒的,尤其是当政者警醒的!

方方疫情日记已是历史的记录与见证,但愿“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史的悲剧不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